不理不睬造句,不理不睬造句二年级
不什么不什么的成语
不愤不启 愤:心里想弄明白而还不明白。
启:启发。
指不到学生们想弄明白而还没有弄明白时,不去启发他。
这是孔子的教...不丰不杀 丰:厚;
杀:减少。
不奢侈也不啬俭。
不增加也不减少。
不尴不尬 比喻左右为难,不好处理。
也形容样子别扭。
不古不今 指事物不正常,古代现代都不曾有过。
原讥讽人学无所得却故作诡异。
后常比喻折衷。
不管不顾 指对人不照料,也指举动莽撞,不顾别人。
不哼不哈 不言语,该说而不说。
不即不离 即:接近,靠近;
离:疏远,离开。
指对人既不接近,也不疏远。
多指对人似亲非亲、似疏非疏的关系。
不疾不徐 疾:急速。
徐:缓慢。
不急不慢。
指处事能掌握适度的节律,不太快或不太慢。
不稼不穑 稼:播种;
穑:收获谷物。
泛指不参加农业生产劳动。
不骄不躁 不骄傲,不急躁。
不今不古 指事物不正常,古代现代都不曾有过。
原讥讽人学无所得却故作诡异。
后常比喻折衷。
不矜不伐 矜、伐:自夸自大。
不自经为了不起,不为自己吹嘘。
形容谦逊。
不什么不什么的成语
不,表否定意思,两个不,双重否定为肯定。
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关于不什么不什么的成语,欢迎大家阅读参考!不什么不什么的四字成语11、不卑不亢:卑:低、自卑;
亢:高傲。
指对人有恰当的分寸,既不低声下气,也不傲慢自大。
2、不茶不饭:不思饮食。
形容心事重重。
3、不痴不聋:人不傻,耳朵也不聋。
常与“不成姑公”连用,意为不故作痴呆,不装聋作哑,就不能当阿婆阿公。
形容长辈要宽宏大量。
4、不偢不倸:①犹不理不睬。
②指一切事情都不注意。
5、不瞅不睬:不看也不答理。
形容待人态度冷淡。
6、不存不济:指支持不住,受不住。
7、不打不成相识:指经过交手,彼此了解,结交起来就更投合。
8、不打不相识:指经过交手,相互了解,能更好地结交、相处。
9、不当不正:不:语助词,没有实际意思。
表示端端正正。
10、不得不尔:尔:如此。
不得不这样。
表示为环境所迫或有难言之隐而无可奈何。
11、不悱不发:悱:心里想说而说不出来。
发:启发。
指不到学生想说而说不出来时,不去启发他。
这是孔子的教学方法。
12、不愤不启:愤:心里想弄明白而还不明白。
启:启发。
指不到学生们想弄明白而还没有弄明白时,不去启发他。
这是孔子的教学方法。
13、不丰不俭:指不奢不俭,多少合宜。
14、不丰不杀:丰:厚;
杀:减少。
不奢侈也不啬俭。
不增加也不减少。
15、不干不净:指不洁净,肮脏。
也指因忌讳而感觉不洁净。
也可形容语文不文明。
16、不尴不尬:比喻左右为难,不好处理。
也形容样子别扭。
17、不古不今:指事物不正常,古代现代都不曾有过。
原讥讽人学无所得却故作诡异。
后常比喻折衷。
18、不瞽不聋:意为不故作痴呆,不装聋作哑,就不能当好阿公阿婆。
形容长辈要宽宏大量。
19、不管不顾:指对人不照料。
也指举动莽撞,不顾别人。
20、不哼不哈:不言语,该说而不说。
21、不慌不忙:不慌张,不忙乱。
形容态度镇定,或办事稳重、踏实。
22、不饥不寒:不挨饿受冻。
生活不愁温饱。
23、不即不离:即:接近,靠近;
离:疏远,离开。
指对人既不接近,也不疏远。
多指对人似亲非亲、似疏非疏的关系。
24、不疾不徐:疾:急速。
徐:缓慢。
不急不慢。
指处事能掌握适度的节律,不太快或不太慢。
25、不稼不穑:稼:播种;
穑:收获谷物。
泛指不参加农业生产劳动。
26、不间不界:比喻左右为难,不好处理。
也形容样子别扭。
同“不尴不尬”。
27、不骄不躁:躁:急躁。
不骄傲,不急躁。
形容人态度谦逊,工作谨慎踏实。
28、不今不古:指事物不正常,古代现代都不曾有过。
原讥讽人学无所得却故作诡异。
后常比喻折衷。
29、不矜不伐:矜、伐:自夸自大。
不自经为了不起,不为自己吹嘘。
形容谦逊。
30、不紧不慢:形容心情平静,行动从容。
31、不禁不由:指不由自主。
32、不揪不采:指不理睬。
33、不揪不采:指不理睬。
34、不揪不睬:指不理睬。
—— abac式的成语35、不亢不卑:亢:高傲;
卑:低、自卑。
指对人有恰当的分寸,既不低声下气,也不傲慢自大。
36、不抗不卑:抗:高傲;
卑:低、自卑。
指对人有恰当的分寸,既不低声下气,也不傲慢自大。
37、不愧不作:愧、怍:惭愧。
光明正大,问心无愧。
38、不愧不怍:愧、怍:惭愧。
形容光明正大,问心无愧。
39、不郎不秀:原指不高不下。
后比喻不成材。
40、不稂不莠:稂:狼尾草;
莠:狗尾草。
本指禾苗中中无野草。
后比喻人不成才,没出息。
41、不冷不热:指温度不高不低,冷热适中。
亦比喻对人态度一般。
42、不凉不酸:方言。
形容态度冷漠。
43、不了不当:犹言拖泥带水,没有了结。
44、不磷不缁:磨不薄,染不黑。
比喻坚贞高洁的品质,不因外界影响而有所改变。
45、不伦不类:不伦:不同类。
既非这一类,又非那一类,形容成样子或没有道理。
46、不蔓不支:蔓:藤蔓,引伸为蔓延。
既不蔓延,也不分支。
比喻说话或写文章简明扼要,不拖泥带水。
47、不蔓不枝:蔓:藤蔓,引伸为蔓延。
既不蔓延,也不分支。
比喻说话或写文章简明扼要,不拖泥带水。
48、不忙不暴:态度纵容,不忙乱,不急躁。
49、不明不白:指说话含含糊糊,很不清楚。
也形容行为暧昧。
50、不挠不屈:比喻在压力和面前不屈服,表现十分顽强。
51、不挠不折:不弯曲,不屈服。
形容节操刚正,意志坚强。
52、不偏不党:不偏向任何一方。
—— abac的成语53、不偏不倚:倚:偏。
不偏向任何一方。
表示中立或公正。
54、不破不立:不破除旧的,就不能建立新的。
55、不屈不挠:屈:屈服;
挠:弯曲。
比喻在压力和面前不屈服,表现十分顽强。
56、不仁不义:仁:仁爱;
义:道义。
不讲仁德,不讲道义。
形容品性卑劣、残忍。
57、不日不月:指不计日月,没有期限。
58、不塞不流,不止不行:比喻只有破除旧的、错误的东西,才能建立新的、正确的东西。
59、不三不四:指不正派,也指不象样子。
60、不僧不俗:犹言不三不四,不伦不类。
61、不衫不履:衫:上衣;
履:鞋子。
不穿长衫,不穿鞋子。
形容不修边幅的.样子。
62、不上不落:形容事情无着落,处境为难。
63、不上不下:上不去,下不来。
形容进退两难。
64、不生不灭:佛家语,认为佛法无生灭变迁,即“常住”之异名。
65、不声不吭:指不说话;
不出声。
66、不声不气:指不说话;
不出声。
67、不声不响:指不说话;
不出声。
68、不识不知:没有多少知识。
旧喻民风淳朴。
69、不死不活:说死没死,说活未活。
形容没有生气或处境尴尬。
70、不痛不痒:既不是痛,也不是痒。
原形容说不出的一种难受。
现多比喻不触及实质,不切中要害,不解决问题。
71、不吐不茹:形容人正直不阿,不欺软怕硬。
72、不瘟不火:指戏曲不沉闷乏味,也不急促,形容恰到好处。
瘟,戏曲沉闷乏味;
火,比喻紧急、急促。
73、不文不武:既不能文,又不能武。
—— abac式的成语74、不闻不问:闻:听。
人家说的不听,也不主动去问。
形容对事情不关心。
75、不问不闻:闻:听。
人家说的不听,也不主动去问。
形容对事情不关心。
76、不猧不魀:“猧”念wō;
“魀”念gà。
比喻左右为难,不好处理。
也形容样子别扭。
同“不尴不尬”。
77、不咸不淡:①平平淡淡;
普普通通。
②指冷言嘲笑。
78、不徐不疾:徐:慢。
疾:快。
不快不慢,从容自然。
79、不言不语:不说话,闷声不响。
80、不依不饶:形容要求不遂就纠缠个没烷完。
81、不夷不惠:夷:指伯夷;
惠:指柳下惠。
不做伯夷也不学柳下惠。
比喻折衷而不偏激。
82、不因不由:犹言无意之中。
83、不阴不阳:比喻态度不明朗,模棱两可。
84、不折不扣:折、扣:出售商品时,按定价减去的成数。
没有折扣,表示完全、十足的意思。
85、不知不觉:知:知道;
觉:觉察。
没有意识到,没有觉察到。
现多指未加注意。
86、不忮不求:忮:嫉妒;
求:贪求。
指不妒忌,不贪得无厌。
87、不做不休:指事情既然开了头,就索性干到底。
不什么不什么的四字成语21、不偏不倚2、不当不正3、不屈不挠4、不疾不徐5、不即不离6、不冷不热7、不凉不酸8、不干不净9、不得不尔10、不痛不痒11、不瞽不聋12、不声不气13、不蔓不枝14、不磷不缁15、不破不立16、不痴不聋17、不今不古18、不亢不卑19、不日不月20、不言不语21、不衫不履22、不知不觉23、不声不吭24、不禁不由25、不愧不怍26、不夷不惠27、不愧不作28、不卑不亢。
置之不理的意思
置之不理,汉语成语,拼音是zhì zhī bù lǐ,意思是放在一边;
不予理睬,形容对某人某事十分冷淡。
出自《廿载繁华梦》。
成语出处清·黄小配《廿载繁华梦》第十六回:“各人听了,反不以为是,就有说他是嫌钱多的,又有说他是愿贫不愿富的,邓仪卿种种置之不理而已。
”成语用法连动式;
作谓语、宾语;
含贬义扩展资料:近义词束之高阁,读音是shù zhī gāo gé,意思是捆起来以后放在高高的架子上,比喻放着不用、丢在一旁不管,也比喻把某事或某种主张、意见、建议等搁置起来,不予理睬和办理。
出自《晋书·庾翼传》。
成语出处《晋书·庾翼传》:“此辈宜束之高阁,俟天下太平,然后议其任耳。
”白话释义《晋书·庾翼传》:“这些人应当束之高阁,等到天下太平,然后讨论他们的责任了。
”成语解释高阁:储藏器物的高架。
捆起来以后放在高高的架子上。
比喻放着不用。
成语用法偏正式;
作谓语、宾语、定语;
含贬义示例1、《小仓山房文集》:“若业为吾所有,必高束焉,庋藏焉。
”2、《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蔡元培:“试验既终,书籍束之高阁,毫不过问,敷衍三四年”。
置之不理的意思和造句
置之不理的意思和造句如下:置之不理的意思:放在一边,不理不睬。
[反]念念不忘|牵肠挂肚。
置之不理的汉语读音为:[ zhì zhī bù lǐ ]。
出 处:清·黄小配《廿载繁华梦》第十六回:“各人听了,反不以为是,就有说他是嫌钱多的,又有说他是愿贫不愿富的,邓仪卿种种置之不理而已。
”近义词:置之脑后 漠不关心 置之度外 束之高阁 不了了之 漠然置之 置之不顾 一笑置之 不闻不问 无人问津 充耳不闻 置若罔闻 不管不顾 毫不理会 无动于中 无动于衷。
反义词:却之不恭 刮目相看 关心备至 无微不至 念念不忘 另眼相看 必躬必亲 引人注目 悉心照料 三番两次 萦绕于心。
成语接龙:置之不理 理直气壮 壮志凌云 云集响应 应变无方 方兴未艾 艾发衰容 容头过身 身不由己 己溺己饥 饥餐渴饮 饮水栖衡 衡石程书 书不释手 手无寸刃 刃迎缕解 解人难得 得失相半 半身不遂 遂心应手 手挥目送 送往劳来 来龙去脉 脉脉相通 通工易事 事火咒龙 龙门点额 额外主事 事在人为 为所欲为。
置之不理的相关造句如下:1. 医生劝小张戒烟,他却置之不理,结果得了很严重的肺病。
2. 王老师对同学们提出的不合理要求置之不理。
3. 对于劳动人民的疾呼,你不能置之不理。
4. 老板对她的要求充耳不闻,置之不理。
5. 他对一切有关金钱的要求都置之不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