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诗词鉴赏,100首经典诗词鉴赏
李清照经典诗词赏析
李清照小阁藏春,闲窗锁昼,画堂无限深幽。
篆香烧尽,日影下帘钩。
手种江梅渐好,又何必、临水登楼。
无人到,寂寥浑似,何逊扬州。
从来知韵胜,难堪雨藉,不耐风揉。
更谁家横笛,吹动浓愁。
莫恨香消雪减,须信道、扫迹情留。
难言处,良宵淡月,疏影尚风流。
李清照词作鉴赏这是清照的咏梅词之一,后人曾补题为“残梅”,借梅花清瘦高雅之趣,写个人情思;
堪称咏物词中的佳作。
“小阁藏春”一句“先盘远势”描绘了一个特殊的抒情环境。
作者首先写出了她住处的寂寞无聊。
“小阁”即小小的闺阁,这是妇女的内寝:“闲窗”即表示内外都是娴静的。
“藏”与“锁”互文见义。
美好的春光和充满生气的白昼,恰恰被藏锁这狭小而娴静的圈子里。
唐宋时富贵之家的内寝往往有厅堂相连结。
小阁设画堂里侧。
春光和白昼俱藏锁住了,暗示这里并未感到它们的存,因而画堂显得特别深幽。
“深幽”极言其堂之狭长、暗淡、静阒。
作者已习惯这种环境,似乎还满意于它的深幽。
古人爱尚雅洁者都喜焚香。
篆香是一种中古时期的高级盘香。
它的烧尽,表示整日的时光已经流逝,而日影移上帘箔即说明黄昏将近。
“小阁”、“闲窗”、“画堂”、“篆香”、“帘箔”等一系列的物质景致说明,抒情女主人公生活上层社会,富贵安闲,但环境中也透出一股异样的冷清寂静。
“手种江梅渐好”是词义的转折,开始进入咏物。
黄昏临近之时女主人公,于室外见到亲手种植的江梅,忽然产生一种欣慰。
它的“渐好”能给种树人以安慰;
欣赏“手种江梅”,又会有许多往事的联想,因而没有必要在临水登楼赏玩风月了。
除了对梅花的特殊情感之外,似乎心情慵倦,于应赏玩的景物都失去了兴致。
接着由赏梅联想到南朝诗人何逊恋梅之事,词意开始向借物抒情方面过渡,渐渐接近作者主旨。
何逊,南朝梁著名文学家,其诗情辞宛转,诗意隽美,深为后来的诗人杜甫和黄庭坚等赏识。
梁代天监间,他曾为建安王萧伟的水曹行参军兼记室,有咏梅的佳篇《扬州法曹梅花盛开》诗(亦作《咏早梅》)。
清人江昉刻本《何水部集》于此诗下有注云:“逊为建安王水曹,王刺扬州,逊廨舍有梅花一株,日吟咏其下,赋诗云云。
后居洛斯之,再请其任,抵扬州,花方盛开,逊对花旁徨,终日不能去。
”何逊对梅花的一片痴情是其寂寞苦闷的心情附着所致。
按清照的理解,何逊扬州是寂寥的。
如今寂寥环境独自面对梅花,清照亦产生了“何逊扬州”般的寂寞与苦闷。
词人联系个人身世之感抒发对残梅命运的深深同情。
“从来知韵胜”,是她给予梅花整体的赞语。
“韵”是风韵、神韵,是形态与品格美的结合。
梅花是当得起“韵胜”的词人肯定了这一点之后,却不再多说,转笔来写它的不幸,发现它零落后别有一番格调意趣。
“藉”与“揉”也是互文见义,有践踏摧损之意。
梅虽不畏寒冷霜雪,但它毕竟是花,仍具花之娇弱特性,因而也难以禁受风雨的践踏摧损。
这是花的命运。
由落梅的命运,作者产生各种联想词意呈现很曲折的状态。
由落梅联想到古曲《梅花落》,是虚写,以此表现落梅引起作者个人的感伤情绪,造成一团“浓愁”而难以排解。
但作者又试图进行自我排解,词情为之一变。
梅花的暗香消失、落花似雪,说明其飘谢凋零,丰韵不存。
这本应使人产生春恨,迁恨于春日风雨的无情。
但词人以为最好还是“莫恨”,“须信道、扫迹情留。
”“扫迹”即踪迹扫尽,难以寻觅。
“难言处,良宵淡月,疏影尚风流”是补足“情留”之意。
“难言处”是对下阕所表达的复杂情感的概括,似乎还有与作者身世的双关的含义。
想象一个美好的夜晚,淡淡的月光,投下梅枝横斜优美的姿影。
从这姿影里还显示出梅的俊俏风流,应是它扫迹后留下的一点情意。
也许明年它又会重开,并带来春的信息。
“良宵淡月,疏影尚风流”突出了梅花格调意趣的高雅,使全词的思想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它赞美了一种饱经苦难折磨之后,仍孤高自傲,对人生存信心的高尚的精神品格。
“良宵淡月,疏影尚风流”突出了梅花格调意趣的高雅,使全词的思想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它赞美了一种饱经苦难折磨之后,仍孤高自傲,对人生存信心的高尚的精神品格。
李清照诗词赏析
诗词名句赏析
诗词名句赏析如下:1、会当凌绝顶,—览众山小。
——杜甫《望岳》。
赏析:“会当”是“一定要”的意思。
这两句是诗人望岳所产生的意愿,抒发了诗人定登绝顶的豪情,是奋发有为的象征。
既表现了诗人豪迈不羁的审美情怀,也让我们感受到了诗人那种匡时济世、建功立业的气概和抱负。
2、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赏析:诗人以沉舟、病树比喻自己,固然感到惆怅,却又相当达观,反而劝慰朋友白居易不必为他忧伤。
对世事的变化和仕宦的升沉,表现出豁达的襟怀。
这两句诗的形象比喻远远超出了诗人的主观意图,借自然景物的变化表达朴素的辩证法思想和向前看的乐观精神,蕴涵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的哲理。
3、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刘禹锡《秋词》。
赏析:这两句诗以议论发端,警策有力。
诗人针对志士失志,对现实失望,对前途悲观的实质,强调秋天比那万物萌生、欣欣向荣的春天还要好,进而唤醒人们为理想而奋斗的英雄气概和高尚情操。
古诗词名句赏析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译文] 在和煦的春光下,得意洋洋地骑马疾驰,一天之内就把整个长安的繁花胜景看完了。
[出自] 孟郊 《登科后》昔日龌龊不足夸, 今朝放荡思无涯。
春风得意马蹄疾, 一日看尽长安花。
【注释】龌龊:指处境不如意和思想上的拘谨局促。
放荡:自由自在,无所拘束。
【译文】以往在生活上的困顿与思想上的局促不安再不值得一提了,今朝金榜题名,郁结的闷气已如风吹云散,心上真有说不尽的畅快,真想拥抱一下这大自然。
策马奔驰于春花烂漫的长安道上,今日的马蹄格外轻盈,不知不觉中早已把长安的繁荣花朵看完了。
赏析:孟郊四十六岁那年进士及第,他自以为从此可以别开生面、风云际会、龙腾虎跃一番了。
满心按捺不住得意欣喜之情,便化成了这首别具一格的小诗。
这首诗因为给后人留下了“春风得意”与“走马看花”两个成语而更为人们熟知。
诗人两次落第,这次竟然高中,就仿佛一下子从苦海中超度出来,登上了欢乐的顶峰。
所以,诗一开头就直接倾泻心中的狂喜,说以往那种生活上的困顿和思想上的不安再也不值得一提了,此时金榜题名,终于扬眉吐气,自由自在,真是说不尽的畅快。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诗人得意洋洋,心花怒放,便迎着春风策马奔驰于鲜花烂漫的长安道卜,人逢喜事精神爽,此时的诗人神采飞扬,不但感到春风骀荡,天宇高远,大道平阔,就连自己的骏马也四蹄生风了。
偌大一座长安城,春花无数,却被他一日看尽,真是“放荡”无比!诗人情与景会,意到笔成,不仅活灵活现地描绘了自己高中之后的得意之态,还酣畅淋漓地抒发了得意之情,明朗畅达而又别有情韵。
因而,这两句诗成为人们喜爱的千古名句,并派生出两个成语。
按唐制,进士考试在秋季举行,发榜则在下一年春天。
这时候的长安,正春风轻拂,春花盛开。
城东南的曲江、杏园一带春意更浓,新进士在这里宴集同年,“公卿家倾城纵观于此”(《唐摭言》卷三)。
新进士们“满怀春色向人动,遮路乱花迎马红”(赵嘏《今年新先辈以遏密之际每有宴集必资清谈书此奉贺》)。
可知所写春风骀荡、马上看花是实际情形。
但诗人并不留连于客观的景物描写,而是突出了自我感觉上的“放荡”:情不自禁吐出“得意”二字,还要“一日看尽长安花”。
在车马拥挤、游人争观的长安道上,不可能容得他策马疾驰,偌大一个长安,无数春花,“一日”是不能“看尽”的。
然而诗人尽可自认为当日的马蹄格外轻疾,也尽不妨说一日之间已把长安花看尽。
虽无理却有情,因为写出了真情实感,也就不觉得其荒唐了。
同时诗句还具有象征意味:“春风”,既是自然界的春风,也是皇恩的象征。
所谓“得意”,既指心情上称心如意,也指进士及第之事。
诗句的思想艺术容量较大,明朗畅达而又别有情韵,因而“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成为后人喜爱的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