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丹鸡汤语录(励志鸡汤语录)
如何评价于丹这个人?
精英和平民之间的桥著名哲学家、《论语今读》作者李泽厚在谈到于丹对普及经典所作的贡献时,说到:“于丹是精英和平民之间的一座桥”,于丹的古典今读,可以说是完成了众多国学家的一个心愿,即让经典走近时代,贴切人心,发挥其应有的道德教化、启发民智的作用——她不但做到了,而且做得很成功。
她让经典走出象牙塔中华传统文化精妙绝伦,先贤思想如不能教化天下,则流于孤芳自赏;
传统经典如不能为今日所传习,则实为世人的巨大损失。
于丹教授将生动的哲理故事与深刻的个人感悟相结合,使得古典文化中饱含着的朴素的真理,穿越时空将今人的心灵唤醒,推动现时代人格的完善、社会的和谐。
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中华孔子学会会长汤一介说:社会需要更多于丹这样的学者,让经典走出象牙塔,以大众最能接受的方式传播出去,惠泽社会和人民!她为国家部委各大机关、高校、解放军部队、大型企业、公安干警等作的千余场传统文化讲座,在现代社会以及东西方不同的文化环境中进行中华传统文化的普及与熏陶,发挥到了极致!踏遍千山,源于她坚守着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一份真诚热爱,举重若轻,因为她关注着普罗大众最真实的生活方式与文化自由。
于丹教授对于传承和弘扬亚洲传统优秀文化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向世界传播中国传统文化于丹教授的著作《于丹〈论语〉心得》已在海外多国出版,截至2012年底,海外出版涉及28个语种、34个版本,已出版21个语种(不包括繁体中文和巴西葡萄牙语)、31个版本,累计销售34万册,英(亚太区)、日、法、荷兰和意大利版本的销售业绩突出,法语版精装本累积销售超过20万册,曾经25个周登上法国翻译类图书销售排行榜,最高第2名,最低第9名。
除此之外,法语版还推出了平装版、俱乐部版、MP3版、广播版、电子书等等,进一步扩大了受众范围,更大限度传播了中国传统文化。
版权领域的杰出代表从《于丹〈论语〉心得》荣获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在中国颁发的版权最高奖项——“版权金奖”的奖项设置看,这是立足文化创意产业与产业链发展的角度,以维护原创作品权益、传承原创精神为出发点,旨在表彰在版权领域做出卓越贡献的杰出代表。
有梦人生不觉寒
从第一本个人文集《为了那金色的梦》正式出版到现在,转眼二十个春秋过去了。
在此期间,有过工作与生活的欣喜与落寞;
有过跋涉路上的进取与彷徨。
无论经历怎样的人生风雨,唯一不变的是心中那份永恒的追求,不想虚度此生的一份努力。
曾经给自己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写作? 问题似乎很简单,但真正用心回答,其实并不容易。
我想:就本人来说,不同的时期,不同的心态,决定着写作的目的。
永远不会忘记自己是一个农民的儿子,永远不避讳说出自己曾经是一个日出而作,日没而息的农民。
最初写作的目的十分简单,也十分功利——把写作当作一块敲门砖,以达到摆脱人生困境,改变个人命运的途径。
为实现这个目标,无论是繁重的体力劳动,还是人家的白眼,都没能阻止写作的努力。
在最艰难的人生岁月里,写小说、写诗歌、写散文,写新闻,反正各种作方式都尝试过。
对本人来说,写作,该是旅途中,最值得留恋的风景吧 !因为有了这样的想法,自己的写作目的有了质的提升,至少现在是这样感觉的吧。
近些年,本人在从事新闻写作的同时,写一些杂文、时评、纪实性的文字,目前,以闯关东为题材的中篇纪实《闯关东,演绎东北巨富传奇》正在《凤凰网》连载。
过去所兼职的报纸,还为我开设了杂文、时评专栏,并有作品在《人民网》、《新华网》、《杂文月刊》、《杂文选刊》、发表,并成为新疆天山网的重点作者之一。
纪实文学《东北巨富传奇》;
杂文(时评)集《固守流年》先后由吉林出版集团有限公司出版。
现为吉林省作家协会会员。
这无疑为我今后从事杂文、时评及纪实写作提供了动力,但同时也带来了一定压力。
或许这就是人们所说的“痛并快乐着吧”! 如果让本人对今后的创作之路发出一点感慨的话,我要说:有梦人生不觉寒!因为有梦,人生才不致寂寞;
因为有梦,创作才充满激情;
因为有梦,才有奔向远方前行的力量! 。
人生有梦不觉寒
人生有梦不觉寒 【植梦】 多少个梦,多少次想,多少回在梦海里,种植一株叫“梦想”的树。
多少个梦想,掺杂着多少汗水,揉合着多少泪水,终于邂逅今生最美丽的花开。
在一片百花争奇壮妍的梦海情园里,梦想之花四处开放,分外妖娆。
推开绿意鸯然的家园,小心翼翼地跳进你温柔的怀抱,去触摸那一朵朵充满幸福的花瓣。
粉红色的花瓣里躲藏着最浪漫的爱情之梦,渴望遇见一位身集智慧与幽默,融合成熟与年轻的王子,与喜欢幻想的腼腆女子坐在时光的河边,细水长流地共织一千个梦,每个梦里,我都是唯一的女主角,充满三千宠爱的眼神,只能永远关注着我一人。
天蓝色的花瓣里休憩着最热情的事业之梦,渴望找到一份充满活力与希望的工作,能够随时挑战自己的极限,发挥自己的所长,任自己在思维及现实的交会里,实现一次又一次地飞跃。
愿意在这个岗位上尽心尽力,倾情奉献自己的所有精力及热情,找到实现自己价值的奋斗目标。
金黄色的花瓣里掩蔽着最温馨的亲情之梦,渴望生活在一个普通平常的家庭里,能够随时见到自己敬爱的父亲及深受的母亲,上有哥哥、姐姐疼爱,下有妹妹关心,家里所有的成员都深爱着彼此,不管家里遇到什么困难,只要大家面带微笑,一定能够度过是艰巨的时光。
翠绿色的花瓣里珍藏着最纯洁的友情之梦,渴望身边遇到的每一位朋友,都能够因为认识自己,而带着快乐与满足,时刻沉浸在被人关心的意外之中。
为别人带来微笑,关心每一个值得付出的朋友,是梦海里最无私最渴望的愿望之一。
【寻梦】 春暖花开之时,我在阳光下春风满面,倾心邂逅人生里第一抹丽日阳光。
我们曾经一起携手并肩,完成了参加工作后的第一个生涩而艰辛的见习期。
有了他的细心叮嘱,默默支持,我终于顺利地结束了各种陌生的教学教育工作,实现了工作中的第一次飞跃,并且遇见了人生里的第一次爱情。
饱经沧桑的他,既有我幻想中的成熟睿智,善解人意,比我痴长一岁的他,又有我理想中的年轻朝气,幽默风趣。
第一次邂逅爱情,相知相惜的每一个日夜里都充满着甜蜜缱绻,“一日不见如隔三秋”的感觉真真实实地发生在我们之间。
为了这个百分之百的理想情人,我勇敢地跨出了人生里第一次反抗的脚步,经过风风雨雨的对抗后,终于迎来了夏季里最明媚的暖阳,走入了结婚的殿堂,结束了单身生涯。
夏花璀璨的时令,我离开了工作一年的单位,在泪眼纷飞中,与他各自奔赴自己的工作岗位,这一别就是十几载,至今仍然饱受着异地相思之苦。
抛下了个人的儿女情长,我全身心地投入了自己曾经熟悉而又变得陌生的母校,扎根发芽,一教就是十六年。
当桃李开满锦绣园时,我已经记不得自己教过的学子有多少,那些曾经日夜惦记的面孔变成了一个个生疏的名字。
每次在夏日炎炎的六月送走一届又一届的学生,那些伤感的话语总是在学生面前悄然引退,我只会在学生毕业后,离开后,一个人静静地把他们的名字放在心里来回想起,真心希望他们在新的学府里也能遇到像我一样把他们当成亲密朋友一样的好老师,让他们可以插上想象的翅膀,继续飞翔在蔚蓝色的天空里。
走在落叶翩跹的金秋,泥泞的小路写满崎岖不平的心事。
当自己从生活多年的娘家搬到学校住宿时,我依然感觉自己在做梦。
梦里妈妈那张充满不舍与委屈的脸爬满了泪珠,甩掉一肚子辛酸,假装坚强地对着自己说:“离开家里温暖的怀抱,没有什么了不起的,人总是要长大的,没有我在家里,妈妈一定也能过得很好,希望她们婆媳之间不要再因为自己而闹矛盾了。
” 妈妈眉宇间的那抹不舍还在眼前晃动,可怜的她却再也见不到家里和睦相处的温馨画面了。
几次次,妈妈端着一捧热腾腾的爱心,不辞劳苦,步行到学校来探望女儿,几回回,妈妈强忍着眼角的泪,眼眶红红地躺在宿舍的床上,一句话也不想说,我就洞察到她一定又受委屈了。
( 励志文章 m.taiks.com )可是,我怎么敢再打开这个令她不快的话题。
我只有学着妈妈的样子,假装什么也不知道,把她留下来吃午饭。
每次看到女儿忙碌不停的身影,妈妈的心里更是难过倍加。
现在,一切离别都已经成为了过去,母女相见的时刻竟然只能在梦中,此情此景叫人情何以堪呢? 失去至亲的疼痛就像雪花一样飘落了整个冬天。
走进没有妈妈在身边呵护叮嘱的冬天,伤感的泪水总会不经意地涌上眼帘。
静静地行走地网络里,寻找那些生命里最富有生机的友情之花。
揪紧梦海中的每一丝伤痛,爱情的背叛,亲情的远离,还有什么可以陪伴自己一起温暖过冬?一汪青翠的色彩抚平了梦海所有的伤痛。
幻想着那些陌生的名字,出现在自己身边的惊喜。
幻想着那些真情流露的文章,在自己的生活里变成现实的意外。
人生中还有什么是不可能发生的吗?一个个飞扬的名字,一张张个性的头像,一声声亲切的慰问,让梦海感觉到自己并不孤单,自己并不可怜。
世上好男人多的是,周末有约朋友这样说着。
可惜的是,被爱伤过的心不知道还能够再爱谁? 【圆梦】 踯躅在2012年的街头,遥想着朋友说的那些骇人听闻的话:世界末日未必是谣言!地球迟早会走上灭亡!我不想反驳他的危言耸听,可我又担心今年真的是生命中的最后一年。
如果真的生命已经走到了尽头,我还有什么未完的心愿吗?不停地询问自己,渴望内心世界里的另一个我,可以回答我这个渺茫的问题。
一个心中有梦的人,哪怕长期生活在人生的冬季里,也不会感觉寒冷。
我并不是时刻生活在寒冷的冬天里,寒意即将结束,晴空里的阳光即将再次显现。
如果能够跨越时空的距离,我是不是比寻常人多了无数幸运的名词呢?那些在网上偶然相遇,真心相对的朋友,难道不值得自己留恋并且把他们放在心里一一牵挂吗? 五彩缤纷的梦想之花都已经相继开放,快乐与悲伤,幸福与烦恼总并存,有什么理由埋怨自己遇人不淑呢?有什么理由埋怨自己不幸呢?有什么理由埋怨自己不开心呢?重新为自己种植下更多更美的梦想吧,为自己的新年打造一个全新的愿望,让自己可以跟着时针秒针赛跑,做一个时刻走在时间前面的人。
天涯有爱不觉远,人生有梦不觉寒。
迷失在元月的烟雨红尘里,坚决抹去那段不快乐的故事,让写作的激情再次点燃,让创作的梦袅袅上升,让烟雨架起红尘中的那座弯弯的拱桥,让痴爱文字的人都能够相遇在这个连接你我他的文学网站,让梦海里不醒的梦,永恒为烟雨红尘里四季常青的亮丽风景。
于丹论语的心得语录
1、在今天这么一个竞争激烈的时代,保持良好的心态比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都更加重要。
——于丹 2、既然生活中的遗憾不能避免,那么用什么样的心态来对待这种缺憾就非常重要了。
心态不同,也许带来完全不同的生活质量。
——于丹 3、物质意义上的幸福生活它仅仅是个指标,而真正从内心感到安定和对于政权的认可,则来自于信仰。
——于丹 4、一个真正的君子从来不是以他的职业素质谋求一个社会职位为目的,却一定是以修身为起点的,他要从最近的、从内心的完善做起。
——于丹 5、如何谋其政,首先是做事的原则,要讲究道义,其次是做事的方式,要少言多行;
慎言,就是说话要小心,不要说自己做不到的事。
——于丹 6、恒心与定力——心理的依据与底线。
——于丹 7、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
——于丹 8、生活中真正的快乐是心灵的快乐,它有时不见得与外在的物质生活有紧密的联系。
孔子生活的那个时代是一个物质极其贫匮的时代,在那个时代,真正快乐的力量,也就来自天心灵的富足,来自于一种教养,来自于对理想的憧憬,也来自于与良朋益友的切磋与交流。
——于丹 9、其实就像我们面前有半瓶子酒,悲观主义者说:这么好的酒,怎么就剩半瓶了?乐观主义者说:这么好的酒还有半瓶呢!——于丹 10、这样一种从容不迫的气度,这样一种谦抑的态度,其实正是中国人的人格理想。
——于丹 11、只有真正的贤者,才能不被物质物质生活所累,才能始终保持心境的那份恬淡和安宁。
——于丹 12、表面看来毫无价值的东西,会给人心一个淡定的起点。
——于丹 13、许多人在一起,大家的观点可能会不完全一样,当各自说出自己的的观点时,一个真君子是会认真倾听的,他能理解和尊重每一个人观点的合理性同时又能坚持自己的的观点。
——于丹 14、“多闻阙疑”就是要先带着耳朵去多听,有疑问的地方要先放一放;
“慎言其余”就是自己觉得有把握的地方,说话时也要小心;
“多见阙殆”就是要多看,有疑问的地方也先放一放。
——于丹 15、“修己以敬”好好修炼自己,保持严肃恭敬的态度,“修己以安人”在修炼好自己的前提下,再想法让别人安乐。
“修身”是对国家、对社会负责任的第一前提。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是一种信仰,一种情怀,一种社会担当,但是前提是朴素的,是始自脚下的。
修身养性、做好自我,就是起点。
——于丹 16、见心见性,你心中有眼中就有。
为什么我们一样在这个世界上生活,有些人活得欢欣而温暖,有些人却整天指责抱怨?他们的生活真的相差那么远吗?——于丹 17、“神于天,圣于地”是中国人的人格理想:既有一片理想主义的天空,可以自由翱翔,而不妥协于现实世界上很多规则与障碍;
又有脚踏实地的能力,能够在这个大地上进行他行为的拓展。
——于丹 18、怀着乐观和积极的心态,把握好与人交往的分寸,让自己成为使他人快乐的人,让自己快乐的心成为阳光般的能源,去辐射他人,温暖他人。
——于丹 19、一个人的视力本有两种功能:一个是向外去,无限宽广地拓展世界;
另一个是向内来,无限深刻地去发现内心。
——于丹 20、要本着平等和理性的态度去尊重每一个人,彼此之间留一点分寸,有一点余地。
花未全开,月未圆。
这是人间最好的境界,花一旦全开,马上就要凋谢了,月一旦全圆,马上就要缺损了。
而未全开未全圆,仍使你的心有所期待,有所憧憬。
——于丹 21、人首先要能够正确面对人生的遗憾,要在最短的时间内接受下来。
不要纠缠在里面,一遍一遍地问天问地,这样只能加重你的苦痛。
第二个态度是,要尽可能地用自己所可以做的事情去弥补这个遗憾。
——于丹 22、在其位,要谋其政,先把自己那个岗位做好,先不要操心别人的事。
——于丹 23、理想之道就是给我们一点储备心灵快乐的资源。
——于丹 24、读《论语》我们会发现,孔夫子教育学生时很少疾言厉色,他通常是用和缓的,因循诱导的,跟人商榷的口气。
这是孔夫子教学的态度,也是儒家的一种态度。
我们见到一些老师声色俱厉,经常指责他的学生不该如何如何。
那是这个老师没有到境界,真正好的老师会像孔夫子这样,平和地跟学生商量着把这种天地人三才共荣共生的关系讲透。
——于丹 25、长期困扰于人生遗憾不能自拔,对一个人的生命质量是有所损害的。
——于丹 26、禅宗所推崇的一个境界,叫做“花未全开月未圆”。
这是人间最好的境界。
花一旦全开,马上就要凋谢了;
月一旦全圆,马上就要缺损了。
而未全开,未全圆,仍使你的内心有所期待,有所憧憬。
——于丹 27、如果你因为错过太阳而哭泣,那么你也将错过星星。
——于丹 28、君子之骄,骄傲的是内心的风骨。
——于丹 29、真正的和谐:它决不仅仅是一个小区邻里之间的和谐,也不仅仅是人与人之间的和谐,还一定包括大地上万物和谐而快乐地共同成长;
人对自然万物,有一种敬畏,有一种顺应,有一种默契。
——于丹 30、做好自己的事,当一个善良的人,这是《论语》对君子的第一条界定。
——于丹 31、你宽容一点,其实给自己留下来一片海阔天空。
——于丹 32、每一个成年人都有他生命中的光荣与隐痛,真正的好朋友不要轻易去触及他的隐痛。
——于丹 33、三十而立,这个“立”字首先是内在的立,然后才是在社会坐标上找到自己的位置。
三十而立就是建立心灵的自信。
——于丹 34、“仁者不忧”就是说一个人有了一种仁义的胸怀,他的内心无仁厚、宽和,所以可以忽略很多细节不计较,可以不纠缠于小的得失。
——于丹 35、最快乐的方法是恕,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于丹 36、做一个勇敢的人,用生命的力量去化解那遗憾。
——于丹 37、人人都希望过上幸福快乐的生活,而幸福快乐只是一种感觉,与贫富无关,同内心相连。
——于丹 38、要做到内心的强大,一个前提是要看轻身外之物的得与失。
——于丹 39、我们的眼睛,看外界太多,看心灵太少。
——于丹 40、我们无法左右外在的世界,只有让内心的选择的力量更强大。
——于丹 41、距离和独立是一种对人格的尊重,这种尊重即使在最亲近的人中间,也应该保有。
无论父子母女之间,还是多年夫妻之间,一旦没有了这种距离、这种尊重,越过了这个尺度,到了《论语》中说的“数”这个阶段,彼此已经不独立了,就产生了隐患,离疏远甚至崩溃就不远了。
——于丹 42、更高的境界是,一个人不仅安于贫贱,不仅不谄媚求人,而且他的内心有一种清亮的欢乐。
这种欢乐,不会被贫困的生活所剥夺,他也不会因为富贵而骄奢,他依然是内心快乐富足,彬彬有礼的君子。
——于丹 43、厚道,可以包容和悲悯别人的很多的过错,可以设身处地站在别人的立场想问题。
——于丹 44、成长是内心在历练中逐渐强大,所谓人生的归位是把外在的东西变成内心的力量。
——于丹 45、这个世界上所有的爱都以聚合为最终目的,只有一种爱以分离为目的,那就是父母对孩子的爱。
父母真正成功的爱,就是让孩子尽早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从你的生命中分离出去,这种分离越早,你越成功。
——于丹 46、信仰的力量,足以把一个国家凝聚起来。
——于丹 47、三十而立不是通过一个外在的社会坐标来衡量你是否已成功,而是由内在的心灵标准衡定你的生命是否有了一种清明的内省,并且从容不迫,开始对自己所做的事情有了一种自信和坚定。
三十岁以后就要开始学着用减法生活了,也就是要学会舍弃那些不是你心灵真正需要的东西。
——于丹 48、关爱别人就是仁慈;
了解别人就是智慧。
——于丹 49、一个人做事的时候要知道什么是礼仪廉耻也就是对自己要有所约束,内心有坚定的不妥协的做人标准,同时要对社会有用,要为社会做事。
——于丹 50、看到朋友做的不对的事情,你要真心地劝告,善意地引导,如果他实在不听就算了,别再说了,不要自取其辱。
——于丹 51、在今天看来,一个的发展往往不在于终极理想有多高远,而在于眼前有一个什么样的起点。
我们往往不缺乏宏图伟志,而缺少通向那个志愿的一步步积累起来的切实的道路。
——于丹 52、一个人的自信来自于他内心的淡定与坦然。
——于丹 53、在这个世界上,什么人最重要?什么事最重要?什么时间做事最重要?在这个世界上最重要的人就是眼下你需要帮助的人,最重要的事就是马上去做,最重要的时间就是当下,一点不能拖延。
——于丹 54、只有真正的贤者,才能不被物质生活所累,才能始终保持心境的那份恬淡和安宁。
——于丹 55、我们常常会听到有人抱怨社会不公,抱怨处世艰难。
其实,与其怨天尤人,做到把握分寸,谨言慎行,礼行天下,修身养性。
——于丹 56、“恕”字是讲你不要强人所难,不要给别人造成伤害。
言外之意是假如他人给你造成了伤害,你也应该尽量宽容。
但是,真正做到宽容谈何容易。
有很多时候,一个事情本来已经过去了,而我们还是老在那儿想,这么可恶的事,我怎么能原谅它呢?然后就在不断的自我咀嚼中,一次一次再受伤害。
——于丹 57、如果你有事没事总是跟在国君(领导)旁边,虽然表示亲近,但离自己招致羞辱就不远了;
你有事没事总是跟在朋友旁边,虽然看起来亲密,但离你们俩疏远也就不远了。
——于丹 58、既然死生、富贵这些事情都是天命所归,个人无法决定,也无法左右,那就要学会承认并且顺应。
保持一颗诚敬的心,使自己的言行减少过失,对待他人充分尊重,谦恭有礼。
——于丹 59、所以什么叫“仁者不忧”呢?就是让你的胸怀无限大,很多事情自然就小了。
——于丹 60、人年轻时都是在用加法生活,但是到一定层次时,要学会用减法生活。
你的心灵如果被所得堆满,最后就会累于得。
——于丹 61、内心有一种在理性制约下的自信与镇定,这是因为他有着宽广的胸怀和高远的志向。
——于丹 62、用你的公正,用你的率直,用你的耿介,用你的磊落,也就是说,用自己高尚的人格,坦然面对这一切。
要把有限的情感,有限的才华,留在最应该使用的地方。
——于丹 63、要学会把有限的知识融会贯通,融入自己的生命。
要一边学,一边想,一边应用。
——于丹 64、选择一个朋友,就是选择一种生活方式。
自己修身养性是交到好朋友的前提,等于给自己打开了最友善的世界。
能够让自己的人生具有光彩。
——于丹 65、无论是对朋友,还是对朋友,都应该把握一个分寸,适度为最好。
——于丹 66、构建和谐社会,就是要把每一个人不同的声音和谐融入到在的集体的声音当中。
真正的和谐就是在坚持不同的声音,不同观点的前提下,对于他人的一种宽容,一种融入。
——于丹 67、君子的力量永远是行动的力量,而不是语言的力量。
——于丹 68、技巧不是最得要的,而技巧之外的东西则需要我们用心灵去感悟。
——于丹 69、友直、友谅、友多闻:正直的朋友为人真诚,坦荡,刚正不阿,有一种朗朗的人格,没有一丝谄媚之色。
他可以在你怯懦的时候给你勇气,也可以在你犹豫不决的时候,给你果决。
友谅,这种朋友为人诚恳,不作伪。
与这样的朋友交往,我们内心是妥帖的,安稳的。
我们的精神能得到一种净化和升华;
友多闻,这种朋友见多识广,当你在一些问题上感到犹豫彷徨,难以决断时,他可能给你帮助。
——于丹 70、知天命就是内心有一种定力去应对外界,只有建立自己内心的价值系统才能把压力变成生命的张力。
——于丹 71、“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一个人在显达的时候,能以天下为己任,而在困窘的时候还不放弃个人修养,还能心怀天下,这就是君子了。
——于丹 72、以直报怨,以德报德,提倡的.是一种人生的效率和人格的尊言。
——于丹 73、你想要做一个别人愿意和你交流也可以和你交流,最关键是的你要有一个敞亮的心怀。
——于丹 74、没有道德约束的勇敢,是世界上最大的灾害。
勇敢有时是一种理性制约下的力量。
一个有德有仁的人,才能做到真正的勇敢。
——于丹 75、我们要想交到好朋友,第一要有仁爱之心,愿与人亲近,有结交朋友的意愿。
第二要有辨别能力。
我们应结交那些可以完善自己品德,提高自身修养,丰富你的内涵的人。
结交那些快乐的,能够享受生命,安贫乐道的朋友。
——于丹 76、先要把我们生命中能够把握的东西尽可能掌握,先不要超越自己年龄去考虑那些遥不可及的事情。
——于丹 77、不仅遇事要拿得起放得下,还应该尽自己的能力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所谓“予人玫瑰,手有余香”,给予比获取更能使我们心中充满幸福感。
——于丹 78、如果你的心灵很敞亮,很仁厚,你有一种坦率和勇敢,那么你有可能收获到许多意想不到的东西。
——于丹 79、你千万不能要求对方必须如何如何,每一个个体都是值得尊重的,朋友之间尤其要保留这种尊重。
——于丹 80、物质的东西越多,人就越容易迷惑。
——于丹 81、一切高远的理想都是建立在朴素之上的。
君子即使居住在简陋的地方也不会感觉到简陋,可以从两个角度来理解:第一君子有天下使命,不管这个地方是奢华还是简陋的,对他来讲只是一个外在的环境而已,第二就是君子的内心有一种恒定的能力,他可以使周熠熠生辉,繁华似锦。
——于丹 82、最大的政治是信仰,兵力、粮食、信仰三项重要的事情。
——于丹 83、小人就是没有大眼界,抢占眼前小便宜的人。
——于丹 84、《论语》终极传递的是一种态度,是一种朴素的、温暖的生活态度。
——于丹 85、理想和行动的关系,就如同引线和风筝的关系。
这个风筝能飞多远,关键在于你手中线。
而这条线就是你内心的愿望。
你的内心越淡定,越从容,你就会越舍弃那些激烈的、宏阔的、张扬的、外在的形式,而尊重安静的、内心的声音。
这会使你走到社会角色中的时候,能够不失自我,能够有担当,能够做的更好。
——于丹 86、多思、多想、多听、多看、谨言、慎行这么做的好处就是让自己的少一点后悔。
我们在做一件事这前要先想后果,我们做事要先往远处想想,谨慎再谨慎,以求避免对他人的伤害,减少自己之后的悔恨。
说话要用脑子,做事要考虑后果,这是为人处事很重要的一点。
——于丹 87、在这个世界上,所有没有分寸,没有尺度的事情都会做到过犹不及,与朋友相处同样要注意分寸。
——于丹 88、成功的职业,不一定是你心中的理想。
——于丹。
于丹论语心得给我们什么启示?
通过晨会我们学习了于丹的《论语》心得,给了我很大的启示。
于丹教授说:“《论语》教给我们很多处世的办法,做人的规矩,这些道理有时候很朴素。
《论语》不是板着面孔的一部书,它教给我们的办法有时候透着一些变通,它告诉我们一种做事的原则和把握原则的分寸。
其实我们今天总在说什么事情是该做的不该做的,什么事情是好是坏,有很多时候一个事情的判定不简单是好坏之分,只是你是什么时间做这件事,或者把这件事做到什么程度。
其实有很多事情应该是有尺度的,孔夫子不是一个提倡一味丧失原则,一味要以一种仁爱之心去宽宥一切的人。
”现代社会人与人的关系可以说更近了,也可说更远了,但无论如何,人际关系是每一个人必须面对的问题。
孔老夫子说:过犹不及。
在孔子看来,事情做得过头了,和没有做到位是一样的效果,那么,在现代生活里,我们该如何把握为人处事的分寸?当遇到不公正的待遇时,我们该保持什么样的心态?面对自己亲近的人,我们又该掌握什么样的原则?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环境中,我们怎样才能保持一个良好的人际关系?于丹教授告诉我们,无论做什么事情都不要做过了头,不是你应该做的事情,你就不要去做,否则得到的不是很好的下场。
过犹不及就是这个道理。
把握分寸做事,是一个明智的人应该做到的,所以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千万不要做不该你做的事情,只要有分寸地把握住自己的过失也就可以了。
于丹教授告诉大家,要是有人对不起你了,你不要以德抱怨。
要以直抱怨,要以你的耿直和公正来对待他,不要让他感到你是可欺的,要让他对你刮目相看,觉得你不是随便可欺的人。
以前我们总认为,即使人家对不起你了,你还是对他好。
这样长久下去,那个人总觉得你是可欺负的人,于是他便会变本加厉地欺负你,让你连喘气的机会都没有,这样长久下去,只能增长了那个人嚣张的气度,反而更加欺负你了。
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那样不如意的人和事情,如果我们一味地迁就,一味地原谅、宽容,即使他到你的头上来欺负,你还是忍受,还是对欺负你的人恭敬不已,那么就加深了那个人欺负你的程度。
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每天都会遇到这样不如意的事情,如果我们有一个为人处世的好方法。
能有一个教会你做人处世的经验。
对我们都是一个很好的借鉴.论语就是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最好的为人初始的好方法。
对别人要保持沉默的关爱。
孔子说:忠告而善告之,不可责之。
当人家不喜欢听的时候,要赶快停下来,好朋友不要做过分的事情,好朋友在我们的身边,让我们远离危险,让我们以欢乐对待生活的人.人在不同的一生中,能结交到好朋友是一个人的万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