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昌龄的诗书(王昌龄的诗书法作品)

2023-07-07
36 阅读

王昌龄的诗有哪些?

王昌龄的诗总结:1、《从军行》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2、《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3、《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4、《闺怨》闺中少妇不曾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5、《春宫曲》昨夜风开露井桃,未央前殿月轮高。

平阳歌舞新承宠,帘外春寒赐锦袍。

6、《答武陵太守》仗剑行千里,微躯敢一言。

曾为大梁客,不负信陵恩。

7、《送郭司仓》映门淮水绿,留骑主人心。

明月随良掾,春潮夜夜深。

8、《秋兴》日暮西北堂,凉风洗修木。

着书在南窗,门馆常肃肃。

苔草延古意,视听转幽独。

或问余所营,刈黍就寒谷。

9、《送任五之桂林》楚客醉孤舟,越水将引掉。

山为两乡别,月带千里貌。

羁谴同缯纶,僻幽闻虎豹。

桂林寒色在,苦节知所效。

10、《送柴侍御》流水通波接武冈,送君不觉有离伤。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11、《送东林廉上人归庐山》石溪流已乱,苔径人渐微。

日暮东林下,山僧还独归。

昔为庐峰意,况与远公违。

道性深寂寞,世情多是非。

12、《送窦七》清江月色傍林秋,波上荧荧望一舟。

鄂渚轻帆须早发,江边明月为君留。

13、《送高三之桂林》留君夜饮对潇湘,从此归舟客梦长。

岭上梅花侵雪暗,归时还拂桂花香。

14、《送胡大》荆门不堪别,况乃潇湘秋。

何处遥望君,江边明月楼。

15、《送李十五》怨别秦楚深,江中秋云起。

天长杳无隔,月影在寒水。

16、《送刘慎虚归取宏词解》太清闻海鹤,游子引乡眄。

声随羽仪远。

势与归云便。

青桂春再荣,白云暮来变。

迁飞在礼仪,岂复泪如霰。

17、《送欧阳会稽之任》怀禄贵心赏,东流山水长。

官移会稽郡,地迩上虞乡。

缓带屏纷杂,渔舟临讼堂。

逶迤回溪趣,猿啸飞鸟行。

18、《送裴图南》黄河渡头归问津,离家几日茱萸新。

漫道闺中飞破镜,犹看陌上别行人。

19、《送人归江夏》寒江绿水楚云深,莫道离忧迁远心。

晓夕双帆归鄂渚,愁将孤月梦中寻。

20、《送任五之桂林》楚客醉孤舟,越水将引棹。

山为两乡别,月带千里貌。

羁谴同缯纶,僻幽闻虎豹。

桂林寒色在,苦节知所效。

王昌龄王昌龄 (698— 756),字少伯,河东晋阳(今山西太原)人。

盛唐著名边塞诗人,后人誉为“七绝圣手”。

早年贫贱,困于农耕,而立之年,始中进士。

初任秘书省校书郎,又中博学宏辞,授汜水尉,因事贬岭南。

与李白、高适、王维、王之涣、岑参等交厚。

开元末返长安,改授江宁丞。

被谤谪龙标尉。

安史乱起,为刺史闾丘所杀。

其诗以七绝见长,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边塞所作边塞诗最著,有“诗家夫子王江宁”之誉(亦有“诗家天子王江宁”的说法)。

诗歌形式1、五古之严王昌龄的五古,基本上都写得严正肃然,高古劲健,颇有风骨。

在他有生之时,就正是以这样的诗歌风格驰誉于盛唐诗坛。

王昌龄的五言古诗中也却不难看出:特点鲜明、风格多样,呈现出不同的美学风貌:其一,劲健奔放,雄浑豪迈。

其二,清丽幽秀,超逸旷放。

胡应麟《诗薮》曾将唐初至盛唐的五古发展划分为两大流派,即所谓“古雅之源”和“清澹之派”,并把王昌龄等归入前者。

其三,悲怆惨恻,深沉苍郁。

雄浑豪迈的图景渐次而为清幽超逸以致沉郁苍凉的画面所代替,这与王昌龄的人生经历、身世遭际是密切相连的。

而这深沉悲怆的风格特点也正突出体现于诗人所描写的目睹边幕的苍凉、黑暗和仕途的蹭蹬、坎坷的诗歌之中。

其四,清新活泼,自然明朗。

难能可贵的是,王昌龄虽所谓“谤议沸腾,两窜遐荒”,因而抑郁忧伤。

但是,诗人也并未时时陷于痛苦,永远沉于郁闷,而是不时脱略事务、摆落苍凉,从而也创作出一些颇具清新自然、活泼爽朗风格的五古诗篇。

2、七绝于美初唐七绝仅七十七首,盛唐四百七十二首,其中王昌龄七十四首,几乎占了六分之一。

王昌龄在盛唐诗人中年辈较长,写作七绝时间也早,是唐朝诗人中较早大量写作七绝并获得优异成就的“七绝圣手”,独以七绝成为名家。

七绝因为他以及李白等人的努力,逐渐地成为唐代流行的体裁,因此在七绝方面他与李白齐名。

中唐、晚唐七绝数量之多,仅仅次于五律。

吴乔《围炉诗话》卷二指出:“王昌龄七绝,如八股之王济之也。

起承转合之法,自此而定,是为唐体,后人无不宗之。

”由此可见,七绝至王昌龄而体制大定,表现手法完全成熟,给后人以很大影响。

王昌龄的诗?

王昌龄的诗有哪些?

王昌龄的诗总结:1、《从军行》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2、《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3、《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4、《闺怨》闺中少妇不曾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5、《春宫曲》昨夜风开露井桃,未央前殿月轮高。

平阳歌舞新承宠,帘外春寒赐锦袍。

6、《答武陵太守》仗剑行千里,微躯敢一言。

曾为大梁客,不负信陵恩。

7、《送郭司仓》映门淮水绿,留骑主人心。

明月随良掾,春潮夜夜深。

8、《秋兴》日暮西北堂,凉风洗修木。

着书在南窗,门馆常肃肃。

苔草延古意,视听转幽独。

或问余所营,刈黍就寒谷。

9、《送任五之桂林》楚客醉孤舟,越水将引掉。

山为两乡别,月带千里貌。

羁谴同缯纶,僻幽闻虎豹。

桂林寒色在,苦节知所效。

10、《送柴侍御》流水通波接武冈,送君不觉有离伤。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11、《送东林廉上人归庐山》石溪流已乱,苔径人渐微。

日暮东林下,山僧还独归。

昔为庐峰意,况与远公违。

道性深寂寞,世情多是非。

12、《送窦七》清江月色傍林秋,波上荧荧望一舟。

鄂渚轻帆须早发,江边明月为君留。

13、《送高三之桂林》留君夜饮对潇湘,从此归舟客梦长。

岭上梅花侵雪暗,归时还拂桂花香。

14、《送胡大》荆门不堪别,况乃潇湘秋。

何处遥望君,江边明月楼。

15、《送李十五》怨别秦楚深,江中秋云起。

天长杳无隔,月影在寒水。

16、《送刘慎虚归取宏词解》太清闻海鹤,游子引乡眄。

声随羽仪远。

势与归云便。

青桂春再荣,白云暮来变。

迁飞在礼仪,岂复泪如霰。

17、《送欧阳会稽之任》怀禄贵心赏,东流山水长。

官移会稽郡,地迩上虞乡。

缓带屏纷杂,渔舟临讼堂。

逶迤回溪趣,猿啸飞鸟行。

18、《送裴图南》黄河渡头归问津,离家几日茱萸新。

漫道闺中飞破镜,犹看陌上别行人。

19、《送人归江夏》寒江绿水楚云深,莫道离忧迁远心。

晓夕双帆归鄂渚,愁将孤月梦中寻。

20、《送任五之桂林》楚客醉孤舟,越水将引棹。

山为两乡别,月带千里貌。

羁谴同缯纶,僻幽闻虎豹。

桂林寒色在,苦节知所效。

王昌龄王昌龄 (698— 756),字少伯,河东晋阳(今山西太原)人。

盛唐著名边塞诗人,后人誉为“七绝圣手”。

早年贫贱,困于农耕,而立之年,始中进士。

初任秘书省校书郎,又中博学宏辞,授汜水尉,因事贬岭南。

与李白、高适、王维、王之涣、岑参等交厚。

开元末返长安,改授江宁丞。

被谤谪龙标尉。

安史乱起,为刺史闾丘所杀。

其诗以七绝见长,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边塞所作边塞诗最著,有“诗家夫子王江宁”之誉(亦有“诗家天子王江宁”的说法)。

诗歌形式1、五古之严王昌龄的五古,基本上都写得严正肃然,高古劲健,颇有风骨。

在他有生之时,就正是以这样的诗歌风格驰誉于盛唐诗坛。

王昌龄的五言古诗中也却不难看出:特点鲜明、风格多样,呈现出不同的美学风貌:其一,劲健奔放,雄浑豪迈。

其二,清丽幽秀,超逸旷放。

胡应麟《诗薮》曾将唐初至盛唐的五古发展划分为两大流派,即所谓“古雅之源”和“清澹之派”,并把王昌龄等归入前者。

其三,悲怆惨恻,深沉苍郁。

雄浑豪迈的图景渐次而为清幽超逸以致沉郁苍凉的画面所代替,这与王昌龄的人生经历、身世遭际是密切相连的。

而这深沉悲怆的风格特点也正突出体现于诗人所描写的目睹边幕的苍凉、黑暗和仕途的蹭蹬、坎坷的诗歌之中。

其四,清新活泼,自然明朗。

难能可贵的是,王昌龄虽所谓“谤议沸腾,两窜遐荒”,因而抑郁忧伤。

但是,诗人也并未时时陷于痛苦,永远沉于郁闷,而是不时脱略事务、摆落苍凉,从而也创作出一些颇具清新自然、活泼爽朗风格的五古诗篇。

2、七绝于美初唐七绝仅七十七首,盛唐四百七十二首,其中王昌龄七十四首,几乎占了六分之一。

王昌龄在盛唐诗人中年辈较长,写作七绝时间也早,是唐朝诗人中较早大量写作七绝并获得优异成就的“七绝圣手”,独以七绝成为名家。

七绝因为他以及李白等人的努力,逐渐地成为唐代流行的体裁,因此在七绝方面他与李白齐名。

中唐、晚唐七绝数量之多,仅仅次于五律。

吴乔《围炉诗话》卷二指出:“王昌龄七绝,如八股之王济之也。

起承转合之法,自此而定,是为唐体,后人无不宗之。

”由此可见,七绝至王昌龄而体制大定,表现手法完全成熟,给后人以很大影响。

王昌龄的古诗有哪些

1、《芙蓉楼送辛渐》[ 唐 ] 王昌龄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2、《出塞二首·其一》[ 唐 ] 王昌龄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3、《从军行七首·其四》[ 唐 ] 王昌龄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4、《闺怨》[ 唐 ] 王昌龄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5、《采莲曲》[ 唐 ] 王昌龄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6、《出塞二首》[ 唐 ] 王昌龄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骝马新跨白玉鞍,战罢沙场月色寒。

城头铁鼓声犹振,匣里金刀血未干。

王昌龄的诗有哪些?

王昌龄的诗总结:1、《从军行》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2、《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3、《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4、《闺怨》闺中少妇不曾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5、《春宫曲》昨夜风开露井桃,未央前殿月轮高。

平阳歌舞新承宠,帘外春寒赐锦袍。

6、《答武陵太守》仗剑行千里,微躯敢一言。

曾为大梁客,不负信陵恩。

7、《送郭司仓》映门淮水绿,留骑主人心。

明月随良掾,春潮夜夜深。

8、《秋兴》日暮西北堂,凉风洗修木。

着书在南窗,门馆常肃肃。

苔草延古意,视听转幽独。

或问余所营,刈黍就寒谷。

9、《送任五之桂林》楚客醉孤舟,越水将引掉。

山为两乡别,月带千里貌。

羁谴同缯纶,僻幽闻虎豹。

桂林寒色在,苦节知所效。

10、《送柴侍御》流水通波接武冈,送君不觉有离伤。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11、《送东林廉上人归庐山》石溪流已乱,苔径人渐微。

日暮东林下,山僧还独归。

昔为庐峰意,况与远公违。

道性深寂寞,世情多是非。

12、《送窦七》清江月色傍林秋,波上荧荧望一舟。

鄂渚轻帆须早发,江边明月为君留。

13、《送高三之桂林》留君夜饮对潇湘,从此归舟客梦长。

岭上梅花侵雪暗,归时还拂桂花香。

14、《送胡大》荆门不堪别,况乃潇湘秋。

何处遥望君,江边明月楼。

15、《送李十五》怨别秦楚深,江中秋云起。

天长杳无隔,月影在寒水。

16、《送刘慎虚归取宏词解》太清闻海鹤,游子引乡眄。

声随羽仪远。

势与归云便。

青桂春再荣,白云暮来变。

迁飞在礼仪,岂复泪如霰。

17、《送欧阳会稽之任》怀禄贵心赏,东流山水长。

官移会稽郡,地迩上虞乡。

缓带屏纷杂,渔舟临讼堂。

逶迤回溪趣,猿啸飞鸟行。

18、《送裴图南》黄河渡头归问津,离家几日茱萸新。

漫道闺中飞破镜,犹看陌上别行人。

19、《送人归江夏》寒江绿水楚云深,莫道离忧迁远心。

晓夕双帆归鄂渚,愁将孤月梦中寻。

20、《送任五之桂林》楚客醉孤舟,越水将引棹。

山为两乡别,月带千里貌。

羁谴同缯纶,僻幽闻虎豹。

桂林寒色在,苦节知所效。

王昌龄王昌龄 (698— 756),字少伯,河东晋阳(今山西太原)人。

盛唐著名边塞诗人,后人誉为“七绝圣手”。

早年贫贱,困于农耕,而立之年,始中进士。

初任秘书省校书郎,又中博学宏辞,授汜水尉,因事贬岭南。

与李白、高适、王维、王之涣、岑参等交厚。

开元末返长安,改授江宁丞。

被谤谪龙标尉。

安史乱起,为刺史闾丘所杀。

其诗以七绝见长,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边塞所作边塞诗最著,有“诗家夫子王江宁”之誉(亦有“诗家天子王江宁”的说法)。

诗歌形式1、五古之严王昌龄的五古,基本上都写得严正肃然,高古劲健,颇有风骨。

在他有生之时,就正是以这样的诗歌风格驰誉于盛唐诗坛。

王昌龄的五言古诗中也却不难看出:特点鲜明、风格多样,呈现出不同的美学风貌:其一,劲健奔放,雄浑豪迈。

其二,清丽幽秀,超逸旷放。

胡应麟《诗薮》曾将唐初至盛唐的五古发展划分为两大流派,即所谓“古雅之源”和“清澹之派”,并把王昌龄等归入前者。

其三,悲怆惨恻,深沉苍郁。

雄浑豪迈的图景渐次而为清幽超逸以致沉郁苍凉的画面所代替,这与王昌龄的人生经历、身世遭际是密切相连的。

而这深沉悲怆的风格特点也正突出体现于诗人所描写的目睹边幕的苍凉、黑暗和仕途的蹭蹬、坎坷的诗歌之中。

其四,清新活泼,自然明朗。

难能可贵的是,王昌龄虽所谓“谤议沸腾,两窜遐荒”,因而抑郁忧伤。

但是,诗人也并未时时陷于痛苦,永远沉于郁闷,而是不时脱略事务、摆落苍凉,从而也创作出一些颇具清新自然、活泼爽朗风格的五古诗篇。

2、七绝于美初唐七绝仅七十七首,盛唐四百七十二首,其中王昌龄七十四首,几乎占了六分之一。

王昌龄在盛唐诗人中年辈较长,写作七绝时间也早,是唐朝诗人中较早大量写作七绝并获得优异成就的“七绝圣手”,独以七绝成为名家。

七绝因为他以及李白等人的努力,逐渐地成为唐代流行的体裁,因此在七绝方面他与李白齐名。

中唐、晚唐七绝数量之多,仅仅次于五律。

吴乔《围炉诗话》卷二指出:“王昌龄七绝,如八股之王济之也。

起承转合之法,自此而定,是为唐体,后人无不宗之。

”由此可见,七绝至王昌龄而体制大定,表现手法完全成熟,给后人以很大影响。

王昌龄的诗?

分享至:
小草

小草

专注人工智能、前沿科技领域报道,致力于为读者带来最新、最深度的科技资讯。

评论 (0)

当前用户头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