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颢程颐族谱(程颢程颐后代族谱)

2023-07-07
40 阅读

程颢和程颐读音是什么呢?

程颢和程颐的读音是chéng hào、chéng yí。

程颢、程颐两人是兄弟关系,并且都是著名人物周敦颐的徒弟。

程颢、程颐两人同是宋代理学的奠基者,开创了“洛学”,建立了以“天理”为核心的唯心主义理学体系,被世人称为“二程”。

程颐从小的时候就非常聪慧,在十四五岁的时候,就和兄长程颢两人拜著名的理学创始人周敦颐为师。

与程颢一样,程颐也自小就深受家学的熏陶影响,年少时就已胸怀大志,在政治思想上也因受到父亲的影响而反对王安石的新法。

人物成就程颐一生成就颇多,他在理学方面的建树颇高。

在北宋神宗时期,程颐就建立了自己的理学体系,与程颢开创了“洛学”,奠定了宋代理学的基础,使理学有了完整的形态。

程颢、程颐两人的学说虽然在一些方面有所差异,但是学说的基本内容上并没有多大的出入。

两人学说的基础都是理或道,都认为天理是万物的本源,并且理先于世间万物出现;
认为社会秩序与伦理道德都是由天理所定,违反秩序或违背道德都是违逆天理;
与此同时,程颢程颐两人还认为人类的本性是为善,在后天才有了善恶之分;
他们还认为天道与人道应该相统一,也就是宇宙自然与社会之间相统一。

朱熹与程颐程颢的关系是什么?

朱熹与程颐程颢没有关系,但程颐程颢创立的理学影响了朱熹。

二程,即北宋的程颢和程颐,河南洛阳人,他们创立的理学也称为“洛学”,与同时代的张载所创的“关学”颇有渊源,二者理学思想对后世有较大影响,南宋朱熹正是继承和发展了他们的学说,才成为一代理学大家的。

二程被认为是北宋理学的实际开创者。

他俩的学说,以“心传之奥”奠定了道学的基础,更以“理”为最高的范畴,因此亦称作理学。

二程的学说,特别是其核心观点:“存天理,去人欲”,后来被朱熹所继承和发展,世称程朱学派。

二程的最高哲学范畴二程的心理学思想较为丰富,在他们的思想体系中的地位也至关重要,因此后世称为“身心之学”或“心性之学”。

他们的最高哲学范畴是“理”,“理”作为绝对本体而衍生出宇宙万物;
他们的最高心理范畴是“心”,“心”作为“理”的等同物而产生人的形体:“有是心,斯具是形以生。

”二程的理学思想对后世有较大影响,南宋朱熹正是继承和发展了他们的学说。

程颢、程颐是亲兄弟吗?

程颢和程颐是亲兄弟,世称二程,他们在中国儒学思想发展史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是中国儒学第二次复兴的主要骨干人物。

由于二程的思想十分接近,生活经历大体相同,一般学术史和评价对他们的学术思想亦很少作分别介绍,笔者谨从旧例,将他们同列一传。

他们的理学思想主要见于《遗书》、《文集》和《经说》等,均收入《二程集》中。

扩展资料:二程儒学后来由朱熹发扬光大,在明朝成为官学,称为程朱理学。

明代徐必达刊行有《二程全书》。

清代涂宗瀛校有《二程全书》。

1981年中华书局出版王孝鱼《二程集》校本,包括《遗书》、《外书》、《文集》、《易传》、《经说》、《粹言》,共计87.5万字。

宋代理学家程颢、程颐(世称“二程”)生于黄陂县,今属(黄冈市红安县二程镇),并在此地生活学习了十五六年。

二程创立的理学后来成为官方哲学,影响了中国七个世纪。

自宋代始,黄陂修建双凤亭、二程书院纪念一代思想家。

二程在陂留下的“鲁台望道”至今传为美谈。

程颢、程颐所创建的“天理”学说受到了后世历代封建王朝的尊崇,宋宁宗嘉定十三年(1220年),赐谥程颢为“纯公”,程颐为“正公”。

宋理宗淳祐元年(1241年),又追封程颢为“河南伯”,程颐为“伊川伯”,并“从祀孔子庙庭”。

元明宗至顺元年(1330年),诏加封程颢为“豫国公”,程颐为“洛国公”。

参考资料来源:-二程 。

程颢和程颐是什么关系

  程灏与程颐为同胞兄弟,程灏为兄,程颐为弟,世称“二程”,并且都是著名人物周敦颐的徒弟。

  程颢,出生于1032年,去世于1085年,字伯淳,学者称其“明道先生”。

北宋时期哲学家、教育家、诗人,理学的奠基者,洛学的代表人物。

代表作有《外书》《文集》《经说》《程氏易传》。

  程颐,出生于1033年,去世于1107年,字正叔,世称伊川先生,北宋理学家和教育家。

代表作有《程颐文集》。

程颢和程颐读音是什么呢?

程颢和程颐的读音是chéng hào、chéng yí。

程颢、程颐两人是兄弟关系,并且都是著名人物周敦颐的徒弟。

程颢、程颐两人同是宋代理学的奠基者,开创了“洛学”,建立了以“天理”为核心的唯心主义理学体系,被世人称为“二程”。

程颐从小的时候就非常聪慧,在十四五岁的时候,就和兄长程颢两人拜著名的理学创始人周敦颐为师。

与程颢一样,程颐也自小就深受家学的熏陶影响,年少时就已胸怀大志,在政治思想上也因受到父亲的影响而反对王安石的新法。

人物成就程颐一生成就颇多,他在理学方面的建树颇高。

在北宋神宗时期,程颐就建立了自己的理学体系,与程颢开创了“洛学”,奠定了宋代理学的基础,使理学有了完整的形态。

程颢、程颐两人的学说虽然在一些方面有所差异,但是学说的基本内容上并没有多大的出入。

两人学说的基础都是理或道,都认为天理是万物的本源,并且理先于世间万物出现;
认为社会秩序与伦理道德都是由天理所定,违反秩序或违背道德都是违逆天理;
与此同时,程颢程颐两人还认为人类的本性是为善,在后天才有了善恶之分;
他们还认为天道与人道应该相统一,也就是宇宙自然与社会之间相统一。

程颐、程颢的资料

程颐(1033年—1107年10月5日),汉族,字正叔,世居中山,后徙为河南(今河南洛阳)人,1033年出生于湖北黄陂(今红安县二程镇),世称伊川先生,北宋理学家和教育家。

为程颢之胞弟。

历官汝州团练推官、西京国子监教授。

元祐元年(1086年)除秘书省校书郎,授崇政殿说书。

程颢(1032年—1085年7月9日),字伯淳,号明道,学者称其“明道先生”。

河南府(今河南洛阳)人。

北宋理学家、教育家,理学的奠基者,“洛学”代表人物。

北宋嘉祐二年(1057年)举进士后,历官鄠县主簿、上元县主簿、泽州晋城令、太子中允、监察御史、监汝州酒税、镇宁军节度判官、宗宁寺丞等职。

扩展资料程颢、程颐兄弟俩都是宋代博学之士。

进士杨时,为了丰富自己的学问,毅然放弃了高官厚禄,跑到河南颍昌拜程颢为师,虚心求教。

后来程颢死,他自己也有40多岁,但仍然立志求学,刻苦钻研,又跑到洛阳去拜程颢的弟弟程颐为师。

于是,他便和他的朋友游酢一块儿到程家去拜见程颐,但是正遇上程老先生闭目养神,坐着假睡。

这时候,外面开始下雪。

这两人求师心切,便恭恭敬敬侍立一旁,不言不动,如此等了大半天,程颐才慢慢睁开眼睛,见杨时、游酢站在面前,吃了一惊,说道:“啊,啊!他们两位还在这儿没走?”这时候,门外的雪已经积了一尺多厚了,而杨时和游酢并没有一丝疲倦和不耐烦的神情。

后人将此事称为“程门立雪”。

表示求学者尊敬师长和心诚意坚。

参考资料来源:-程颐参考资料来源:-程颢。

分享至:
小草

小草

专注人工智能、前沿科技领域报道,致力于为读者带来最新、最深度的科技资讯。

评论 (0)

当前用户头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