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必果出自哪里(言必信行必果出自哪里)
言必信行必果这句话什么意思
言必信,行必果,指说出的话一定足以信任;
既然行动就一定要有结果。
【拼音】yán bì xìn,xíng bì guǒ【出处】战国·孔子《论语·子路》:“言必信,行必果。
硁(kēng)硁然小人哉。
”白话释义:说话一定守信,做事一定有结果,这是浅薄固执的小人啊!【例句】:1、我们中国人说话是算数的,从来是言必信,行必果。
2、一个领导干部要取得群众的信任,必须做到言必信,行必果。
“言必信,行必果。
”的诗文赏析:孔子观念中的“士”,首先是有知耻之心、不辱君命的人,能承担一定民族使命的人。
其次是孝顺父母,服从哥哥的人。
再次才是“言必信,行必果”的人。
至于当权者,孔子认为是器量狭小的人,根本算不得士。
孔子所培养的就是具有前两种品德的“士”。
孔子在道德教育中,提倡身体力行,要求言行一致。
墨子不仅强调言行一致,而且注重言行的功利效应。
孔子认为,文字在实践中是有价值的,如果不能付诸实践,就不应该多说。
说得多,说得漂亮,不付诸实施,是空谈。
言必信行必果的意思是什么?
“言必行行必果”的意思:信:可靠,可信;
果:果然,果真,有后果。
说出的事一定可信,说了就一定守信用,一定办到。
“言必行行必果”一、读音: yán bì xìn xíng bì guǒ二、释义:信:可靠,可信;
果:果然,果真,有后果。
说出的事一定可信,说了就一定守信用,一定办到。
三、出处:出自《论语·子路第十三》里子贡和孔子的对话。
【原文】子贡问曰:"
何如斯可谓之士矣?"
子曰:"
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
"
曰:"
敢问其次。
"
曰:"
宗族称孝焉,乡党称弟焉。
"
曰:"
敢问其次。
"
曰:"
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抑亦可以为次矣。
"
曰:"
今之从政者何如?"
子曰:"
噫!斗筲之人,何足算也?"
四、造句:他经常跟我们说,做人要“言必行,行必果”。
言必行行必果出自于哪里
言必行行必果出自《论语·子路》,是春秋战国时期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而成的中的著作。
原文是“言必信,行必果”后来逐渐演化成言必行,行必果。
言必行行必果释义:说出的事一定可信,说了就一定守信用,一定办到。
指说出的话一定要足以信任,行动一定要有结果。
《论语·子路》:“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
”原句出自《论语·子路第十三》中子贡和孔子的对话。
《论语·子路》是出自《论语》的文章,共有30篇,有关于如何治理国家的政治主张,孔子的教育思想,个人的道德修养与品格完善,以及“和而不同”的思想。
《论语·子路第十三》原文子贡问曰:“何如斯可谓之士矣?”子曰:“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
”曰:“敢问其次。
”曰:“宗族称孝焉,乡党称弟焉。
”曰:“敢问其次。
”曰:“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抑亦可以为次矣。
”曰:“今之从政者何如?”子曰:“噫!斗筲之人,何足算也?”《论语·子路》共有30章,其中著名的文句有:“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
“欲速则不达”;
“父为子隐,子为父隐”;
“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
“言必信,行必果”;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本篇包含的内容比较广泛,其中有关于如何治理国家的政治主张,孔子的教育思想,个人的道德修养与品格完善,以及“和而不同”的思想。
言必行行必果出自于哪里
言必行,行必果出自《论语·子路》。
原句为:"
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
"
言必行,行必果的意思是:说出的事一定可信,说了就一定守信用,一定办到。
扩展资料 很多人都在讲"
言必信,行必果"
,讲到这个话时都言之凿凿。
但你读《论语》会发现孔子对"
言必信,行必果"
评价很低,他说"
言必信,行必果,硁硁(坑)然小人哉《论语·子路第十三》"
这个小人不是指坏人,而是指境界不高的人,境界不高的人才会这样想问题。
这个地方首先要做个说明:孔子赞成"
言而有信"
,"
言有信"
没问题,"
行有果"
也没问题,有问题的是"
言必信,行必果"
。
他反对的`不是"
言"
也不是"
信"
,不是"
行"
也不是"
果"
,反对的是这三个字中间的"
必"
。
"
必"
就是必然,就是极端。
言必信行必果这句话什么意思
言必信,行必果,指说出的话一定足以信任;
既然行动就一定要有结果。
【拼音】yán bì xìn,xíng bì guǒ【出处】战国·孔子《论语·子路》:“言必信,行必果。
硁(kēng)硁然小人哉。
”白话释义:说话一定守信,做事一定有结果,这是浅薄固执的小人啊!【例句】:1、我们中国人说话是算数的,从来是言必信,行必果。
2、一个领导干部要取得群众的信任,必须做到言必信,行必果。
“言必信,行必果。
”的诗文赏析:孔子观念中的“士”,首先是有知耻之心、不辱君命的人,能承担一定民族使命的人。
其次是孝顺父母,服从哥哥的人。
再次才是“言必信,行必果”的人。
至于当权者,孔子认为是器量狭小的人,根本算不得士。
孔子所培养的就是具有前两种品德的“士”。
孔子在道德教育中,提倡身体力行,要求言行一致。
墨子不仅强调言行一致,而且注重言行的功利效应。
孔子认为,文字在实践中是有价值的,如果不能付诸实践,就不应该多说。
说得多,说得漂亮,不付诸实施,是空谈。
言必信,行必果是什么意思?
言必行,行必果。
——选自春秋战国思想家孔子的《礼记·中庸》我们的先哲孔夫子告诫我们:一个人要言行一致。
说了就要去做。
只说不做是不讲信用的人,是缺乏高素质的表现。
言必信,行必果,讲话诚实,做事果敢。
《论语·子路》:“子贡问曰:‘何如斯可谓之士矣?’子曰:‘行已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
’曰:‘宗族称孝焉,乡党称弟焉。
’曰:‘敢问其次?’曰:‘言必信,行必果,??然小人哉!抑亦可以为次矣。
’”弟:同“悌”。
就是说到就要做到,说过的一件事,不可只是空头支票,必须去做,而且必须得到结果。
曾子是历史上的著名人物,他成了信誉的典范。
《增资烹煮》的故事,也千古流传。
给我们以启示和启迪:一个人如果讲信誉的话,那么,他就会立足于世上。
并且可以得到人们的尊重和爱戴,反之,将一事无成,遭到人们的唾弃和指责。
历史上曾经有过这样的例子:有一天,曾子的妻子要到集市上去,他的儿子跟在她的身后哭哭啼啼吵着闹着要跟她去。
曾子的妻子骗孩子说:“你快回去吧,等妈妈回来给你杀猪吃。
”孩子听了妈妈的话乐颠颠地回去了。
傍晚的时候曾子的妻子从集市回来,看见曾子正准备杀猪,她赶忙跑上前阻止到:“我只不过和小孩子开玩笑而已,你又何必如此认真呢?”曾子严肃地说:“大人是不可以和小孩子开玩笑的。
小孩子不懂事,很多事都是向大人们学习的,今天你要不按照你说的话去做,就等于教孩子撒谎。
”曾子的妻子被说得哑口无言。
于是曾子杀了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