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王观简介-王观简介
王观简介
浙东山水如眼波,送君远去不断肠——王观《送鲍浩然之浙东》鉴赏 卜 算 子 送鲍浩然之浙东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
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
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王观(生卒年不详),字通叟,如皋(今江苏省县名)人。
曾在宋神宗朝当过翰林学生,因作词得罪而被贬,所以自号“逐客”。
王灼说他的词“新丽处和轻狂处皆是惊人”(《碧鸡漫志》),说明他是具有鲜明的创作个性的词家。
王观的小说诗歌文学作品,风趣而近于俚俗,时有奇想。
这是一首送别词。
起拍“水是”、“山是”两句,含意丰富,启人遐想。
词人把明澈的水流喻为美人的眼波,把青黛的山峦喻为美人的眉峰,极言浙东山水的美丽可爱。
同时,也可以理解为词人对鲍浩然心事的设想:波光漾动的流水是他心上人的眼波,脉脉传情;
青黛的山峦是心上人的眉峰,因思念自己而满怀愁怨,眉头都蹙起来了。
词人通过这一设想来写出了鲍浩然“之浙东”的心切。
与此相应,上片结句“眉眼盈盈处”也可以有两层理解:一是鲍浩然是去山水透丽得像美人“眉眼盈盈”的地方,一是他是去与“眉眼盈盈”的心上人相会。
下片抒发词人的情怀。
“才始送春归”,点明这里春刚逝去,说明词人心中满怀着伤春之愁;
“又送君归去”则再添了别恨,心情就更痛苦了。
最后两句是词人对鲍洗然的祝愿:希望他生活在“春”里。
这个“春”既是反映鲜花如锦的春天季节,也喻指他与心上人生活在一起。
这首词构思新巧,词语明丽,很有表现力。
且俏皮话说得新鲜不俗,颇受人们喜爱。
比起那些敷衍应酬之作,显然有死活之别。
。
王观简介 王观是谁
1、王观(1035~1100),字通叟,号逐客,泰州如皋(现江苏如皋)人,为胡瑗门人,北宋词人,与高邮的秦观并称“二观”。
2、王观为开封府试官时,科举及第。
宋仁宗嘉祐二年(1057)考中进士。
后历任大理寺丞、江都知县等,相传曾奉诏作《清平乐》一首,描写宫廷生活。
高太后对王安石变法不满,认为王观属于王安石门生,就以《清平乐》亵渎了宋神宗为名,第二天便将王观罢职。
王观于是自号“逐客”,从此以一介平民生活。
王观代表作有《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临江仙·离杯》《高阳台》等,其中《卜算子》一词以水喻眼波,以山指眉峰;
设喻巧妙,又语带双关,写得妙趣横生,堪称杰作。
《红芍药》词写人生短暂,从而提出人生应追欢及早,写法亦颇有特色。
王观简介 王观是谁
1、王观(1035~1100),字通叟,号逐客,泰州如皋(现江苏如皋)人,为胡瑗门人,北宋词人,与高邮的秦观并称“二观”。
2、王观为开封府试官时,科举及第。
宋仁宗嘉祐二年(1057)考中进士。
后历任大理寺丞、江都知县等,相传曾奉诏作《清平乐》一首,描写宫廷生活。
高太后对王安石变法不满,认为王观属于王安石门生,就以《清平乐》亵渎了宋神宗为名,第二天便将王观罢职。
王观于是自号“逐客”,从此以一介平民生活。
王观代表作有《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临江仙·离杯》《高阳台》等,其中《卜算子》一词以水喻眼波,以山指眉峰;
设喻巧妙,又语带双关,写得妙趣横生,堪称杰作。
《红芍药》词写人生短暂,从而提出人生应追欢及早,写法亦颇有特色。
王观简介
浙东山水如眼波,送君远去不断肠——王观《送鲍浩然之浙东》鉴赏 卜 算 子 送鲍浩然之浙东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
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
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王观(生卒年不详),字通叟,如皋(今江苏省县名)人。
曾在宋神宗朝当过翰林学生,因作词得罪而被贬,所以自号“逐客”。
王灼说他的词“新丽处和轻狂处皆是惊人”(《碧鸡漫志》),说明他是具有鲜明的创作个性的词家。
王观的小说诗歌文学作品,风趣而近于俚俗,时有奇想。
这是一首送别词。
起拍“水是”、“山是”两句,含意丰富,启人遐想。
词人把明澈的水流喻为美人的眼波,把青黛的山峦喻为美人的眉峰,极言浙东山水的美丽可爱。
同时,也可以理解为词人对鲍浩然心事的设想:波光漾动的流水是他心上人的眼波,脉脉传情;
青黛的山峦是心上人的眉峰,因思念自己而满怀愁怨,眉头都蹙起来了。
词人通过这一设想来写出了鲍浩然“之浙东”的心切。
与此相应,上片结句“眉眼盈盈处”也可以有两层理解:一是鲍浩然是去山水透丽得像美人“眉眼盈盈”的地方,一是他是去与“眉眼盈盈”的心上人相会。
下片抒发词人的情怀。
“才始送春归”,点明这里春刚逝去,说明词人心中满怀着伤春之愁;
“又送君归去”则再添了别恨,心情就更痛苦了。
最后两句是词人对鲍洗然的祝愿:希望他生活在“春”里。
这个“春”既是反映鲜花如锦的春天季节,也喻指他与心上人生活在一起。
这首词构思新巧,词语明丽,很有表现力。
且俏皮话说得新鲜不俗,颇受人们喜爱。
比起那些敷衍应酬之作,显然有死活之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