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荣辱名句,荀子十大经典名句

2023-07-10
34 阅读

《荀子》经典名句

《荀子》经典名句如下:1、不知则问,不能则学,虽能不让,然后为德。

闻之不见,虽博必谬;
见之而不知,虽识不妄;
知之而不行,虽敦必困。

2、君子敬其在己者,而不慕其在天者,是以日进也。

3、君子崇人之德,扬人之美,非谄谀也。

4、君子耻不修,不耻见污。

5、声无小而不闻,行无隐而不形。

6、善学者尽其理,善行者究其难。

7、仁义礼善之于人也,辟之若货财粟米之于家也。

8、人知贵生乐安而弃礼义,辟之是犹欲寿而刎颈也。

9、君子之学也以美其身,小人之学也以为禽犊。

10、人之于文学也,犹玉之于琢磨也。

11、以善先人者,谓之教。

12、尊严而惮,可以为师。

13、良医之门多病人。

14、长幼有序。

15、不知戒,后必有,恨后遂过不肯悔,谗夫多进。

16、怒不过夺,喜不过予。

17、天不为人之器寒也,辍冬;
地不为人之恶辽远也.辍广;
君子不为小之匈匈也,辍行。

18、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19、目不能两视而明,耳不能两听而聪。

20、学无止境。

《荀子》经典名句

1. 自知者不怨人,知命者不怨天;
怨人者穷,怨天者无志。

——《荀子·荣辱》2. 岁不寒无以知松柏,事不难无以知君子——《荀子·大略》3. 道虽迩,不行不至;
事虽小,不为不成。

——《荀子·修身》4. 蓬生麻中,不扶而直;
白沙在涅,与之俱黑。

——《荀子·劝学》5. 君子耳不听淫声,目不视邪色,口不出恶言。

——《荀子·乐论》6. 无冥冥之志者,无昭昭之明;
无惛惛之事者,无赫赫之功。

——《荀子·劝学》7. 天不为人之恶寒也辍冬,地不为人之恶辽远也辍广,君子不为小人之匈匈也辍行。

——《荀子·天论》8.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应之以治则吉,应之以乱则凶。

——《荀子·天论》9. 不知则问,不能则学,虽能必让,然后为德。

——《荀子·非十二子》10. 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性伪合而天下治。

——《荀子·礼论》。

荀子名言名句及解释100句

荀子名言名句及解释如下:1、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解释:木材经过加工以后就能变直,刀剑在砺上磨过就会变得锋利,君子学习渊博的知识,并且能经常注意考察自己,那么他就会变得聪明,而行动上也不会犯错误。

2、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
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
不闻先王之遗言,不知学问之大也。

解释:不登上高山,就不知道天有多高;
不亲临深涧,就不知道地有多厚。

3、 以善先人者谓之教解释:出自善良的本意引导他人称作教导。

4、积土而为山,乘之而后高,积水而为海,积之而后深。

故圣者众之所积也。

解释:如果没有人民就不会不国家没有一点土就不会有山的形成,同样的如果没有平时的积累就不会不现在的经验了。

5、凡人之患,蔽于一曲而暗于大理。

解释:大凡是人,往往都有惑于枝节问题而看不清大局的毛病。

警戒人们看问题要全面,不要拘泥于片面的成见。

荀子荀子(约公元前313年至公元前238年),名况,字卿(一说时人相尊而号为卿) ,战国末期赵国人 ,两汉时因避汉宣帝询名讳称”孙卿“,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先秦时代百家争鸣的集大成者。

荀子总结百家争鸣的理论成果和自己的学术思想,创立了先秦时期完备的朴素唯物主义哲学体系,他的思想在以后两千多年封建社会的发展中潜移默化地发生着影响。

《荀子》中的名句赏析

《荀子》中的名句赏析   《荀子》是战国后期儒家学派最重要的著作。

荀子是一位儒学大师,在吸收法家学说的同时发展了儒家思想。

《荀子》一书今存三十二篇,除少数篇章外,大部分是他自己所写。

他的文章擅长说理,组织严密,分析透辟,善于取譬,常用排比句增强议论的气势,语言富赡警炼,有很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下面一起来看看《荀子》中的名句解析吧!   1、天不为人之恶寒也,辍冬;
地不为人之恶远也,辍广;
君子不为小人之匈匈也,辍行。

  [译文]   老天不会因为人仍讨厌寒冷而将冬天终止;
大地也不会因为人们讨厌它太远而将废弃了它的广大无边;
君子不因为一些卑劣之人的无理喧嚷和无谓的干扰就停止自己的行动,放弃个人的伟大志向。

  2、良农不为水旱不耕,良贾不为折阅不市,士君子不为贫穷怠乎道。

  [译文]   一个好的农民,并不因为遇到水、旱等自然灾害,就不去耕种土地;
一个好的商人,并不因为一时的亏损,就不再搞经营;
一个有远大志向的人,并不因为贫穷,就放松对自己的严格要求,松懈自己的斗志,放弃自己的理想追求。

  3、身劳而心安,为之;
利少而义多,为之。

  [译文]   即使有些事情干起来很辛劳、很劳累,但只要符合自己的理想,只要是发自于内心,也要坚持去干;
即使有些事情没有什么利益可图,但只要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也要千方百计把它干好。

  4、志意修则骄富贵,道义重则轻王公;
内省而外物轻矣。

  [译文]   意志坚定,志向远大,就会傲视富贵,对名利不屑一顾,遵循为人的准则,以道义为重,就会藐视那些王公贵人,对权势看得很轻。

注重思想修养,经常不断地省察自己的`内心,就能支配外界的事物而不为外界的事物所左右。

  5、厚者,礼之积也;
大者,礼之广也;
高者,礼之隆也;
明者,礼之尽也。

  [译文]   一个人能具备敦厚的品德,在于他日积月累,坚持不断地按照礼的原则行事;
一个人能具备豁达大度的品德,在于他普遍地推行礼的原则,处处按照礼的要求去做;
一个人能具备高尚的品德,在于他真正把礼的原则发扬光大;
一个人能具备明察秋毫的品德,在于他切实把礼的原则融化在自己心中了。

  6、君子能为可贵,不能使人必贵己;
能为可信,不能使人必信己;
能为可用,不能使人必用己。

  [译文]   品德高尚的人自珍自重,但不要求别人一定要尊重自己,把自己推举得很高;
自己能做到诚实笃信,但不要求别人一定要百分之百地信任自己,非得一味向别人表白;
自己能够成为有用之材,但不要求别人一定要任用自己,以致去投机钻营。

  7、君子耻不修,不耻见污;
耻不信,不耻不见信;
耻不能,不耻不见用。

是以不诱于誉,不恐于诽,率道而行,端然正己,不为物倾侧,夫是之谓诚君子。

(《非十二子》)   [译文]   士君子以自己的修养不好为耻,不以被别人诬蔑为耻;
以自己不守信用为耻,不以被别人不信任为耻;
以自己缺德少才为耻,不以不被人重用为耻。

品德高尚的人不被虚荣所引诱,不被诽谤所吓倒,不被外物所动摇,而是遵循正道,严于律己,这才叫名副其实的君子。

  8、能小而事大,辟之是犹力之少而任重也,舍粹折无适也。

身不肖而诬贤,是犹伛身而好升高也,指其顶者愈众。

  [译文]   能力本来就达不到却非要干惊天动地的大事,就好象力气小非要挑重担一样,除了伤筋断骨,又能有什么结果呢?对自己的品行和为人也要实事求是,正确对待。

本来自己的品德恶劣却一味吹嘘自己是贤人,就好象是个驼背的人硬充高个子,别人看到后,只能指着他的脑袋讥笑他。

  9、求之而后得,为之而后成,积之而后高,尽之而后圣。

(《儒效》)   [译文]   人要不断地求索才能有所收获,不断地实践才能有所成就,不断地积累才能有所提高,能达到尽善尽美的程度才会成为圣人。

  10、道虽迩,不行不至;
事虽小,不为不成。

  [译文]   路程虽近,不走是到不了的;
事情虽小,不做是不能完成的。

高尚的道德必须去追求,道德境界是在不断修养中才能走向崇高的。

;

分享至:
小草

小草

专注人工智能、前沿科技领域报道,致力于为读者带来最新、最深度的科技资讯。

评论 (0)

当前用户头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