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月笙的女人-杜月笙的女人们

2023-07-11
32 阅读

上海滩大亨杜月笙晚年为什么会穷困潦倒?

一、黑帮的头目上海滩的大亨杜月笙在晚年的时候会变得穷困潦倒,我本人认为他就是黑帮老大,因为在他晚年的时候,社会已经没有了这个黑帮了,所以说他就会变得穷困潦倒,把他的一些娱乐的东西和他的一些占领的地盘都被政府回收了,所以说他就会成为一个特别穷的人。

二、染上了大烟其实这个上海滩的老大在晚年的时候,他因为染上了大烟,从此开始挥霍自己的钱财,因为这个大烟对人的伤害是非常大的,而且他的这个消费也是非常高的,人们为了吸大烟把自己的钱财全部都浪费掉,这也是大家有目共睹的,因为这个染上大烟电影一来的时候就是天不顾地不顾,会把自己的所有家当都赔上的。

三、救急了很多人其实这个大亨也是特别有爱心的,他在晚年的时候做了很多慈善的活动,帮助街边的老人,也是给他们发放了很多生活费,到寒冷的冬天时候他们也给买了很多棉衣棉被,这样的一个举动也是特别大的一笔开销也是他变得特别穷的一个事实。

其实这个上海的大亨杜月笙他是非常好的一个人,虽然说也赶上了大烟,但是看到一些穷苦的人,他也做出了一些善事,通过他的这些举动,大家对他也是特别的怀念,虽然说他是一个乡下的人,是一个农村人的出生他为了贫苦的老百姓也做出了自己力所能及的一些帮助,大家对他也是特别怀念的。

上海三大亨之二:杜月笙,这个流氓讲文化!

上海皇帝 三大亨里,要说名头最响,声望最高,实力最强,非杜月笙莫属,他是中国近代史里相当传奇的一个人物,有“三百年黑帮第一人”和“上海皇帝”之称。

从水果小贩到黑帮老大,从小混混到企业家,从流氓地痞到社会名流,杜月笙是如何做到黑白两道通吃,商界政界无往不利的呢?他都有些什么过人的本领呢? 杜月笙语录 做人有三碗面最难吃: 人面,场面,情面。

杜月笙,原名杜月生,生于1888年,江苏川沙人,早年父母双亡,年少时以卖水果为生,有高超的削梨手艺,故有两个绰号,一个是“水果月笙”,一个是“莱阳梨”。

14岁时,杜月笙拜青帮陈世昌为老头子,经陈世昌介绍,进入黄金荣的黄公馆打杂,在黄金荣妻子林桂生生病期间,他因尽心尽力服侍而获林桂生赏识,推荐给黄金荣重用。

通过一系列事件,杜月笙逐渐取得黄金荣的信任,让其负责经营赌场“公兴俱乐部”,由于他善于结交,极具手段,从此平步青云,飞黄腾达。

他成立“三鑫公司”,垄断法租界鸦片生意,开设赌场,大量聚敛钱财,广交名士,不断提高社会地位。

民国总统黎元洪下台后,流落于上海,杜月笙热情款待了他,有感于杜月笙的义气,黎元洪秘书长饶汉祥为他撰写对联:“春申门下三千客,小杜城南五尺天”。

这副对联他很喜欢,挂在家中客厅两楹之上,因此有人称他为“当代春申君”,此语虽有吹捧之嫌,但也说明他待人处世确有一套,下面几个故事,足以说明这一点。

脾气 一般人飞黄腾达后,都特别忌讳早年落魄的历史,有人提起就会愤怒不已,杜月笙是个例外。

每次回故地,都有一帮乞丐围着他,扯开嗓子大叫:“莱阳梨,给点钱!”杜月笙从不生气,反而叫手下多给点。

顾嘉棠是杜月笙手下的好兄弟,一直跟随杜月笙打天下,有外人时,他对杜月笙毕恭毕敬,但私下里,他却总爱拿杜月笙打趣,拿水果送到杜月笙面前:“削一个。

”杜月笙总是笑着接过去,从没丝毫不快。

有一次,杜月笙到军阀范绍曾家做客,当时满屋子的人,他一时手痒,拿起一个梨和水果刀,转眼间就将一整只梨皮呈螺旋形削下。

有客人看得惊讶,赞叹说:“杜先生,你这削皮的本领真了不起啊。

” 杜月笙淡淡一笑:“老兄,亏你还是外面跑的人,我是卖水果出身的,你竟然不知道?” 杜月笙语录 头等人,有本事,没脾气;
二等人,有本事,有脾气;
末等人,没本事,大脾气。

黄金荣与杜月笙基本没发生过利益冲突,唯一一次是在黄金荣退休之后,黄的门徒陈培德犯了案子,被关进淞沪警备司令部。

碰巧逮捕陈培德的是杜月笙的门生,这下黄金荣不高兴了,一口咬定杜月笙故意扫他面子,怒气冲冲地要召见他。

第一时间赶到黄家后,杜月笙见一堆人守在黄的身边,可黄却全然不理他,只自顾自地抽大烟。

黄不说话,杜只能乖乖站在一旁一声不吭。

等三筒大烟抽足,黄金荣总算开腔了:“我也老了,愿打愿杀随你们的便。

”杜月笙接过话:“您老有什么吩咐尽管说,哪个敢违抗呢?”黄东拉西扯支吾了半晌,最后才高声吼道:“陈培德犯了什么错?” 这一声吼,把杜月笙吼愣了,陈培德是谁?这种发生在最底层的小事,哪里值得他去关注?但他二话不说,马上跑到门边打电话,安排手下去息事捞人。

虽然是被冤枉的,但整个过程,杜月笙一直和颜悦色,不曾皱过一丝眉头。

识人 大律师秦联奎未成名前,托朋友朱如山带他去杜公馆见识一下,进去后看到别人在推牌九,一时手痒,赌了几把,转眼就输了四千大洋,结清赌帐后,他黯然离开,懊恼的表情被杜月笙瞅个正着。

待他走后不久,杜月笙便问朱如山:“你带来的这位朋友,是做啥事情的?”朱如山如实相告,他叫秦联奎,是个开业不久的小律师,原本只说来看看热闹,没想他会下注输钱。

杜月笙把那张四千元的庄票递给朱如山,说:“当律师,用心血,摇笔杆,逞口舌,能有几个钱好赚?我实在不想赢他的钱,请你替我退还给他。

”收到钱后的秦联奎十分感激,从此成为杜月笙的头号法律顾问。

杜月笙语录 人可以不识字,但不能不识人。

国学大师章太炎晚年在苏州讲学,原本没打算结识杜月笙,但他居住在上海租界的侄子与人发生纠纷,他名声虽大,但无权无势,无能为力,只好拉下脸求杜月笙帮忙。

杜月笙没啥文化,却一向尊重和仰慕知识分子,他帮章太炎的侄子摆平了纠纷,事后又亲自到苏州拜访章太炎,向他报告调解过程和结果,临走时,杜月笙悄悄将一张两千银元的支票叠成方块,压在茶杯底下。

在送了一笔厚礼的同时,又顾全了大师的面子,杜月笙此举让章太炎感动不已,从此对杜另眼相看,他不但引经据典,将“杜月生”改名为“杜镛”,号“月笙”,并亲笔为其修订家谱,将出身卑微的杜月笙变为名人之后。

口碑 1930年,法商水电公司员工罢工,法国驻上海领事请杜月笙出面调解,杜月笙说:“工人薪金每月要加5角,罢工期间的工资要照付。

”法商公司答:“罢工期间工资可以照付,但薪金只能增加4角。

”杜月笙说:“好,那就说定了。

” 没想到复工条约签订后,法商公司却临阵赖账,只答应每月增加工资四角的条件,却不肯支付两千三百多工人罢工期间的工资,工人群情激愤,眼看复工就要流产,杜月笙说:“罢工期间的工资,法商公司不付的话,全部由我来付。

” 为此,杜月笙足足支付了30万大洋,但“杜先生”的口碑,也由此深入民间。

杜月笙语录 做事要刀切豆腐两面光。

有一年,金融巨子陈光甫的商储银行遭挤提,他向国民政府财政次长钱新之求助,钱新之让他去找杜月笙,当晚陈光甫来到杜月笙府上,杜月笙对陈光甫只说了一句:“明早开门之前,商储银行见。

” 次日上午,商储门口来了一队小汽车,为首的一辆牌号是“7777”。

上海人人皆知这是杜月笙的车。

杜月笙跨出车门,申报存款三百万元。

见杜先生来存钱,挤兑的客户顷刻散去。

杜月笙只亮了个相,一场金融灾难便平息了。

处世 孟小冬,人称“冬皇”,大名鼎鼎的京剧名伶。

几次与名满天下的京剧大师梅兰芳唱对台戏,让梅兰芳顿生爱意,梨园同行,惺惺相惜,不久二人便喜结连理。

北平肄业学生王惟琛,是孟小冬的超级脑残粉,因梅兰芳娶了他深爱的女人,怀恨在心,携枪闯入梅家刺杀梅兰芳未果,却误杀了梅的朋友张汉举,事件轰动全国,孟小冬难承压力,加上被梅兰芳原配福芝芳多次欺辱,孟小冬终下决心与梅分手。

几年之后,在杜月笙四太太,也是她的好姐妹姚玉兰牵线做媒下,孟小冬到上海跟了一直仰慕她的杜月笙。

1949年,杜月笙60大寿,梅兰芳专程赴上海唱堂会祝寿,街坊们纷纷打趣,不知道杜月笙会不会将孟小冬还给梅兰芳? 电影《梅兰芳》里,章子怡饰演的孟小冬 1950年,杜月笙准备带全家赴法,掐指算了算,一共要办27张护照,这时,孟小冬在旁边说了一句:“我跟着去,算丫头还是算女朋友呀?” 杜月笙一愣,当即宣布尽快与孟小冬成婚。

结婚那一晚,孟小冬的脸上露出久违的笑容。

一生傲气的她,最终也算是有了真正的归宿。

想看杜月笙和孟小冬之间的故事,可以看电影《上海皇帝之岁月风云》,想看梅兰芳与孟小冬之间的故事,可以看电影《梅兰芳》。

杜月笙语录 我的处世之道,尽在一个诚字! 吴开先担任国民党上海负责人时,杜月笙多次托人请他吃饭,但吴看不起杜,每次都拒绝了他。

因为请的次数多了,有时实在找不到借口,就先答应后爽约。

即使这样,杜月笙依然没有放弃,照样三天两头托人请他。

终于有一次,吴被缠不过,横下心来,决定赴约。

这一天,吴开先准时出现在杜家,大门口,杜的总管万墨林正毕恭毕敬地等候;
二道门,杜的头号法律顾问秦联奎毕恭毕敬地迎候;
到内厅,杜月笙一身长衫,满面春风,见吴进门,起身相接。

看到杜月笙礼数如此周全,吴开先不由心想:前几次答应来时,他们也曾这样等过我吧?试想三人等了又等,盼了又盼,最后没等到人,该有多失望?于是,抱愧之情油然而生。

杜月笙说的第一句话是:“老早就想约吴先生过来坐坐,却因为我这里总是人来人往,实在太忙,所以一直拖到今天。

”似乎吴开先此前多次爽约的事,根本没发生过。

吴一时不知如何回答,只好含糊说道:“岂敢岂敢。

” 此后,两人成为生死之交。

临终 1949年解放前夕,国共双方都在争取杜月笙,一边让他留在上海,一边让他过去台湾,但两边都被杜月笙婉言拒绝,他选择了去香港。

两年后,在香港的杜月笙病入膏肓。

处置遗产时,身边仅有11万美元。

遗产分配如下:每个太太拿1万美元,儿子拿1万美元,没出嫁的女儿拿6000美元,出嫁的拿4000美元。

然后他让大女儿杜美如打开家里的保险箱,保险箱里装着满满的借条。

最少的一张是5000美元,最多的一张是500根金条。

杜月笙一张一张全部撕掉,子女们非常不解:“为什么要撕了?” 杜月笙说:“我不希望我死后你们到处要债。

”沉默了一会,他又说道:“借出的,表面是钱,实际是人情,感恩的,永远会记得我们杜家的好。

不感恩的,你去要账,可能换来牢狱之灾。

” 1951年8月16日,杜月笙病逝,终年63岁,他临死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没有希望了,可你们还有希望,中国还有希望。

” PS:感谢从良匪兵提供资料!下回最后一个,张啸林。

上海滩大佬杜月笙是如何做人的?

人活一世,先做人后做事。

龙兄说,在做人方面,他最服杜月笙。

下面分享上海滩大佬杜月笙的金句: 等我看完这些金句后,就知道杜月笙为什么能够成为上海滩的老大了。

都说“得人心者得天下”。

在杜月笙这些做人的标准里,能看得到它并不是特别的注重财富,而是注重交情。

相信,这是为什么他身边能够聚拢那么多人的最主要原因之一。

对头等人、二等人和末等人的定义,也只有那些拥有丰富人生经历、看透世间百态后,才能够得出如此精辟的答案。

人活一世,先做人再做事。

上海滩教父杜月笙(3)

先后娶了五房太太 杜月笙娶了五房太太,其中最有名的是京剧演员孟小冬。

1915年,杜月笙27岁时候娶了元配夫人杜沈月英,她没有生育,和杜月笙领养一子名叫杜维藩。

他们结婚后关系不错,沈母去世,杜月笙亲自操办葬礼,还为岳母修建大坟,但后来渐渐就冷淡了。

杜月笙劝她少抽鸦片,让她学学林桂生的持家之道,不料沈月英反唇相讥,“你认为她会持家,为什么不娶她呢?”杜月笙勃然大怒,给了她一个耳光。

大太太沈月英 杜月笙忙碌又娶了新太太,对沈月英越加冷淡。

沈月英寂寞之中和表弟傅方林私通,四太太姚玉兰发现后告诉了杜月笙。

杜月笙从此多年幽禁沈月英,还砍断了她表弟四肢并把他扔进黄浦江,另外一种说法傅方林被 汽车 撞成了残废。

杜月笙第二次婚姻来了。

他有一天到丽都花园舞厅,挑选了女孩陈帼英跳舞。

她年仅16岁,还在念书,是兼职舞女。

杜月笙跳完一曲,就对她说,“我想娶你为二房太太,你愿意吗?”他又请她到一间包厢喝茶,把她揽入怀中,为她宽衣解带……第二天,杜月笙将一份厚礼送到陈帼英的家中,她的父母同意了婚事。

杜月笙和陈帼英生有三个儿子,分别是杜维恒、杜维翰和杜维宁。

1923年,杜月笙又娶了16岁名媛孙佩豪。

她为他生了两个儿子,一个叫杜维屏,一个叫杜维亲。

右三是二太太陈帼英、右四是三太太孙佩豪 1928年,三位当红的名伶到上海黄金大戏院演出,她们是母女关系,母亲小兰英唱老旦,大女儿姚玉兰唱须生,二女儿姚玉英唱武生。

杜月笙看罢戏,兴冲冲地到后台拜访她们,说了许多殷勤的话;
母女三人知道他不安好心,待他很冷淡。

姚玉兰(左一)和妹妹姚月英 杜月笙不死心,天天来看戏捧场。

他又找到管理黄金大戏院的黄金荣儿媳李志清,坦率地说,他想娶姚玉兰,拜托她做媒。

李志清照实转告,姚玉兰和她母亲大吃一惊。

她们表示可以嫁给他,但不能做小老婆。

杜月笙要李志清转告姚玉兰:婚后一定和她白头偕老,并且不会把她当偏房看待。

最后,姚玉兰提出条件:一是必须摆酒设席公开娶她,二是要和其他夫人分开来住。

杜月笙一口答应,并送了一块金手表给李志清表示感谢。

杜月笙和姚玉兰的新房设在蒲石路辣斐坊16号,这一年杜月笙42岁。

姚玉兰生了女儿杜美如,杜月笙在女儿满月时请了堂会,知名演员梅兰芳和马连良登场演出,张学良夫人于凤至专程来到杜公馆道贺。

四太太姚玉兰为杜月笙生养了二个儿子和二个女儿,他们是杜维善、杜维嵩和杜美如、杜美霞。

上图:杜月笙和孟小冬 五夫人孟小冬1927年与梅兰芳结婚,4年后被逐出梅家。

杜月笙听闻孟小冬的遭遇,为她请了上海最有名的女律师,还给梅兰芳打电话,要他出钱补偿。

杜月笙的帮助,让孟小冬很感动。

杜月笙还在北京买过一栋别墅送给孟小冬。

黄金大戏院迁址重建,于1937年5月1日正式开幕,揭幕剪彩的人分别是孟小冬、陆素娟和章遏云,孟小冬是姚玉兰请来的,她们是好姐妹。

姚玉兰知道杜月笙一直暗恋着孟小冬,她为了讨好他,希望孟小冬能够嫁给杜月笙。

姚玉兰和‘孟小冬 这天晚上,姚玉兰让孟小冬陪自己睡。

夜半时分,姚玉兰离开卧室,待到孟小冬醒来,发现身旁睡的是杜月笙。

从此,孟小冬成为杜月笙的女人,两人开始了长达十余年的同居生活。

1948年,中共解放军围困了北京和天津,有钱人纷纷逃离,孟小冬十分惊慌,茫然不知如何是好。

这时,杜月笙派来一架专机来接她,让她喜出望外。

孟小冬到了上海,姚玉兰在茂名公寓大门口迎接,杜月笙在17楼房间里等候,孟小冬从此生活在杜家。

看到共产党即将进入上海,杜月笙携全家逃往香港。

他在香港身体越来越不好,为了换个环境计划前往法国,要办护照的时候,孟小冬对他说:“我以什么身份去呢?”杜月笙震动了,感到太委屈她了,于是决定娶她为妻。

杜月笙坚持着从病床上爬起来,和孟小冬举行婚礼。

他要求自己的所有孩子给孟小冬行跪拜礼,喊她为“妈咪”;
他还订下十桌喜宴,以示庆祝。

这一年,孟小冬42岁,杜月笙63岁。

婚后孟小冬推着坐在轮椅上的杜月笙晒太阳,还给他唱戏曲;
杜月笙悄悄告诉她,他12岁时就开始喜欢她了,她感动地眼泪流了出来。

1950年,杜月笙在香港和家人合影 再说一下五个太太的归宿。

抗战期间,大太太沈月英病逝于上海。

二夫人杜陈帼英,1949在香港与杜月笙发生争吵,一气之下带着两个儿子回到上海,后来多次受到政治运动的冲击。

三夫人孙佩豪,经常带着儿子和佣人居住英伦,1951年在香港给丈夫送终,之后迁居英国,90年代病逝于美国。

四太太姚玉兰在香港扶丈夫灵枢迁居台湾,80年代病逝于台湾。

1967年9月,孟小冬到台湾定居,1977年逝世。

(待续)。

分享至:
小草

小草

专注人工智能、前沿科技领域报道,致力于为读者带来最新、最深度的科技资讯。

评论 (0)

当前用户头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