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介石有孙子没(蒋介石有孙子没有)

2023-07-11
28 阅读

蒋介石的父亲是谁

蒋介石的父亲是蒋肇聪。

蒋肇聪精明能干,二十岁出头就从父亲蒋斯千手里接办玉泰盐铺,兼及钱庄。

店铺设有经理、账房、伙计、制作工人等六七人,活计忙时则雇用临时工。

由于治理有方,生意日隆,很快在溪口镇成为十甲富户之一。

其在溪口也是一位场面人物,能说会道,识文断字,精明中透着油滑,故溪口人送他诨号“埠头黄鳝”。

寓庄于谐,亦褒亦贬,总之是农村人诙谐的成分居多,意即此人滑得很,是一位很难对付的人。

金竹庵里的一尼姑下嫁大22岁的男人蒋肇聪一天,金竹庵的老尼姑去世了,听闻这个消息,王采玉和母亲一起前去祭拜。

也正是在这个时候,她与佛结缘,并告诉母亲自己要出家为尼。

当时,母亲再三劝王采玉都没有取得任何效果,于是二人做了一个约定:“带发修行,可以随时还俗”。

在金竹庵的日子里,王采玉生活得很平静,大有在那里了此一生的念头。

只是,天下的事情充满着变数,感情二字更是充满玄妙。

估计就连王采玉都没有想到,一个与他从没有任何交集的男人,会出现在她的生命力,而且还比她大22岁,这个人便是蒋肇聪。

蒋肇聪也是一个非常渊博的人,年轻的时候熟读四书五经,也是一个做生意的精明人,绰号“埠头黄鳝”,意思就是本领很高,而且为人还比较大方。

当时,蒋肇聪经营着一家食盐铺子,生意也相当的好。

在铺子之中有一个伙计,名字叫做王贤东,他非常受蒋肇聪的信任,而王贤东又是王采玉的堂哥。

巧合的是,在王采玉当尼姑期间,蒋肇聪的妻子去世了,他非常的伤心。

见此,王贤东便主动将王采玉介绍给了他,两人也算是一见钟情。

就这样,在1886年,带发修行的王采玉还俗了,嫁给了大自己22岁的蒋肇聪。

王采玉、蒋肇聪的组合虽然是老夫少妻,但两人非常的恩爱,不久之后便生下了一个儿子,取名为蒋瑞元。

在蒋介石8岁的时候,他的父亲蒋肇聪便染病去世,店铺和儿女的重担全部都落在了王采玉的肩膀之上。

以上内容参考 -蒋肇聪。

蒋介石的曾孙有哪些?

蒋家第二代:蒋经国、蒋纬国蒋家第三代:蒋经国和蒋方良膝下的子女,见于谱牒的,依序有长子蒋孝文、长女蒋孝章、次子蒋孝武、三子蒋孝勇。

蒋经国与章亚若生下的一对孪生兄弟章孝严和章孝慈。

蒋纬国膝下只有一个儿子蒋孝刚蒋家第四代:蒋友梅:蒋孝文的独女蒋友兰、蒋友松:蒋孝武的一女一子蒋友柏、蒋友常、蒋友青:蒋孝勇的3个儿子。

章友菊(或是蒋友菊):是章孝严还是章孝慈的女儿不详。

蒋万安:章孝严之子蒋劲松:章孝慈之子蒋友捷:蒋孝刚的儿子。

蒋介石(1887年10月31日-1975年4月5日),名中正,字介石。

幼名瑞元、谱名周泰、学名志清。

浙江奉化人,是近代中国著名政治人物及军事家,历任黄埔军校校长、国民革命军总司令、国民政府主席、行政院院长、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中华民国特级上将、中国国民党总裁、三民主义青年团团长、第二次世界大战同盟国中国战区最高统帅、中华民国总统等职。

蒋介石孙子回大陆祭祖,看到蒋家祖宅后,含泪说:我们回来了

“ 恋家 ”的情怀自古以来都是流淌在中国人的血液里的东西,“ 乡愁 ”也是历代诗人所给予大篇幅去描写刻画的主题之一, 中国人对故乡、对亲人的依赖和怀念是刻在骨子里的东西,并不会随着时间的推移丢失 ,古人是这样,现在的人们亦是如此。

台湾诗人余光中在1972年写下《乡愁》这首诗, 字里行间都是对亲人、对大陆无尽的思念之情 。

其实真正思念故乡的,不仅仅是在台湾的人, 就连当年毅然带领国民党军队退守台湾的蒋介石,对故土的思念情怀也是深厚且沉重的。

1949年,蒋介石战败,与众将领商议之后决定带国民党部队逃往宝岛台湾, 但等到他安排好一切,准备动身前往台湾之前,还是怀着极其悲痛的心情,带着儿子蒋经国回了他的老家——奉化溪口镇,前去祭拜他葬在家乡的母亲。

看着家乡的一幕幕,他心里五味杂陈,幼年的生活点滴涌上心头。

离开家乡之前,有人问他什么时候还会回来?他只是摇摇头,最后看了一眼这个 生他养他 的地方,最后看了一眼生他养他的母亲,带着儿子毅然踏上了飞往台湾的飞机。

或许他早在那时就已经为自己的余生做好了规划,从那天之后, 直到蒋介石1975年在台湾去世,他也没再回到过自己的家乡。

随着一起撤离到台湾去的还有 数名各领域的高级技术人员、扩大生产用的机器、宝贵的海外资产以及300多万两黄金及两亿美元的外币 。

在当时战争结束之后的世界,这些资产绝对是一笔令所有人眼馋的宝贵财富。

1949年,蒋介石大约带了一百五十万人撤到台湾,再加上台湾的原住民,总共也就一千万人左右。

但单单只算国民党带来的黄金和货币,这些真金白银在当时就已经 可以估值在十亿美元还多 。

换一种计算方式来讲,按人口数量算,西欧各国家的人口总数大约是台湾人口的15倍左右;
但是按照重建资金来算,台湾的资产是西欧国家的三倍还有剩余。

拥有如此之多的财产,或许蒋介石从一开始就没有重回故土的打算。

1975年,蒋介石在台湾病逝,在台湾剩下的工作则交到了儿子蒋经国手中。

蒋经国不是没有动过回家看看的念头,只是在那个年代,大陆的政治情况复杂,对国民党的讨伐声依旧高涨,实在不便于蒋经国回故乡。

所以,“回家看看”这个愿望就一而再再而三地往后延迟。

直至1988年蒋经国离世,也没有踏上重回大陆的船只。

蒋经国的离开是带着许多遗憾的,不仅是回家看看的愿望没有达成,还有一个原因是 他的儿子中没有适合的、可以接替他在台湾政治方面的统治人才 ,他的几个孩子要么是寿命太短,要么就是太不争气,或者是根本没有在政治方面有所建树的,这件事情也就只能不了了之。

虽然没有合适的后人接任他的位置,但“回家看看”这个愿望或许还是可以由后人替他完成的。

蒋经国其中一个儿子蒋孝勇于1948年在中国上海出生,正如同他的这个名字一样,蒋孝勇 从小就天资聪颖,还十分孝顺长辈,并且长大之后报考了一所军事院校接受军事教育。

正当所有人认为他会是蒋经国的后继者时,十分不巧的是, 蒋继勇在一次训练中受了伤,并且休息了很长的一段时间。

出院后,他的身体条件也不再支持他继续完成在军事院校剩余课程的学习,只好选择了另一条与家族从事职业无关的道路。

可能这就是他一直喜欢的事情,但不管怎么说,没有选择与家人为他规划好的道路终究会让家人失望,但即使是这样,父母依旧给予了他最大的支持和敬意,可能这也是作为父母所能给孩子的守护了。

蒋孝勇从小就在台湾长大,对大陆的情形一无所知,更不必提对于自己故乡的了解了。

只是年幼时期从祖父父亲口中知道有关家乡的零碎点滴。

所以即使后来去了加拿大住过一段时间,他也 始终没有忘记祖父、父亲“回家看看”的遗愿 。

他时刻 提醒自己和家人自己是中国人 。

中国人骨子里对“家乡”的思念终究是摆脱不掉的。

在他在检查出自己身患癌症之后,“回家看看”的想法就在他脑海中变得异常的清晰,也不仅是为了完成祖父父亲的心愿, 还包含有那一份游子对故土的思念和渴望 。

碍于自己是蒋家后人的身份,他先让妻子回北京打探一下当时的国内形势,幸运的是, 在那个年代,大陆人民对台湾的包容性慢慢增强,两岸的关系有所缓和,在渴望台湾能够重新回归祖国怀抱的同时也慢慢地放下了当年许多的对国民党的隔阂, 这也就让他和他的家人看到了蒋家后人回大陆的希望。

终于,在多方的努力之下,就在他检查出身患癌症的一年之后,他踏上了飞往中国大陆的飞机,这也是蒋孝勇人生第一次去家乡浙江奉化。

由于是私人行程,也不想被大众所注意到。

蒋孝勇一家“兵分两路”,先后抵达浙江,他们转遍了奉化大大小小的地方,最后才收拾好心情去参观蒋家祖宅。

和其他人一样,他们也是买票以游客的身份进去参观的。

虽然已经隔了五十多年,并且已经成为了奉化的一处景点,但是旧宅子依旧被当地政府保护得十分完好。

他含泪低喃“ 我们回来了 ”,这五个字中包含了太多太多的感情, 是自己身为蒋家人却回来如此之晚的遗憾,也是替祖父父亲重回故乡祭拜的释然,还有第一次到家乡看望的激动与懊悔。

祭拜了先人之后,蒋孝勇一家就匆匆回到了台湾。

可能是支撑自己最后的心愿已经完成,回到台湾以后,他的病情迅速恶化, 于1996年去世,享年48岁 。

蒋介石之孙回大陆祭祖,看到蒋家祖宅以后,忍不住失声痛哭

中国人非常重视落叶归根。

古往今来,不管是出征在外的官兵,还是定居于国外的中国人。

他们到了晚年都有着共同的梦想。

那就是魂归故里,落叶归根。

即使是马革裹尸也心甘情愿。

对于退守台湾的蒋校长,也不例外。

他在临终前,曾不止一次地告诉家人,在他死后,一定要把遗体埋葬在大陆。

然而,许多年过去后,他的愿望依然没有实现。

不过,自从蒋校长和他的儿子去世以后,他们的后代却肩负起了这个重任。

蒋孝勇是蒋校长最疼爱的孙子。

1948年出生于中国上海。

由于从小聪明伶俐,在长辈面前颇为孝顺。

这也让蒋校长对他寄予很大的期望。

当然了, 蒋孝勇也没有让爷爷失望。

长大后,他考进了军校。

但是在学校进行了一次训练中,不小心受了伤。

经过两次手术,蒋孝勇再也没有办法回到军营,无奈他插班上了台湾大学。

在学校时期,他的身份是全校最特别的一位。

有一次,教授上课的时候读了蒋孝勇的名字,然后不假思索地问了一句话:“你的爸爸是谁?” 蒋孝勇毫不隐瞒地给出了答案。

答案之后,整个教室掷地有声。

从那以后,班里的同学都对他另眼相看,甚至有的同学把他当成了一个不可小觑的大人物。

而老师更是表现得唯唯诺诺,生怕得罪了这位大公子。

读书的时候,蒋孝勇和一个叫方智怡的女同学相处得很好。

不久后,两人暗生情愫,牵手走到了一起。

蒋孝勇在上大学之前,自己所有的事情都是由爷爷和爸爸决定的。

大学三年,思想上逐渐成熟的蒋孝勇开始有了自己的生活。

他决定下海经商。

对于儿子的这个决定,父亲虽然很失望,但是并没有反对。

因为他知道,儿子为了不违背他们的意愿,受了很多的委屈,做了很多不想做的事情。

所以父亲尊重他的决定。

父亲去世以后,蒋孝勇离开了台湾省定居于加拿大。

虽然住在异国他乡。

但是蒋孝勇并没有忘记自己是一名中国人。

在加拿大,他一直用着中国名字,从未改变。

连他住的地方都用的中国的家居。

曾经有人问他:“你为何一直用中国家居?”蒋孝勇:“因为我是一名中国人”。

1996年蒋孝勇被查出患有食道癌,他的天一下子塌了下来。

他不敢相信这是个事实。

毕竟,他才48岁,还很年轻。

有一天,他含泪告诉妻子方智怡:“我想完成爷爷和父亲的遗愿,回乡祭祖,想把他们的遗体落叶归根。

” 看着失落的丈夫,方智怡忍住眼里的泪水,轻声地告诉他:“大陆在治疗方面有丰富的经验。

我们回老家一趟怎么样?”蒋孝勇欣然同意了。

1995年5月17日,方智怡和父母一行人,先一步去了北京。

之后他们去了长城和故宫。

当他们踏在祖国的大地上时,心中感慨万千。

方智怡:“回来真好,中国真伟大”。

妻子的北京之行很顺利。

蒋孝勇看到回乡的希望。

1996年蒋孝勇提出回乡后,得到了各方的支持,并与当年确定了行程。

1996年,蒋孝勇第一次回到祖国。

当他的脚踏上祖国土地的那一刻,他的心灵就被深深地震撼。

他抬起头仰望着天空,眼中含着泪水,似乎在对爷爷和父亲说道:我终于回来了。

蒋孝勇此行有三个目的。

一来是为了看病。

二来是祭祖。

三来就是为了爷爷、爸爸能够落叶归根做准备。

临行前,蒋孝勇已经联系了相关的专家,希望能让自己的病情有所好转。

几天后,蒋孝勇带着一家人去了奉化溪口镇老家。

来到这里后,蒋孝勇忍不住失声痛哭。

本以为老家会破坏得惨不忍睹。

可没有想到,蒋氏宗祠不仅保护得完好,平时还有专门的人进行修缮和管理。

进去以后,蒋孝勇在家人的搀扶下,走了600米长的台阶,来到了曾祖母王采玉的坟墓祭拜。

祭祖结束以后,蒋孝勇一行人还参观了爷爷以前住过的地方。

哪里干净如新,让人流连忘返。

他轻轻地抚摸着祖宅的桌子、凳子,他仿佛看到了当年爷爷和父亲就在那里工作的样子,心中颇为感慨。

他终于明白了,为何爷爷和父亲一直想着落叶归根。

因为那种思乡的 情感 ,永远无法让人释怀。

蒋孝勇回到台湾后不久,便因病去世。

他临终前,也留下了和爷爷、爸爸一样的愿望,希望能葬在大陆,落叶归根。

分享至:
小草

小草

专注人工智能、前沿科技领域报道,致力于为读者带来最新、最深度的科技资讯。

评论 (0)

当前用户头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