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曼罗兰传记-罗曼罗兰传记是谁写的
罗曼·罗兰有什么代表作?
1、代表作品①名人传记:《贝多芬传》(1902)、《米开朗基罗传》(1906)和《托尔斯泰传》(1911)②长篇小说《约翰·克利斯朵夫》,③反战小说《格莱昂波》和《皮埃尔和吕丝》,④1920年小说《白利与露丝》(法语:Pierre et Luce)。
⑤1923年到1933年,他完成了长达100万字的长篇小说《母与子》(《欣悦的灵魂》。
)2、人物简介罗曼·罗兰(Romain Rolland),1866年生于法国克拉姆西。
思想家,文学家,批判现实主义作家,音乐评论家,社会活动家。
1915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一生为争取人类自由、民主与光明进行不屈的斗争,是20世纪上半叶法国著名的人道主义作家。
他的小说特点被人们归纳为“用音乐写小说”。
1944年12月30日,罗曼·罗兰去世。
享年78岁。
罗曼罗兰的作品有哪些
《贝多芬传》、《米开朗基罗传》、《托尔斯泰传》、《约翰·克利斯朵夫》、《母与子》、《哥拉·布勒尼翁》、《阿耐蒂和西勒维》、《女预言家》、《向过去告别》、《群狼》、《丹东》、《七月十四日》。
1、《贝多芬传》《贝多芬传(名人传)》是法国文学家罗曼·罗兰著名的人物传记之一。
这是一颗受伤后近乎窒息的心灵勃发而出的一曲激昂的交响乐(贝多芬本人正是这样的经历),是对音乐艺术大师贝多芬一生的真实素描。
贝多芬所处的年代,正值旧的毁灭与新的勃发交加,他的成功掩隐着无可言说的苦痛,他的一生就是一个天才的艺术家与多难的命运斗争的过程,那是“苦难铸成的欢乐”。
体验痛苦,品尝快乐,这是作者对贝多芬,还有每一位读者衷心的劝慰。
读完这本传世巨作,相信你一定可以获得思想和艺术方面的双丰收,并在潜意识里酝酿着永远的思考和感动。
2、《米开朗基罗传》《米开朗基罗传》,是法国著名作家罗曼·罗兰于1906年完成的一部关于米开朗基罗的传记,该传记分上下篇,上篇《搏斗》,下篇《舍弃》和结束语《死》。
《米开朗基罗传》讲述了米开朗基罗的一生经历,米开郎琪罗,永远是少数最高尚喷泉艺术大师之一,他与莎士比亚或贝多芬一样,最深刻也是广泛地表达了人类的悲剧体验。
他是无与伦比的画家,雕塑家、建筑设计师。
他留下的艺术杰作,400多年来一直使观众蔚然惊叹。
忧愁是他的乐趣,苦难是他的依托。
千般欢乐也不比一番苦恼更有价值。
他使我们离永恒更近。
3、《托尔斯泰传》《托尔斯泰传》是法国思想家,文学家罗曼·罗兰著,讲述了1475年3月6日,米开朗琪罗在意大利佛罗伦萨的卡普雷塞出生。
他的父亲是地方法官,脾气暴躁,母亲在他六岁时去世。
米开朗琪罗幼时寄养在一个石匠家中,石匠妻子的乳汁哺育了这位未来的雕塑家。
米开朗琪罗从小迷恋绘画,在学校里总是画素描,为此他经常遭受家人的毒打,因为他的父亲认为从事艺术是可耻的。
他坚持自己的选择,后来进入雕塑学校。
当时的意大利正是欧洲文艺复兴运动的发源地和中心,在崇尚希腊古典文化的风气下,他潜心学习模仿古希腊艺术,这对米开朗琪罗的艺术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雕塑作品《哀悼基督》,使他一举成名。
1534年,米开朗琪罗重返罗马,他以后的全部岁月就是在罗马度过的。
1536年到1541年他完成《最后之审判》。
4、《约翰·克利斯朵夫》《约翰·克利斯朵夫》(Jean-Christophe)是法国作家罗曼·罗兰于1912年完成的一部长篇小说。
该小说描写了主人公奋斗的一生,从儿时音乐才能的觉醒、到青年时代对权贵的蔑视和反抗、再到成年后在事业上的追求和成功、最后达到精神宁静的崇高境界。
1915年,罗曼·罗兰凭借《约翰·克利斯朵夫》一书获诺贝尔文学奖。
5、《母与子》《母与子》又名(《欣悦的灵魂》),是法国作家罗曼·罗兰的长篇小说。
书中主要讲了一个坚毅的女性的灵魂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过程。
主人公的姓氏“李维埃”象征她的生命如同一条漫长的永不静止的河流,布满生气和希望,克服着自身的弱点和缺陷,永远不屈不挠,排除一切障碍向前奔流。
参考资料来源:——罗曼·罗兰。
罗曼罗兰的作品是什么?
罗曼罗兰的作品是:1、《贝多芬传》 《贝多芬传》是作于1903年的一本书,作者称这部作品是长篇巨著《约翰·克利斯朵夫》的一个副产品。
可以说《贝多芬传》是《约翰·克利斯朵夫》的序曲。
《贝多芬传(名人传)》是法国文学家罗曼·罗兰著名的人物传记之一。
这是一颗受伤后近乎窒息的心灵勃发而出的一曲激昂的交响乐(贝多芬本人正是这样的经历),是对音乐艺术大师贝多芬一生的真实素描。
2、《米开朗基罗传》 《米开朗基罗传》是法国著名作家罗曼·罗兰于1906年完成的一部关于米开朗基罗的传记,该传记分上下篇,上篇《搏斗》,下篇《舍弃》和结束语《死》。
《米开朗基罗传》讲述了米开朗基罗的一生经历。
3、《托尔斯泰传》 《托尔斯泰传》是法国思想家,文学家罗曼·罗兰著,讲述了托尔斯泰一岁半丧母,九岁丧父,青少年时代的托尔斯泰,不仅常为思想苦恼,还为自己丑陋的相貌感到绝望。
4、《约翰·克利斯朵夫》 《约翰·克利斯朵夫》(Jean-Christophe)是法国作家罗曼·罗兰于1912年完成的一部长篇小说。
该小说描写了主人公奋斗的一生,从儿时音乐才能的觉醒、到青年时代对权贵的蔑视和反抗、再到成年后在事业上的追求和成功、最后达到精神宁静的崇高境界。
通过主人公一生经历去反映现实社会一系列矛盾冲突,宣扬人道主义和英雄主义的长篇小说。
1915年,罗曼·罗兰凭借《约翰·克利斯朵夫》一书获诺贝尔文学奖。
5、《母与子》 又名(《欣悦的灵魂》),是法国作家罗曼·罗兰的长篇小说。
书中主要讲了一个坚毅的女性的灵魂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过程。
主人公的姓氏“李维埃”象征她的生命如同一条漫长的永不静止的河流,布满生气和希望,克服着自身的弱点和缺陷,永远不屈不挠,排除一切障碍向前奔流。
罗曼·罗兰有什么代表作?
1、代表作品①名人传记:《贝多芬传》(1902)、《米开朗基罗传》(1906)和《托尔斯泰传》(1911)②长篇小说《约翰·克利斯朵夫》,③反战小说《格莱昂波》和《皮埃尔和吕丝》,④1920年小说《白利与露丝》(法语:Pierre et Luce)。
⑤1923年到1933年,他完成了长达100万字的长篇小说《母与子》(《欣悦的灵魂》。
)2、人物简介罗曼·罗兰(Romain Rolland),1866年生于法国克拉姆西。
思想家,文学家,批判现实主义作家,音乐评论家,社会活动家。
1915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一生为争取人类自由、民主与光明进行不屈的斗争,是20世纪上半叶法国著名的人道主义作家。
他的小说特点被人们归纳为“用音乐写小说”。
1944年12月30日,罗曼·罗兰去世。
享年78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