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道韫咏絮诗-谢道韫咏絮诗句
未若柳絮因风起的意思是什么?
中国历史源远流长,旷古悠久,自黄帝王朝的姬轩辕时期算起,至今已有5000多年的历史了。
下面一起来看看未若柳絮因风起的意思是什么。
1、 意思:不如比作风吹柳絮满天飞舞。
2、 出自南北朝·刘义庆《咏雪》。
原文: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3、 原文解释:谢安在寒冷的雪天举行家庭聚会,和他子侄辈的人讲解诗文。
不久,雪下得大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白雪像什么呢?”他哥哥的长子谢朗说:“在空中撒盐差不多可以相比。
”谢安大哥的女儿说:“不如比作柳絮凭借着风飞舞。
”太傅大笑起来。
她就是谢安大哥谢无奕的女儿谢道韫,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以上就是给各位带来的关于未若柳絮因风起的意思是什么的全部内容了。
未若柳絮因风起全诗是什么?
全诗是:白雪纷纷何所似?撒盐空中差可拟。
未若柳絮因风起。
处出自于:东晋诗人谢安的《咏雪联句》解释:“这纷纷扬扬的白雪像什么呢?”“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可以相比。
”“不如比作风吹柳絮满天飞舞。
”这是一则千古佳话,表现才子谢道韫杰出的诗歌才华、对事物细致的观察和具有灵活想象力。
据《晋书·王凝之妻谢氏传》及《世说新语·言语》篇载,谢安寒雪日尝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安欣然唱韵,兄子朗及兄女道韫赓歌(诗即如上),安大笑乐。
谢安所乐,在于裙钗不让须眉,侄女之诗才,更在侄子之上。
按谢朗少有文名,《世说新语·言语》篇引《续晋阳秋》称他“文义艳发”,《文学》篇引《中兴书》说他“博涉有逸才”。
所以叔父出韵起题,侄子即为唱和,正见其才思敏捷也。
平心而论,“撒盐空中”亦不失为一种比方,雪,以其粉白晶莹飘散而下,谢朗就近取譬,用撤盐空中拟之,虽不高明,也差可形容了。
然而,聪颖的妹妹并不迷信兄长的才名。
她觉得,以盐拟雪固然不错,但没有形容出雪花六瓣,随风飘舞,纷纷扬扬,无边无际的根本特征。
于是,针对兄长的原句,她作了大胆的修正:“未若柳絮因风起。
”柳絮,作为春时景物,有似花非花,因风而起,飘忽无根,满天飞舞的特征。
晋伍辑之《柳花赋》曾形容:“扬零花而雪飞,或风回而游薄,或雾乱而飙零,野净秽而同降,物均色而齐明。
”谢道韫将此来比拟北风吹起漫天飞雪,堪称契合无间。
取柳絮可比其形言其大,点明当时的“雪骤”之景,而“因风起”更指出它随风飘舞,漫无边际的自然特点。
(宋代的贺铸《青玉案》词有“满城风絮”句。
)由此较之,雪花柳絮,可谓是异迹而同趣了。
如此再看“撒盐空中”的比方,则未免有局促见肘之诮了。
谢道韫:未若柳絮因风起
1 论到魏晋,不得不提起“王谢”,鼎盛的两大家族。
昔有诗云“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便可知地位确实不凡。
晋朝有两大宰相,王导和谢安,王羲之是王导的侄子,谢道韫是谢安的侄女。
初识谢安,想必与众人相同,源于一句“但使东山谢安石,为君谈笑净胡沙”,讲的是他举棋自若,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的故事。
后又读到他的《与支遁书》:“人生如寄耳,顷风流得意之事,殆为都尽。
终日戚戚,触事惆帐。
唯迟君来,以晤言消之,一日当千载耳。
”字句之间,情深意长,似有流云飞袖,大雅之才。
如此人物,谢道韫又岂会是平庸之才?有个众所周知的咏雪故事。
一日谢安携了子侄一辈于庭中赏雪,兴起之时便问道:“白雪纷纷何所似?”谢朗答:“撒盐空中差可拟”。
谢安听罢,微笑不语,接着看向谢道韫,只见她眉目一转道:“未若柳絮因风起”。
这番,谢安方点头称赞。
此后,“咏絮之才”便成了女子才情的代名词,如那句“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
所谓诗歌,适情适志而已。
谢朗一句,意像也可,却少了谢道韫几分轻盈洒脱。
更何况,魏晋时代,崇尚的便是飘逸灵秀,自然她更胜一筹。
少时便写出这般句子,可见骨子里的清奇,有林下风气。
2 谢家小女初长成,到了为她择婿的时候。
王谢王谢,自然要从王门中选。
王羲之七子一女,其中以王徽之、王献之最为出色。
王徽之何许人?便是那雪夜忽忆戴安道,乘舟未见,兴尽而返的妙人。
王献之亦秉承其父潇洒放达的气度,为魏晋风流的典型代表。
而王献之从小与表姐郗道茂感情甚笃,所以道韫的夫婿,初拟王徽之。
极赞成的,王徽之的风雅逍遥,配上谢道韫的才情飞扬,雪夜围炉对坐,抛栗闲话。
你神情散漫,我一榻萧然,终日掩关尘镜谢,有时开卷古人游。
而谢安挑来拣去,斟酌考量,终是择了王凝之。
他虽继承了王羲之书法的妙处,却是个才情平庸的人,谢安看中他,许是因其安稳踏实,沉默敦厚。
怎么说谢安也是个儒生,喜爱之人偏于寡言守中。
王徽之清狷不羁,淡看礼法,对于宰相而言,自然不甚妥当。
那日,谢道韫出嫁了,怀着霁月高旷的气韵。
百姓眼中的珠联璧合,名门之后,文坛皆有建树。
王凝之亦是欢愉的,远近闻名的才女,得了多少艳羡目光?道韫却不是。
《世说新语》记载:王凝之谢夫人既往王氏,大薄凝之;
既还谢家,意大不说。
太傅慰释之曰:“王郎,逸少之子,人身亦不恶,汝何以恨乃尔?”答曰:“一门叔父,则有阿大、中郎;
群从兄弟,则有封、胡、遏、未。
不意天壤之中,乃有王郎!” 谢安说:“王凝之秉承其父书法造诣,人亦良善,恨什么呢?”谢道韫答:“王门之中,皆是风姿秀逸之人,可谁料到,竟然还有王凝之这样的人。
”言辞之中,嗔薄亦可,遗憾亦可,皆表达了谢道韫对这个夫君不甚满意。
怎样说呢?若王凝之迎娶的不是谢道韫,仅仅一个普通女子,读过二三卷,慕其书法造诣,便算得一桩金玉良缘。
只叹他娶的乃东晋有名才女,论文,气度辽阔清旷,有嵇康遗风。
论武,也可与男子较量一二回合,并非羸弱娇孱。
若王凝之仅仅宽厚温敦倒也罢了,这个男子啊,除却书法造诣,当真身无长物了。
3 彼时王凝之任会稽太守,却逢孙恩叛乱。
他竟然糊涂到怎样也不相信孙恩会叛乱,只因他一样信仰五斗米教,算得同门。
众将士纷纷规劝,请其早作防御,王凝之只当无稽之谈。
直到孙恩大军杀进,他才乱了阵脚。
叛军攻城之时,士兵皆拼死抵御,独独王凝之,不持剑不谋策,只进得房中开始念念有词。
士兵浴血来见,他只道:“莫慌,我已请来鬼神助阵,孙恩定大败而归。
”当时,可以想见众将士的表情。
最终,孙恩杀进房中,王凝之也不逃,挺立着脊背,笃定以为他不会伤害自己。
自然是无稽之谈,信仰这东西,并非归于某一宗教,形式的东西,不要也罢。
成文化的东西是信仰,内心一席之地未必不是。
王凝之伤在迂腐,不能得其书法一二神韵。
王凝之被杀,毫不留情。
紧随其后的,还有他四个无辜的儿子,悉数命丧孙恩刀下,无一幸免。
谢道韫目睹亲身骨肉一一殒命,不是呼天抢地,亦非手足无措,而是持刀上前斩杀叛军,薄薄的肩膀像一张蓄势待发的弓箭,脊梁竖得笔直,毫无惧色。
谢道韫再刚强,终是蒲柳之质,很快被叛军包围,架剑于颈。
她身后护着的,是外孙刘涛,尚不过三岁,在她身侧瑟瑟发抖。
道韫双手护住她,大义凛然道:“事在王门,何关他族?此小儿是外孙刘涛,如必欲加诛,宁先杀我!”一语道出,松风阵阵,眉宇间不减英飒。
孙恩早听闻谢道韫才名,如今震撼于她的气度,褪了杀灭之心。
便是这般,谢道韫与刘涛幸免于难。
之后,道韫孤身一人,幽居深门,偶与清客谈几句朗月风清、世事沧桑,再无其它。
慕极谢道韫这般女子,襟怀不囿于咫尺,和其光,同其尘。
既可以光风霁月、松下闲眠,又可以清风长剑、鲜衣怒马。
有穆桂英大破天门阵的勇者无畏,又有魏晋时期典型的落拓不羁、俊逸洒脱。
4 谢道韫的诗文,多秉承了竹林七贤的味道,尤其嵇康。
比如其《泰山吟》:峨峨东岳高,秀极冲青天。
岩中间虚宇,寂寞幽以玄。
非工复非匠,云构发自然。
器象尔何物?遂令我屡迁。
逝将宅斯宇,可以尽天年。
此诗不似出自于女子之手,乍看来像个浪迹山水的野客。
一个女子,跨越了“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不再说什么“任这般花花草草随人恋,生生死死随人愿,便酸酸楚楚无人怨”。
谢道韫,托不平之气于风雷,寄一片冰心于霜雪,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
曾有言,女郎无脂粉气,换出一番新世界,便为世上不可少之人。
诚然如此,谢道韫当为其中翘楚。
她的一生,唯一可叹的,便是夫君沦于平庸,谢安可运筹于帷幄之中,独独将侄女的夫婿选错了。
若不是王凝之,兴许她不会四子皆丧,失了天伦之乐。
在影视剧《梁山伯与祝英台》中,曾出现过谢道韫,亦有其夫君王凝之。
里面那痴傻的王郎,自忖才思过浅,便借了陶渊明的《闲情赋》,蕴藉笔法,巧妙赠之。
爱极这一段的,他不复迂腐刻守,她亦是慕其才情,俩俩相忘,秋云春水,一一揽入怀中。
王郎这样写来:愿在衣而为领,承华首之余芳;
悲罗襟之宵离,怨秋夜之未央。
愿在裳而为带,束窈窕之纤身;
嗟温凉之异气,或脱故而服新。
愿在发而为泽,刷玄鬓于颓肩;
悲佳人之屡沐,从白水以枯煎…… 若真如此,那个归宁的道韫,便再不说“不意天壤之中,乃有王郎!”她会笑着与谢安说起那年像极了飘絮的大雪,说起大雪中一樽薄酒,那樽酒中慢慢浮起的月亮。
那时,大雪还未纷纷而下,道韫的双眸已然皓洁。
谢道韫为何因“未若柳絮因风起”被称为“咏絮”才女?
谢道韫 的这句话不仅形式而且神似,既写出了雪花轻盈的姿态,飞舞的神韵,还给人暖意融融春天将至的感觉,有着丰富的意韵和优美的意象。
一这句话而出名,所以说是咏絮之女。
作者简介:谢道韫(生卒年不详),字令姜,东晋时女诗人,是宰相谢安的侄女,安西将军谢奕的女儿,也是著名书法家王羲之的儿子王凝之的妻子。
谢道韫留下来的事迹不多,其中最著名的故事,记载在《世说新语》中:谢安在一个雪天和子侄们讨论可用何物比喻飞雪。
谢安的侄子谢朗说道"
撒盐空中差可拟"
,谢道韫则说:"
未若柳絮因风起"
,因其比喻精妙而受到众人的称许。
也因为这个著名的故事,她与汉代的班昭、蔡琰等人成为中国古代才女的代表人,而"
咏絮之才"
也成为后来人称许有文才的女性的常用的词语,这段事迹亦为《三字经》"
蔡文姬,能辨琴。
谢道韫,能咏吟。
"
所提及。
出处:语出《世说新语笺疏·咏雪》(《世说新语》作者:刘义庆)原文: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
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
撒盐空中差可拟。
"
兄女曰:"
未若柳絮因风起。
"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译文:谢太傅在一个寒冷的雪天把家人聚集在一起,跟子侄辈的人讲论诗文。
忽然雪下得很大,很急,太傅高兴地说:"
这纷纷扬扬的白雪像什么呢?"
他哥哥的长子胡儿说:"
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可以相比。
"
他哥哥的女儿说:"
不如比作风吹柳絮满天飞舞。
"
太傅大笑着。
谢道韫是谢太傅大哥谢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相近词句谢道韫,东晋女诗人,王凝之之妻,世称"
咏絮才"
。
"
柳絮因风起"
就使谢道韫名垂千古。
王安石"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中"
绿"
字。
贾岛"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中"
敲"
字。
在文辞上下功夫提炼,叫做炼字。
一字的精当,往往流传千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