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节的发展史(国庆节的发展史简介)
国庆节的由来?
中国国庆节其实在西晋时期就有记载,我国古代把皇帝登基、诞辰称之为国庆,而如今称国家建立的纪念日为国庆节。
1949年10月9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国委员会召开第一次会议。
许广平委员发言:“马叙伦委员请假不能来,他托我来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应有国庆日,所以希望本会决定把10月1日定为国庆日。
”。
国庆节是怎么来的
我们对于国庆节的理解很多都只存在于放假,但是很多朋友并不知道国庆节的由来是什么?现在就来详细说说:国庆节是由一个国家制定的用来纪念国家本身的法定假日,中国国庆节特指中华人民共和国正式成立的纪念日10月1日。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1949年12月3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四次会议接受全国政协的建议,通过了《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日的决议》,决定每年10月1日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的伟大日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日。
从此以后,每年的10月1日成为了中国各族人民隆重欢庆的节日。
国庆的由来
1949年10月1日那天,在北京首都天安门举行了开国大典,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见证了历史性的一刻,后来政协在一届一次会议上决定把10月1日定为国庆节。
其实在新中国成立的初期,我们国家每一年都会举行大型的国庆盛典,同时举行阅兵仪式。
后来改变了制度,也是为了体现勤俭治国。
国庆节意义:1、国家象征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节是国家的一种特征,是伴随着国家的出现而出现的,并且变得尤为重要。
它成为一个独立国家的标志,反映这个国家的国体和政体。
2、功能体现国庆这种特殊纪念方式一旦成为新的、全民性的节日形式,便承载了反映这个国家、民族的凝聚力的功能。
同时国庆上的大规模庆典活动,也是政府动员与号召力的具体体现。
国庆的由来
国庆的由来
每年10月1日是我国的国庆节,我国于1999年修订发布《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将国庆节与相邻的周六、日组合为7天的国庆长假,被称之为“国庆黄金周”。
用放假的形势,让老百姓共同感受国庆的欢乐。
1949年9月的政协第一届一次会议上决定把10月1日定为国庆节。
在1949年10月1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最伟大的转变。
1949年10月1日下午3时,北京30万人在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典礼,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
国庆的来历
“国庆”一词,本指国家喜庆之事,最早见于西晋。
西晋的文学家陆机在《五等诸侯论》一文中就曾有“国庆独飨其利,主忧莫与其害”的记载、我国封建时代、国家喜庆的大事,莫大过于帝王的登基、诞辰(清朝称帝的生日为万岁节)等。
因而我国古代把帝即位、诞辰称为“国庆”。
今天称国家建立的纪念日为国庆。
在我国,国庆节特指中华人民共和国正式宣告成立的10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