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国季君之乱(秦国季君之乱死了几个公子)
赢壮和赢荡是亲兄弟吗
赢壮和赢荡是亲兄弟。
是惠文后所生,秉性也与秦武王十分相似,但一个是嫡出,一个是庶出。
因为当时只有第一个儿子才能够被称为嫡长子,其余的都是庶子,不能当大王。
当得知秦武王嬴荡不幸崩逝的消息后,赢壮是信心满满的以为秦国王位必定是他的了。
在得到确切消息是让幼弟嬴稷继任王位的时候,他发了疯似得在嬴稷从燕国回秦国的路上,不断的发起围追堵截,势必要把嬴稷截杀在半途上,可惜的是天不佑他,数次的截杀均以失败而告终,嬴稷平安的回到了咸阳。
事已至此,赢壮本应就此停手,或许还可以获得新秦王嬴稷的谅解,但是赢壮不甘心,他抱了必死的决心,非要和嬴稷集团一争高下,很不幸的是在接下来的王位之争,赢壮依然失败了,不过这一次的失败,他败的就很惨了,因为他的势力集团被嬴稷给彻底铲除了。
赢壮争夺王位惨败的原因:1、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必败。
秦武王嬴荡临终之际已经留下遗诏,令其幼弟嬴稷继承王位,此时的赢壮不但不遵行先王的遗诏,还屡次对新王进行刺杀,这属于谋逆,就是赢壮有十个脑袋也不够砍的。
自商鞅变法之后,王族的势力已被大幅度的削弱,若得不到朝中大臣的支撑,王族之人若想谋逆是极难成功的。
2、赢壮个人的能力比嬴稷强,当时嬴稷年纪尚青,但是赢壮的母亲惠文后与嬴稷的母亲宣太后相比的话,宣太后的政治能力,绝对是那个时代所有女性中最顶级的,惠文后就不是她的对手,赢壮手中最大的王牌就是他的母亲惠文后和一些嬴氏子弟,但是惠文后斗不过宣太后,而赢壮本人的政治能力也不及宣太后,所以后来的失败也就成了必然。
3、嬴稷有魏冉等人的鼎力支持,魏冉是楚国人,宣太后的亲弟弟,嬴稷的亲舅舅,更主要的是魏冉手握兵权,而且魏冉不论是军事能力还是政治能力都非常的强悍,所以在他的鼎力支持下,赢壮想不败都很难。
嬴壮,赢壮怎么死的
赢壮怎么死的 公子壮,嬴姓,是秦惠文王的庶子,秦昭襄王的兄长,担任庶长。
惠文后和秦武王的嫡妻武王后共谋,要拥立公子壮为王。
秦国登时内乱起来,经过长达三年史称“季君之乱”的王位争夺战,魏冉所代表的公子稷一方最后胜出,嬴稷成为新一任秦王,是为秦昭襄王。
这时公子壮不服,前305年,联合大臣、诸侯公子作乱,被宣太后和魏冉平定,公子壮等人都被杀死。
前307年,秦武王去世,秦武王去世时年纪很轻,还没能和后宫妻妾生出儿女来,因此只能是他的弟弟们之一继位了。
古代男子秦武王有八个嫡庶兄弟,这些兄弟与他这个长子年龄悬殊很大,最小的赢稷尚在少年,最大的次子赢壮已经是二十六岁了。
赢壮与秦武王赢荡是嫡出同胞,秦惠王正妻惠文后所生,秉性也与秦武王十分相似。
扩展资料 公元前307年,年轻的秦武王因年轻力壮,孔武有力,在进军周王室最后的城邑洛阳后,与手下三位力士比赛举象征天下的大鼎,不慎被大鼎砸断腿骨,失血而死,因没有儿子,而秦惠文王的儿子众多,争相继承,便开始了王位争夺战。
芈八子的同母异父弟弟魏冉,早在秦惠文王时期,就已经在秦国任职,只有他最有势力和能力,这时挺身而出,和姐姐以及背后撑腰的楚国一起,物色并拥立自己的外甥公子稷为王。
公子稷当时在燕国做人质,燕国人送他回国,他才得以继位成为秦昭襄王。
昭王即位后,年纪还轻,尊母亲芈八子为宣太后,主持朝政,让舅舅魏冉执掌大权,并任命为将军,卫戍咸阳。
第三年,即昭襄王二年(前305),任庶长的季君公子壮和大臣、诸侯、公子造反,全部被魏冉诛灭。
史称“季君之乱”。
参考资料:季君之乱_ 公子壮(嬴壮)怎么死的 公子壮(?-前305年),嬴姓,是秦惠文王的庶子,秦昭襄王的兄长,担任庶长。
前307年,秦武王去世,秦武王去世时年纪很轻,还没能和后宫妻妾生出儿女来,因此只能是他的弟弟们之一继位了。
秦武王有八个嫡庶兄弟,这些兄弟与他这个长子年龄悬殊很大,最小的赢稷尚在少年,最大的次子(请注意次子,这样说来赢壮赢荡应该是秦惠王的二儿子,否则不会以次子这个词来定义)赢壮已经是二十六岁了。
赢壮与秦武王赢荡是嫡出同胞,秦惠王正妻惠文后所生,秉性也与秦武王十分相似。
惠文后和秦武王的嫡妻武王后共谋,要拥立公子壮为王。
秦国登时内乱起来,经过长达三年史称“季君之乱”的王位争夺战,魏冉所代表的公子稷一方最后胜出,嬴稷成为新一任秦王,是为秦昭襄王。
这时公子壮不服,前305年,联合大臣、诸侯公子作乱,被宣太后和魏冉平定,公子壮等人都被杀死。
芈月传中嬴壮是谁?身世如何? 前307年,秦武王去世,秦武王去世时年纪很轻,还没能和后宫妻妾生出儿女来,因此只能是他的弟弟们之一继位了。
秦武王有八个嫡庶兄弟,这些兄弟与他这个长子年龄悬殊很大,最小的赢稷尚在少年,最大的次子(请注意次子,这样说来赢壮赢荡应该是秦惠王的二儿子,否则不会以次子这个词来定义)赢壮已经是二十六岁了。
赢壮与秦武王赢荡是嫡出同胞,秦惠王正妻惠文后所生,秉性也与秦武王十分相似。
惠文后和秦武王的嫡妻武王后共谋,要拥立公子壮为王。
秦国登时内乱起来,经过长达三年史称“季君之乱”的王位争夺战,魏冉所代表的公子稷一方最后胜出,嬴稷成为新一任秦王,是为秦昭襄王。
想问下嬴壮到底是公子虔还是嬴驷的儿子 是嬴驷的儿子 是秦惠文王嬴驷的庶子,秦昭襄王的兄长 大秦帝国之崛起嬴壮的扮演者是谁 《大秦帝国之崛起》嬴壮的扮演者是 刘辉 演员简介:刘辉,大陆男演员。
从2004年开始参演话剧作品,《战雷》的精湛出演使得他备受关注。
秦惠文王有多少儿子 有三个,分别是秦武王、秦昭襄王、嬴壮。
1、秦武王 秦武王(前329年—前307年),又称秦武烈王、秦悼武王,嬴姓,名荡,秦惠文王之子,战国时期秦国国君,前310年—前307年在位。
秦武王重武好战,在位期间,平蜀乱,设丞相,拔宜阳,置三川,更修田律,修改封疆,疏通河道,筑堤修桥。
秦武王身高体壮,喜好跟人比角力,大力士任鄙、乌获、孟说等人都因此做了大官。
秦武王四年(公元前307年),武王与孟说比赛举“龙文赤鼎”,结果大鼎脱手,砸断胫骨,到了晚上,气绝而亡,年仅23岁。
2、秦昭襄王 秦昭襄王(公元前325年-公元前251年),又称秦昭王,嬴姓,赵氏,名则,又名稷[1],秦惠文王之子,秦武王异母弟,战国时期秦国国君,公元前306年—公元前251年在位,为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国君之一。
早年在燕国做人质。
秦武王四年(公元前307年),秦武王去世,秦昭襄王与其弟公子芾、公子壮争位,遂立。
在位时,秦国继续扩张。
最著名的、决定秦赵两国命运的长平之战,就是在秦昭王在位晚期发生的。
秦昭襄王在位初期,由其母宣太后当权 ,外戚魏冉为宰相,史称“王少,宣太后自治事,任魏冉为政,威震秦国”。
魏冉推荐白起为将军,先后战胜三晋、齐、楚等国,取得魏国的河东和南阳、楚国的黔中和楚都郢(今湖北江陵西北)。
秦昭襄王四十一年(公元前266年),昭王听从魏国人范雎的话,夺了宣太后、魏冉等人的权,拜范雎为宰相,改为施行远交近攻的策略,又在长平(今山西高平西北)大胜赵军。
手下文有范雎,武有白起等能臣良将。
公元前256年攻陷东周王都洛邑,灭亡了周朝和西周国,俘虏周赧王,迁九鼎于咸阳,奠定了秦统一战争的胜利基础之一。
秦国长年征战,到了昭王后期已经民生凋敝,并且遭到了诸侯国的联合打压,把战果一一丢弃。
秦昭襄王五十六年(公元前251年),昭襄王去世,终年75岁。
3、嬴壮 秦惠文王的庶子,秦昭襄王的兄长,担任庶长。
惠文后和秦武王的嫡妻武王后共谋,要拥立公子壮为王。
秦国登时内乱起来,经过长达三年史称“季君之乱”的王位争夺战,魏冉所代表的公子稷一方最后胜出,嬴稷成为新一任秦王,是为秦昭襄王。
这时公子壮不服,前305年,联合大臣、诸侯公子作乱,被宣太后和魏冉平定,公子壮等人都被杀死。
扩展资料: 1、秦武王的生母 惠文后(?-公元前305年),生于魏国(楚国芈姝为芈月传杜撰),战国秦惠文王王后,秦武王之母。
公元前334年,惠文后与秦惠文王联姻。
公元前329年生下秦武王。
公元前307年,秦武王因举鼎而死,因秦武王无子,其弟争夺王位,惠文后扶持公子壮,公子壮僭立,号季君。
而在魏冉支持下,秦昭襄王继位,魏冉担任将军,保卫都城咸阳。
公元前305年,公子壮与惠文后遭诛杀。
2、秦昭襄王的生母 宣太后(?―前265年),芈(mǐ)姓,出生地楚国丹阳(在今湖北省),又称芈八子、秦宣太后。
战国时期秦国王太后,秦惠文王之妾,秦昭襄王之母。
秦昭襄王即位之初,宣太后以太后之位主政,执政期间,攻灭义渠国,一举灭亡了秦国的西部大患。
死后葬于芷阳骊山。
秦王赢驷有公子通这个儿子吗 季君之乱与公子通有关吗
新国君秦惠文王来说,他当前最主要的工作就是先巩固自己的政权。
杀死商鞅还是得罪宗室贵族?恐怕秦惠文王心里比谁都更清楚。
在商鞅变法实施后,王权得到巩固,贵族的权利遭到削弱甚至没有了,贵族们不敢对王权轻举妄动,触犯了贵族的利益的商鞅,必然成为了秦国贵族的众矢之的,于是商鞅的死,也并不是秦惠文王一个人的决定,而是群众的呼声。
此后,重用张仪,分化六国,攻占巴蜀。
秦国在强盛后,虽然也受到了多方的攻讦,例如受到了魏、赵、韩、燕、楚五国的联合攻击,西方义渠部落也趁机攻打秦国,在这种紧急的情况下。
秦王赢驷能够果断采用司马错的战略,攻打下了蜀国,使秦国拥有一个稳定的战略物资后方,可谓果断又明智。
再说说他的儿子们,秦惠文王赢驷有两个儿子,长子秦武王嬴荡,次子秦昭襄王嬴稷。
秦武王嬴姓赵氏,名荡,秦惠文王之子,又称为秦武烈王,嬴荡为赢驷和王后魏纾之子,联姻后惠文后与魏纾与赢驷生下秦武王,秦武王封号中带有”武“字是有一定道理的,此人身高体壮,力气极大,争强好胜喜与人比武,但是最后也竟丧命于此。
秦惠文王去世以后,秦武王顺理成章登上王位,年轻时期英勇善战、崇尚武力,自幼喜欢军事作战,他本人的胆子也极大,为此还受到过众人的夸赞,秦惠王一度也很器重太子荡。
只不过令他没想到的是,一次小小的武力比试,竟断送了他年仅二十三岁的生命,实在是太令人惋惜和遗憾了。
另一个儿子叫做嬴稷,也是后来的秦昭襄王。
嬴稷,秦惠文王和宣太后之子,秦武王异母弟,战国时期秦国国君。
早年的嬴稷没有参与到兄弟的争夺王位之战中,为了获取燕国的信任,他一个人主动提出要到燕国做人质,后秦武王因举鼎而死,因秦武王无子,众兄弟争夺王位,惠文后魏纾支持公子壮。
权臣魏冉全力支持嬴稷,得到魏冉支持的嬴稷,很快就在众人瞩目下,成为新君主,并在执政期间多有建树,是秦国加速发展的重用时期。
嬴稷即位毕竟很年轻,当政后也是母亲和舅舅魏冉替他执政,于是在他执政初期,很多人不服他。
即位第三年,即昭襄王二年(前305),任庶长的季君公子壮和大臣、诸侯、公子这些人都造反,史称”季君之乱“,但是最后全部被魏冉诛灭,如果按照电视剧里的剧情来说,可以说季君之乱与公子通是没什么关系的,因为公子通在很小的时候就被迫自杀了,他是不可。
嬴荡为何选嬴稷继位
继承人不是他自己选的,嬴荡死时没有儿子,于是群臣迎接秦武王异母弟、在燕国作人质的公子稷回国继位,是为秦昭襄王。
秦武王(公元前329年—公元前307年),嬴姓,赵氏,名荡,亦称秦武烈王(《世本》)、秦悼武王(《秦记》),秦惠文王之子,战国时期秦国国君,公元前310年—公元前307年在位。
公元前310年,秦惠文王去世,秦武王即位。
秦武王生而有神力,自幼身高体壮,勇武好战,喜好跟人比角力,大力士任鄙、乌获、孟贲等人都因此受到重用。
公元前307年,秦武王出巡周都洛邑时与乌获、孟贲比赛举鼎,结果两目出血,折断胫骨。
当天晚上,秦武王因流血过多,气绝而亡,时年二十三岁,周赧王闻报大惊,亲往哭吊。
秦国七公子之乱都有谁
历史上叫季君之乱,只有公子壮有记载 公元前307年,年轻的秦武王因年轻力壮,孔武有力,在进军周王室最后的城邑洛阳后,与手下三位力士比赛举象征天下的大鼎,不慎被大鼎砸断腿骨,失血而死,因没有儿子,而秦惠文王的儿子众多,争相继承,便开始了王位争夺战。
芈八子的同母异父弟弟魏冉,早在秦惠文王时期,就已经在秦国任职,只有他最有势力和能力,这时挺身而出,和姐姐以及背后撑腰的楚国一起,物色并拥立自己的外甥公子稷为王。
公子稷当时在燕国做人质,燕国人送他回国,他才得以继位成为秦昭襄王。
昭王即位后,年纪还轻,尊母亲芈八子为宣太后,主持朝政,让舅舅魏冉执掌大权,并任命为将军,卫戍咸阳。
第三年,即昭襄王二年(前305),任庶长的季君公子壮和大臣、诸侯、公子造反,全部被魏冉诛灭。
史称“季君之乱”。
。
秦国7公子之乱是哪七公子
历史上叫做季君之乱 ,主要是任庶长的季君公子壮和大臣、诸侯、公子造反,其他人没有记载。
公元前307年,年轻的秦武王因年轻力壮,孔武有力,在进军周王室最后的城邑洛阳后,与手下三位力士比赛举象征天下的大鼎,不慎被大鼎砸断腿骨,失血而死,因没有儿子,而秦惠文王的儿子众多,争相继承,便开始了王位争夺战。
公子稷当时在燕国做人质,燕国人送他回国,他才得以继位成为秦昭襄王。
昭王即位后,年纪还轻,尊母亲芈八子为宣太后,主持朝政,让舅舅魏冉执掌大权,并任命为将军,卫戍咸阳。
第三年,即昭襄王二年(前305),任庶长的季君公子壮和大臣、诸侯、公子造反,全部被魏冉诛灭。
史称“季君之乱”。
扩展资料: 在整个历史长河中,“季军之乱”并不是广为人知,但是由于这次叛乱几乎断送了秦国的几代人打下的基业,因此在整个战国史中还是非常的出名。
由于这场叛乱很快被平息下去,在之后的史书中也是轻描淡写,但是这并不能否认事件对当时的秦国威胁之严重。
由于造反产生的内耗使得当时的秦军要同时面对内外两股敌人。
使得当时的秦国到了岌岌可危的地步。
幸而魏冉出手果断,才没有使得秦国在统一六国的道路上打乱脚步,才有了之后秦始皇之后的大一统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