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青瓷穆景之(楚青瓷穆景之的小说)
七年级上册中国历史
第一分封制:分封制也称分封制度或封建制,即狭义的“封建”,由共主或中央王朝给王室成员、贵族和功臣分封领地,属于政治制度范畴。
古代宗法制是分封制的基础,在家庭范围是为宗法制,在国家范围是为分封制。
中国古代帝王分封诸侯的制度。
周灭商和东征以后,曾分封同姓和功臣为诸侯,以为藩屏。
诸侯的君位世袭,在其国内拥有统治权,但对天子有定期朝贡和提供军赋、力役等义务。
世袭制:“世袭制”就是古代君主下台后,将九五之尊转给自己的儿子。
世袭制就是名号、爵位以及财产等按照血统关系世代传承,这种传承主要有“家长”的传承,诸侯国的传承。
“家长”的传承还可分为父系与母系。
执政的君主也有承接,君主与君主之间可能有血缘关系,但不一定就是直系,有的是兄传弟,也有的是叔传侄;
有的是受命于王,还有的是抢班夺权、谋权篡位,故而不在世袭之例.奴隶制:奴隶制,是指奴隶主拥有奴隶的制度。
劳力活动须以奴隶为主,无报酬,且无人身自由。
奴隶一般来源于战俘、被占领地区原住民、负债者和罪犯,近古和近代的奴隶多从非洲等地方拐卖到欧洲的殖民地。
奴隶制一般出现在农业社会里。
古代最典型的奴隶制是罗马帝国,此外,古希腊、古埃及、古巴比伦、战国以前的中国,南北战争以前的美国南方,以及以前一些英国、法国、俄国的殖民地都属于奴隶制。
然而,关于奴隶社会是否为任何地域、任何民族的必经阶段的观点,仍存在着争议。
禅让制:中国统治者更迭的一种方式,指在位君主生前便将统治权让给他人。
形式上,禅让是在位君主自愿进行的,通过选举继承人让更贤能的人统治国家。
通常,禅让是将权力让给异姓,这会导致朝代更替,称为“外禅”;
而让给自己的同姓血亲,则被称为“内禅”,让位者通常称“太上皇”,不导致朝代更替。
第二:哪个版本的啊?巨鹿之战城濮之战不会考。
考点表:原始人,元谋人、山顶洞人、河姆渡、半坡、炎黄五帝、夏建立时间(前2070)建立者(禹、启)、商周(同夏)春秋五霸、战国七雄、诸子百家、商鞅变法秦的意义汉的大事魏晋六朝附录:第一单元 中华文明的起源 第1课 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 第2课 原始的农耕生活 第3课 华夏之祖 第二单元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 第4课 夏、商、西周的兴亡 第5课 灿烂的青铜文明 第6课 春秋战国的纷争 第7课 大变革的时代 第8课 中华文化的勃兴(一) 第9课 中华文化的勃兴(二) 第三单元 统一国家的建立 第10课 “秦王扫六合” 第11课 “伐无道,诛暴秦” 第12课 大一统的汉朝 第13课 两汉经济的发展 第14课 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 第15课 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 第16课 昌盛的秦汉文化(一) 第17课 昌盛的秦汉文化(二) 第四单元 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第18课 三国鼎立 第19课 江南地区的开发 第20课 北方民族大融合 第21课 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一) 第22课 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二) 自己去查书!!!。
七年级上册 中国历史
1)焚书坑儒;
巩固秦帝国的统治。
2)百家争鸣;
周天子式微,诸侯割据,生产力发展,各国为富国强兵招贤纳士,各个地区文化,风俗习惯各不相同却因商业发展和国家兼并而大量交流导致社会上各种学说泛滥。
3)建立儒家政权,巩固大汉江山。
汉武帝以董仲舒来推行儒化政策,但并不进行打击其他流派,以因势利导的柔和政策循循善诱,这在当时是顺应历史潮流的事。
4)反映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各地儒学教育生机蓬勃的景象。
初一历史要点
1、在从猿到人的演变过程中,劳动起了决定作用。
2、中国是人类发源地之一,是世界上发现早期人类化石和遗址最多的国家。
3、1965年在云南省元谋县发现的元谋猿人,是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距今约170万年。
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是会不会制造工具。
4、1929年发现的北京猿人,生活在北京周口店龙骨山,距今70—20万年之间,北京人能直立行走,上肢与现代人相似,但头部还保留着猿类的一些特征。
他们已经开始使用天然火,还有简单的语言。
5、山顶洞人也是生活在北京的周口店龙骨山顶,距今3万年,他们使用打制石器,开始掌握磨制和钻孔的技术,掌握了人工取火的技术。
6、长江下游的河姆渡遗址,距今约七千年,它也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地方之一。
7、河姆渡人使用磨制石器和骨器等生产工具,还烧制彩色陶器。
他们饲养猪,狗,水牛等家畜,过着定居的生活。
8、黄河中游的半坡遗址,距今约五六千年,这个遗址也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粟和蔬菜的地方。
9、半坡人饲养的家畜主要有猪和狗,也有少量的牛,马,羊,鸡。
他们能纺织麻布。
缝制衣服。
半坡人居住的房屋,主要是半地穴式的。
10、在原始时代,按照血缘关系组成的比较固定的生产和生活集体叫做氏族。
河姆渡和半坡人都是母系氏族社会的人,11、山东大汶口居民,距今约四五千年,在后期出现了私有财产和贫富分化。
12、4000多年以前,黄河中下游地区有三位杰出的部落首领,他们分别是炎帝,黄帝和蚩尤。
13、黄帝和炎帝结成部落联盟,在同涿鹿蚩尤决战,蚩尤战败,被黄帝擒杀。
14、黄帝和炎帝被后人尊奉为华夏族的祖先。
黄帝被认为是中华文明的创始者,所以我们又称他是“人文初祖“15、黄帝之后,黄河流域著名的部落联盟首领是尧舜禹。
16、在远古时代,选举部落联盟首领用公共推举,首领让贤的办法,历史上叫做“禅让制”,这是原始社会首领产生方式。
17.舜时,黄河流域发生特大的洪水,舜派禹去治理水患。
禹用疏导的办法把河水引入大海,让百姓过上了安定的生活。
人们赞扬他治水的功绩,称他为“大禹”18.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朝。
初一历史考试知识点
学习从来无捷径,循序渐进登高峰。
如果说学习一定有捷径,那只能是勤奋,因为努力永远不会骗人。
学习需要勤奋,做任何事情都需要勤奋。
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一些初一历史的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七年级上册历史必背知识点 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 一、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云南省元谋县,长江流域。
目前我国境内已知最早的人类。
会制作工具,知道使用火。
二、北京人:距今约70—20万年,北京周口店龙骨山上,黄河流域。
保留着猿的一些体质特征。
能够制造和使用工具(打制石器)。
使用天然火,会长时间保存火种。
过群居生活,从事采集狩猎活动。
1929年,中国的青年学者裴文中发现第一个北京人头盖骨化石。
三、山顶洞人:距今约3万年,北京周口店龙骨山顶部,黄河流域。
和现代人基本相同。
能够人工取火;
使用打制石器,掌握磨光和钻孔技术;
采集狩猎 捕鱼 ,群居;
具有审美意识。
昌盛的秦汉 文化 1、目前世界上已知的最早的纸出现在西汉早期。
2、东汉改进造纸术的重要历史人物是蔡伦。
意义:世界各国的造纸术,大多是由我国直接或间接传去的。
造纸术的发明是我国人民对世界文化的巨大贡献。
3、东汉时期的张衡制造的地动仪。
作用:测定地震的方向。
是世界公认的最早的地震仪器。
4、东汉华佗最早制成了“麻沸散”,是世界医学的创举。
主要著作《五禽戏》。
5、东汉末年的张仲景著《伤寒杂病论》。
书中阐述中医理论和治病原则。
他医德高尚,医术高明,后世尊称他为“医圣”。
孝文帝改革 措施 ①在朝廷中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
②官员及其家属必须穿戴汉族服饰;
③将鲜卑族的姓氏改为汉族姓氏,把皇族由姓拓跋改为姓元;
④鼓励鲜卑贵族与汉族贵族联姻;
⑤采用汉族的官制、律令;
⑥学习汉族的礼法,尊崇孔子,以孝治国,提倡尊老、养老的风气等。
张骞通西域 1、西域:汉代人把今天甘肃阳关、玉门关以西,也就是现在新疆和更远的广大地区称作西域。
2、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 (1)时间:公元前138年 (2)目的:联络大月氏(zhi),共同夹击匈奴。
(3)意义:了解了西域的具体情况,以及他们想和汉朝往来的愿望。
3、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 (1)时间:公元前119年 (2)目的:为了加强与西域各国的联系 (3)意义:促进了汉朝与西域之间的相互了解与往来。
联系所学的历史、地理知识,设想一下在“开西域之迹”的过程中,张骞会遇到哪些艰难险阻?我们应该学习他的哪些优秀的品质? (1)恶劣的自然环境,两次被匈奴扣押等;
(2)张骞的优秀品质:具有坚强的意志,不畏牺牲,不怕艰难险阻的精神,忠于祖国、信守、不辱使命。
造纸术的发明 1、纸的发明:西汉时期懂得造纸基本 方法 ——缺点:质量差、产量低。
2、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蔡侯纸”)——为文化传播作出了巨大贡献。
(1)造纸原料:树皮、破布、麻头、旧鱼网。
(2)蔡侯纸的特点:原料容易找到、便宜,质量也提高了。
3、造纸术的贡献(或意义):促进了文化的传播与发展,影响了世界文明的进程,是中国对世界的伟大贡献。
七年级历史 知识点 总结 人教版2021 明清经济的发展与“闭关锁国” 一、明清经济的发展 1、从国外引进的农产品 玉米、甘薯、马铃薯、花生和向日葵 2、棉纺织业从南方推向北方 3、丝织业的发展 (1)丝织业中心:苏州、南京 (2)丝织业的规模:南京的丝织业到清代已拥有三万多台织机。
4、制瓷业中心:景德镇 5、商品经济空前活跃 (1)全国性的商贸城市:北京、南京 (2)明清的商人以山西的晋商和皖南的徽商最为。
二、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机户出资,机工出力”最早出现在苏州、松江等地的纺织业中。
机户是早期的资本家,机工是早期的雇佣工人。
他们之间这种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是一种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
三、“闭关锁国”的政策 1、清朝统治者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的原因: (1)坚持以农为本的传统观念,为压抑、限制民间工商业的发展 (2)认为天朝物产丰富,无需同外国进行经济交流 (3)为抵制国家的领土主权受西方殖民者的侵犯 (4)害怕沿海人民同外国人交往,会危及自己的统治。
2、“闭关锁国”的措施: (1)清初的禁海政策:将沿海居民内迁数十里,不许擅自出海贸易。
(2)清朝统一后的严格限制对外贸易 前阶段:开放四个港口,作为对外通商口岸,并对出口的商品种类和出海船只的载重量作出严格的限制 后阶段:只开广州作为对外通商口岸,规定由政府特许的“广州十三行”统一经营管理贸易。
3、“闭关锁国”的影响 (1)对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活动,起过一定的自卫作用。
(2)限制了对外贸易和航海事业的发展;
(3)限制中外文化交流,妨碍了中国掌握世界先进思想文化和科学技术,使中国落伍了。
七年级下册历史复习知识点 1.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隋朝隋炀帝时开通的大运河(南北交通的大动脉)。
2.我国历的女皇帝:武则天。
(其统治被称为“贞观遗风”.“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3.唐朝的全盛时期:唐玄宗统治前期的“开元盛世”。
4.唐代陶瓷最为的是:唐三彩。
5.用分科考试选拔官员的办法开始于:隋文帝时期。
科举制正式诞生的标志:隋炀帝时设“进士科”。
6.科举制中最早设立殿试、武举的是:武则天。
7.科举制中,诗赋最早成为进士的主要内容是在:唐玄宗时期。
8.科举制废除于:清朝末年(1905年) 9.研究7世纪中亚.印度半岛及我国新疆历史和佛学的重要典籍:玄奘写的《大唐西域记》。
10.现存世界上最古老的一座石拱桥:由隋朝李春设计主持修建造的赵州桥。
11.宋代最重要的粮仓:太湖流域(“苏湖熟,天下足”)。
12.北宋之后最的瓷都:北宋兴起的景德镇。
13.宋代的娱乐商业场所:“瓦子”。
(或瓦舍) 14.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的:交子“。
15.两宋、元朝管理海外贸易的机构:市舶司。
16.我国经济重心开始南移:唐中后期。
17.我国经济重心南移最后完成:南宋时期。
18.我国省级行政区制度建立的标志:元朝为加强对全国的管辖,建立的“行省制度”。
19.台湾成为我国正式行政区的标志:元朝设澎湖巡检司,管辖台湾(当时台湾叫“琉球”).澎湖列岛。
20.西藏成为我国正式行政区的标志:元朝设宣政院管理全国的佛教和西藏事务。
21.元朝的港口:泉州。
22.元朝时,形成一个新的民族──回族。
23.明朝君主专制空前加强的标志:厂卫特务机构的设置。
24.明朝科举制变化的标志:采用“八股取士”(为选拔能听命于皇帝的官吏,根本目的是加强君主专制)。
25.古代世界航海的壮举:1405─1433年,郑和七次下西洋。
到过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
26.明政府派戚继光到浙东沿海抗倭,他的队伍人称“戚家军”,在台州九战九捷。
(泉州籍抗倭将领:俞大猷)。
27.清朝封建君主集权的进一步强化的标志:雍正帝设──军机处。
28.台湾历第一次被外国侵占:1624年,被荷兰侵占。
29.1662年,郑成功(泉州南安石井人)从荷兰人手中收复台湾,是我国历的民族英雄。
30.施琅(泉州人)率清军进入台湾。
1684年,清政府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
31.中俄双方签订的第一个平等的边界条约:《尼布楚条约》。
32.我国现在现存最完整的古建筑群:明成祖修建的故宫。
33.明朝世界上内容最丰富.考订最详细的药物理学著作:明朝医学家和药物学家李时珍的巨著──《本草纲目》(被称为“东方医药巨典”)。
初一历史考试知识点相关 文章 : ★ 初一历史的必考知识点 ★ 七年级历史必考知识点总结 ★ 初一历史常考知识点 ★ 初一历史上册知识点总结+复习提纲 ★ 七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复习提纲 ★ 初一上册历史必考知识点归纳 ★ 初一历史备考知识点 ★ 初一历史重点知识点总结归纳 ★ 初一上册历史期末复习知识点归纳 。
耶律楚材简介
耶律楚材(公元1190年—公元1244年),蒙古帝国大臣。
字晋卿,号玉泉老人,法号湛然居士。
蒙古名为吾图撒合里。
出身于契丹贵族家庭,生长于燕京(今北京),世居金中都(今北京),是辽太祖耶律阿保机的九世孙。
耶律楚材秉承家族传统,自幼学习汉籍,精通汉文,年纪轻轻就已“博及群书,旁通天文、地理、律历、术数及释老医卜之说,下笔为文,若宿构著”了。
初仕金,为开州同知、左右司员外郎。
成吉思汗十年(1215),蒙古军攻占燕京,成吉思汗得知他才华横溢、满腹经纶,遂派人向他询问治国大计。
[1][2]他早已对腐朽的大金王朝失去信心。
面对干戈四起、生灵涂炭的神州大地,他决定以自己的才华辅助成吉思汗,拯救水深火热中的人民。
十四年,随成吉思汗西征,常晓以征伐、治国、安民之道,屡立奇功,备受器重。
二十一年,又随成吉思汗征西夏,谏言禁止州郡官吏擅自征发杀戮,使贪暴之风稍敛。
窝阔台汗即位后,耶律楚材倡立朝仪,劝亲王察合台(太宗兄)等人行君臣礼,以尊汗权。
从此更日益受到重用,被誉为“社稷之臣”。
初执掌中原地区赋税事宜,建议颁行《便宜一十八事》,设立州郡长官,使军民分治;
制定初步法令,反对改汉地为牧场;
建立赋税制度,设置燕京等处十路征收课税所。
窝阔台汗三年(1231),任中书令(宰相)。
此后,他积极恢复文治,逐步实施“以儒治国”的方案和“定制度、议礼乐、立宗庙、建宫室、创学校、设科举、拔隐逸、访遗老、举贤良、求方正、劝农桑、抑游惰、省刑罚、薄赋敛、尚名节、斥纵横、去冗员、黜酷吏、崇孝悌、赈困穷”的政治主张。
在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殚精竭虑,创举颇多。
主要有保护农业,实行封建赋税制度;
改革政治体制,提拔重用儒臣;
反对屠杀生命,保护百姓生命;
禁止掠民为驱,实行编户制度;
反对扑买课税,禁止以权谋私;
主张尊孔重教,整理儒家经典。
使新兴的蒙古贵族逐渐放弃了落后的游牧生活方式,采用汉族以儒教为中心的传统思想和制度来治理中原。
使战争不断的乱世转为和平的盛世,使先进的中原封建农业文明得以保存和继续发展,也为后来忽必烈建立元朝奠定了基础。
介绍一下耶律楚材
耶律楚材(公元119至244年),字晋卿,号湛然居士。
因住在玉泉山一带,所以又称玉泉居士,契丹人。
耶律楚材是我国著名的政治家,出生时,他父亲感到金的大势已去,取《左传》中“虽楚之才,晋实用之”之典,给他取名耶律楚材。
燕京被元军破后,他应召会见成吉思汗,并作为顾问留在朝中。
元太宗窝阔台当政后,他任中书令(宰相),为治理国家、维护民族团结、发展经济文化做出了卓越贡献。
耶律楚材是历史上有名的清官。
成吉思汗攻打西夏时,将领们纷纷抢夺金玉财宝,他却收集、保存了许多文集和大量的药材。
后来军中疫病流行,这些药材救活了好几万人。
1227年,他奉命到燕京整顿秩序。
当时京畿之内,许多权势人家的子弟,一到黄昏就驾着牛车出来结伙抢劫、行凶杀人。
耶律楚材不畏强暴,不为利害所动,秉公而断,公开斩首十六名这类罪犯,为社会除了大害。
他病死后,有人诬陷他藏有私囊,检查以后,发现除了琴棋书画金石遗文之外,别无所有,足见他的清廉。
耶律楚材还是一位有名的学者,他追述随军生活的《西游录》,记载了我国新疆和中亚西亚的见闻,是研究历史地理的重要著作。
他的诗文集《湛然居士集》流传至今。
耶律楚材以长胡子出名,史称他“美髯宏声”,当年成吉思汗亲切地称呼他“吾国撒合里”(蒙古语意“长髯人”)。
他死后,根据他生前愿望,遗体安葬在玉泉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