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光中代表作(余光中代表作品)
余光中写过哪些书?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10岁的余光中随父母辗转于上海、重庆等地。
22岁那年,余光中随家人来到台湾,并考取了台湾大学外文系。
虽然专业是外文,余光中却对中国传统文化有浓厚的兴趣。
他在诗歌、散文、评论、翻译都有大量著述,而其中成就最杰出的,当属诗歌。
人们评论,他的诗题材广泛,风格屡变,技巧多姿,融汇了传统与现代、中国与西方的笔法。
因此,他被誉为台湾现代派“十大诗人”之一。
1971年,20多年没有回过大陆的余光中思乡情切,在台北厦门街的旧居内赋诗一首。
写完后,诗人热泪盈眶,沉吟良久。
这,就是后来被海外游子不断传唱的《乡愁》。
余光中都有哪些书?
余光中有散文集:1、《左手的缪思》,文星,1963。
2、《掌上雨》,文星,1964。
3、《逍遥游》,文星,1965。
4、《望乡的牧神》,纯文学,1968。
5、《焚鹤人》,纯文学,1972。
6、《听听那冷雨》,纯文学,1974。
7、《青青边愁》,纯文学,1977。
8、《分水岭上--余光中评论文集》,纯文学,1981。
9、《记忆像铁轨一样长》,洪范,1987。
10、《凭一张地图》,九歌,1988。
11、《隔水呼渡》,九歌,1990。
12、《从徐霞客到梵谷》,九歌,1994。
13、《井然有序》,九歌,1996。
14、《日不落家》,九歌,1998。
15、《蓝墨水的下游》,九歌,1998。
16、《连环妙计》,上海文艺,1999。
简介余光中:余光中,1928 年出生于南京,祖籍福建永春。
母亲原籍江苏武进,故也自称"
江南人"
。
1952年毕业于台湾大学外文系。
1959年获美国爱荷华大学( LOWA )艺术硕士。
先后任教台湾东吴大学、台湾师范大学、台湾大学、台湾政治大学。
其间两度应美国国务院邀请,赴美国多家大学任客座教授。
1972 年任台湾政治大学西语系教授兼主任。
1974年至1985 年任香港中文大学中文系教授。
1985年至今,任台湾中山大学教授及讲座教授,其中有六年时间兼任文学院院长及外文研究所所长。
余光中一生从事诗歌、散文、评论、翻译,自称为自己写作的"
四度空间"
。
至今驰骋文坛已逾半个世纪,涉猎广泛,被誉为"
艺术上的多妻主义者"
。
其文学生涯悠远、辽阔、深沉,为当代诗坛健将、散文重镇、著名批评家、优秀翻译家。
现已出版诗集 21 种;
散文集 11 种;
评论集 5 种;
翻译集 13 种;
共 40 余种。
代表作有《白玉苦瓜》(诗集)、《记忆像铁轨一样长》(散文集)及《分水岭上:余光中评论文集》(评论集)等。
余光中先生的《乡愁》里面写了哪些意象?
乡愁写了四个意象:1、邮票,表达少年学子,对母亲的思念;
2、船票,表达青年游子,对新婚妻子的思念;
3、坟墓,表达诗人移居台湾后,对去世的母亲的怀念之情;
4、海峡,表达余光中先生,以及海峡两岸人民,翘首海峡两岸和平统一的强烈情感。
感情上随诗人成长,时间推移,年代变迁,是递进的关系,意象的选择也从小小的邮票到浅浅的海峡,逐层递进,由家至国,反映出诗人随着成长,由思念亲人到心系祖国的热切情感变迁。
扩展资料创作背景该诗写于1972年。
余光中的祖籍是福建永春,他于1949年离开大陆去台湾。
当时由于政治原因,台湾和大陆长时间的隔绝,致使余光中多年没有回过大陆。
他一直思念亲人,渴望祖国的统一和亲人的团聚。
在强烈的思乡之情中,诗人在台北厦门街的旧居内写下了这首诗。
内容上,按时间顺序,从“幼子恋母”到“青年相思”,到成年后的“生死之隔”,再到对祖国大陆的感情,不断发展的情感,逐渐上升,凝聚了诗人自幼及老的整个人生历程中的沧桑体验。
不同阶段的乡愁,凝聚两端的分别是:我——母亲。
我——新娘;
我(生)——母亲(死);
我(游子)——大陆(祖国)。
乡愁的对象,由具体的“乡”,到抽象的民族的“乡”,从地域之乡,到历史之乡和文化之乡。
使“乡愁”逐渐沉淀出丰富的内涵和表现力。
诗形上,四段文字在字数、句式上基本一致:“……(时间状语),乡愁是……(作为意象的具象化的‘乡愁’的载体),我在这头,……(具体的‘乡愁’的对象)在那头”。
一气呵成,回环往复,似乎是情感的一唱三叹,余音缭绕,历久弥笃。
诗歌在语言上纯净、清淡,浅白真率而又意味隽永。
“小小”、“窄窄”、“矮矮”、“浅浅”等叠音的形容词,用来修饰中心意象,增强了语言的生动性。
这首诗在艺术风格上,一反诗人早年“现代时期”那种刻意锤字炼句、苦心经营意象和矛盾语法、追求陌生化效果以作惊人之语,在晦涩中求深奥的特点,转而追求恬淡、圆融的美学风格。
以简代繁,以淡取胜,也算是绚烂之极,归于平淡。
参考资料来源:-乡愁。
余光中的《乡愁》的全文是?
《乡愁》原文: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扩展资料:该诗写于1972年。
余光中的祖籍是福建永春,他于1949年离开大陆去台湾。
当时由于政治原因,台湾和大陆长时间的隔绝,致使余光中多年没有回过大陆。
他一直思念亲人,渴望祖国的统一和亲人的团聚。
在强烈的思乡之情中,诗人在台北厦门街的旧居内写下了这首诗。
《乡愁》是一首现象级的作品,一首现象级作品的出现,往往是因其以艺术性的手法巧妙地触及到了人们的心灵,或者打开了一段记忆,或者开启了一段叙事。
《乡愁》的流行,也有着这样的逻辑。
余光中生活的年代,正处于中国数千年未有之变局,对于那个时代的人来说,颠沛流离是人生常态。
余光中也是这样,他一生都在跋涉,走过很多地方,但不管走多远,不管走过多少地方,故乡只有一个,乡愁永远都在。
乡愁是具象的,也是抽象的,乡愁是物质的,也是精神的,也正是因为如此,乡愁才在人们心中始终挥之不去。
作为诗歌,《乡愁》固然有其巧妙的表达,但最关键的,还是通过巧妙的表达架起了一座桥,抵达了人们的内心深处。
也正是因为人们心中有着普遍的乡愁,所以《乡愁》这首诗才会打动这么多人。
曾经的生活经历发育和充实了余光中的乡愁,但如果有可能,这样的经历谁也不想拥有。
参考资料来源:-乡愁。
余光中最著名的八首诗
余光中最著名的八首诗如下:《乡愁》《风铃》《月光光》《永远,我等》《碧潭》《星之葬》《下次的约会》《等你 在雨中》。
余光中(1928年10月21日—2017年12月14日),当代著名作家、诗人、学者、翻译家。
代表作有《乡愁》《听听那冷雨》等。
余光中一生从事诗歌、散文、评论、翻译,自称为自己写作的“四度空间”,被誉为文坛的“璀璨五彩笔”。
驰骋文坛逾半个世纪,涉猎广泛,被誉为“艺术上的多妻主义者”。
2017年12月14日,余光中教授于台湾逝世,享年89岁。
余光中最著名的十首诗
若逢新雪初霁,满月当空下面平铺着皓影上面流转着亮银而你带笑地向我步来月色与雪色之间你是第三种绝色——余光中《绝色》与海为邻住在无尽蓝的隔壁却无壁可隔一无所有却拥有一切——余光中《与海为邻》你来不来都一样,竟感觉每朵莲都像你尤其隔着黄昏,隔着这样的细雨永恒,刹那,刹那,永恒等你,在时间之外,在时间之外,等你,在刹那,在永恒如果你的手在我的手里,此刻如果你的清芬在我的鼻孔,我会说,小情人诺,这只手应该采莲,在吴宫这只手应该摇一柄桂浆,在木兰舟中一颗星悬在科学馆的飞檐耳坠子一般的悬着瑞士表说都七点了忽然你走来步雨后的红莲,翩翩,你走来像一首小令从一则爱情的典故里你走来从姜白石的词里,有韵地,你走来——余光中《等你,在雨中》十六柄桂浆敲碎青琉璃几则罗曼史躲在阳伞下我的,没带来的,我的罗曼史在河的下游如果碧潭再玻璃些就可以照我忧伤的侧影如果蚱蜢舟再蚱蜢些我的忧伤就灭顶八点半。
吊桥还未醒暑假刚开始,夏正年轻大二女生的笑声在水上飞飞来蜻蜓,飞去蜻蜓飞来你。
如果你栖在我船尾这小舟该多轻这双浆该忆起谁是西施,谁是范蠡那就划去太湖,划去洞庭听唐朝的猿啼划去潺潺的天河看你发,在神话里就覆舟。
也是美丽的交通失事了你在彼岸织你的锦我在此岸弄我的笛从上个七夕,到下个七夕——余光中《碧潭》当我死时,你的名字,如最后一瓣花自我的唇上飘落。
你的手指是一串串钥匙,玲玲珑珑握在我手中,让我开启让我豁然开启,哪一扇门?握你的手而死是幸运的听你说,你仍爱我,听你说凤凰死后还有凤凰春天死后还有春天,但至少有一个五月曾属于我们每一根白发仍为你颤抖,每一根潇骚都记得旧时候,记得你踩过的地方绽几朵红莲你立的地方喷一株水仙你立在风中,裙也翩翩,发也翩翩覆你的耳朵于我的胸膛听我的心说,它倦了,倦了它已经逾龄,为甄甄啊甄甄它跳得太强烈,跳得太频爱情给它太重的负荷,爱情爱情的一端在此,另一端在原始。
上次约会在蓝田再上次,在洛水之滨在洪荒,在沧海,在星云的叆叆在记忆啊记忆之外,另一端爱情下次的约会在何处,在何处?你说呢,你说,我依你(你可相信轮回,你可相信?)死亡的黑袖挡住,我看不清楚,可是嗯,我听见了,我一定去——余光中《下次的约会》如果早晨听见你倾吐,最美的那动词,如果当晚就死去我又何惧?当我爱时必爱得凄楚,若不能爱得华丽你的美无端地将我劈伤,今夏只要伸臂,便有奇迹降落在摊开的手掌,便有你的降落在我的掌心,莲的掌心例如夏末的黄昏,面对满池清芬面对静静自燃的灵魂究竟哪一朵,哪一朵会答应我如果呼你的小名?只要池中还有,只要夏日还有一瓣红艳,又何必和你见面?莲是甄甄的小名,莲即甄甄一念甄甄,见莲即见人只要心中还有,只要梦中还有还有一瓣清馨,即夏已弥留即满地残梗,即漫天残星,不死的仍是莲的灵魂永远,我等你分唇,启齿,吐那动词凡爱过的,远不遗忘。
反受过伤的永远有创伤。
我的伤痕红得惊心,烙莲花形——《永远,我等》千古诗才,蓬莱文章建安骨一身傲骨,青莲居士谪仙人李白追月逆江河包黑斩龙顺民心豪气压群雄,能使力士脱靴,贵妃捧砚仙才媲众美,不让参军俊逸,开府清新我辈此中惟饮酒,先生在上莫题诗酒入豪肠,七分化作月光,剩下的三分,啸成了剑气,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
——《忆李白》云只开一个晴日虹只驾一个黄昏莲只开一个夏季为你当夏季死时所有的莲都殉情——余光中《诀》浅蓝色的夜溢进窗来夏斟得太满萤火虫的小宫灯做着梦梦见唐宫梦见追逐的轻罗小扇梦见另一个夏夜一颗星的葬礼梦见一闪光的伸延与消灭以及你的惊呼我的回顾和片刻的愀然无语——《星之葬》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余光中《乡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