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名篇节选(诗经名篇节选诗经卫风木瓜)

2023-07-14
48 阅读

《诗经》名篇有哪些?

1、《周南·关雎》《周南·关雎》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第一首诗,通常认为是一首描写男女恋爱的情歌。

此诗首章以关雎鸟相向合鸣,相依相恋,兴起淑女配君子的联想。

以下各章,又以采荇菜这一行为兴起主人公对女子疯狂的相思与追求。

全诗在艺术上巧妙地采用了“兴”的表现手法,语言优美,善于运用双声叠韵和重章叠词,增强了诗歌的音韵美和写人状物、拟声传情的生动性。

2、《魏风·硕鼠》《魏风·硕鼠》是中国古代现实主义诗集《诗经》中的一首诗。

此诗反映了劳动者对贪得无厌的剥削者的痛恨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诗人形象地把剥削者比作又肥又大的老鼠,表现他们贪婪成性、油滑狡诈,从不考虑别人的死活,以致劳动者无法在此继续生活下去,而要去寻找他们理想中的乐土。

全诗三章,每章八句,纯用比体,以硕鼠喻剥削者,比喻精当贴切,寓意较为直白,在情感表达上,有一唱三叹之妙。

3、《秦风·蒹葭》《秦风·蒹葭》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一首诗。

此诗曾被认为是用来讥刺秦襄公不能用周礼来巩固他的国家,或惋惜招引隐居的贤士而不可得的。

现代学者一般认为这是一首情歌,写追求所爱而不及的惆怅与苦闷,营造了一种秋水伊人的美妙境界。

全诗三章,重章叠唱,后两章只是对首章文字略加改动而成,形成各章内部韵律协和而各章之间韵律参差的效果,也造成了语义的往复推进。

诗经中的经典名篇有哪些?

1、《关雎》【诗经·周南】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译文:关关和鸣的雎鸠,相伴在河中的小洲。

那美丽贤淑的女子,是君子的好配偶。

参差不齐的荇菜,从左到右去捞它。

那美丽贤淑的女子,醒来睡去都想追求她。

追求却没法得到,白天黑夜便总思念她。

长长的思念哟,叫人翻来覆去难睡下。

参差不齐的荇菜,从左到右去采它。

那美丽贤淑的女子,奏起琴瑟来亲近她。

参差不齐的荇菜,从左到右去拔它。

那美丽贤淑的女子,敲起钟鼓来取悦她。

2、 《蒹葭》【诗经·秦风】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译文:大片的芦苇青苍苍,清晨的露水变成霜。

我所怀念的心上人啊。

就站在对岸河边上。

逆流而上去追寻她(他),追随她(他)的道路险阻又漫长。

顺流而下寻寻觅觅,她(他)仿佛在河水中央。

芦苇凄清一大片,清晨露水尚未晒干。

我那魂牵梦绕的人啊,她(他)就在河水对岸。

逆流而上去追寻她(他),那道路坎坷又艰难。

顺流而下寻寻觅觅,她(他)仿佛在水中小洲。

河畔芦苇繁茂连绵,清晨露滴尚未被蒸发完毕。

我那苦苦追求的人啊,她(他)就在河岸一边。

逆流而上去追寻她(他),那道路弯曲又艰险。

顺流而下寻寻觅觅,她(他)仿佛在水中的沙滩。

3、《静女》【诗经·邶风】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

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

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

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译文:娴静姑娘真可爱,约我城角楼上来。

故意躲藏让我找,急得抓耳又挠腮。

娴静姑娘好容颜,送我一枝红彤管。

鲜红彤管有光彩,爱它颜色真鲜艳。

郊野采荑送给我,荑草美好又珍异。

不是荑草长得美,美人相赠厚情意。

《诗经》名篇有哪些?

1、《周南·关雎》《周南·关雎》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第一首诗,通常认为是一首描写男女恋爱的情歌。

此诗首章以关雎鸟相向合鸣,相依相恋,兴起淑女配君子的联想。

以下各章,又以采荇菜这一行为兴起主人公对女子疯狂的相思与追求。

全诗在艺术上巧妙地采用了“兴”的表现手法,语言优美,善于运用双声叠韵和重章叠词,增强了诗歌的音韵美和写人状物、拟声传情的生动性。

2、《魏风·硕鼠》《魏风·硕鼠》是中国古代现实主义诗集《诗经》中的一首诗。

此诗反映了劳动者对贪得无厌的剥削者的痛恨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诗人形象地把剥削者比作又肥又大的老鼠,表现他们贪婪成性、油滑狡诈,从不考虑别人的死活,以致劳动者无法在此继续生活下去,而要去寻找他们理想中的乐土。

全诗三章,每章八句,纯用比体,以硕鼠喻剥削者,比喻精当贴切,寓意较为直白,在情感表达上,有一唱三叹之妙。

3、《秦风·蒹葭》《秦风·蒹葭》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一首诗。

此诗曾被认为是用来讥刺秦襄公不能用周礼来巩固他的国家,或惋惜招引隐居的贤士而不可得的。

现代学者一般认为这是一首情歌,写追求所爱而不及的惆怅与苦闷,营造了一种秋水伊人的美妙境界。

全诗三章,重章叠唱,后两章只是对首章文字略加改动而成,形成各章内部韵律协和而各章之间韵律参差的效果,也造成了语义的往复推进。

诗经中的经典名篇有哪些?

1、《关雎》【诗经·周南】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译文:关关和鸣的雎鸠,相伴在河中的小洲。

那美丽贤淑的女子,是君子的好配偶。

参差不齐的荇菜,从左到右去捞它。

那美丽贤淑的女子,醒来睡去都想追求她。

追求却没法得到,白天黑夜便总思念她。

长长的思念哟,叫人翻来覆去难睡下。

参差不齐的荇菜,从左到右去采它。

那美丽贤淑的女子,奏起琴瑟来亲近她。

参差不齐的荇菜,从左到右去拔它。

那美丽贤淑的女子,敲起钟鼓来取悦她。

2、 《蒹葭》【诗经·秦风】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译文:大片的芦苇青苍苍,清晨的露水变成霜。

我所怀念的心上人啊。

就站在对岸河边上。

逆流而上去追寻她(他),追随她(他)的道路险阻又漫长。

顺流而下寻寻觅觅,她(他)仿佛在河水中央。

芦苇凄清一大片,清晨露水尚未晒干。

我那魂牵梦绕的人啊,她(他)就在河水对岸。

逆流而上去追寻她(他),那道路坎坷又艰难。

顺流而下寻寻觅觅,她(他)仿佛在水中小洲。

河畔芦苇繁茂连绵,清晨露滴尚未被蒸发完毕。

我那苦苦追求的人啊,她(他)就在河岸一边。

逆流而上去追寻她(他),那道路弯曲又艰险。

顺流而下寻寻觅觅,她(他)仿佛在水中的沙滩。

3、《静女》【诗经·邶风】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

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

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

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译文:娴静姑娘真可爱,约我城角楼上来。

故意躲藏让我找,急得抓耳又挠腮。

娴静姑娘好容颜,送我一枝红彤管。

鲜红彤管有光彩,爱它颜色真鲜艳。

郊野采荑送给我,荑草美好又珍异。

不是荑草长得美,美人相赠厚情意。

诗经里最出名的20首名篇

诗经里最出名的20首名篇如下:1、《诗经•
卫风•
木瓜》、《诗经•
郑风•
风雨》、《诗经•
小雅•
鹿呜》、《诗经•
小雅•
棠棣》、《诗经•
小雅•
车舝(辖)》、《诗经•
小雅•
鹤呜》、《诗经•
小雅•
小旻》、《诗经.小雅•
伐木》。

2、《诗经•
大雅•
荡》、《关雎》、《蒹葭》、《静女》、《淇奥》、《诗经·郑风·子衿》、《诗经·周颂·噫嘻》、《诗经·小雅·采薇》、《诗经·卫风·硕人》、《鹊巢》、《绿衣》、《桑中》。

部分节选如下:1、《关雎》【诗经·周南】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2、《蒹葭》【诗经·秦风】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3、《静女》【诗经·邶风】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

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

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

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4、《淇奥》【诗经·卫风】瞻彼淇奥,绿竹猗猗。

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瑟兮僩兮,赫兮咺兮。

有匪君子,终不可谖兮。

瞻彼淇奥,绿竹青青。

有匪君子,充耳琇莹,会弁如星。

瑟兮僩兮,赫兮咺兮。

有匪君子,终不可谖兮。

瞻彼淇奥,绿竹如箦。

有匪君子,如金如锡,如圭如璧。

宽兮绰兮,猗重较兮。

善戏谑兮,不为虐兮。

诗经的译文及鉴赏

  《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 前6世纪)的诗歌,下面是我为你带来的诗经的译文及鉴赏,希望对你能有所帮助。

  鹤鸣于九皋,声闻于野。

鱼潜在渊,或在于渚。

乐彼之园,爰有树檀,其下维萚。

他山之石,可以为错。

  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

鱼在于渚,或潜在渊。

乐彼之园,爰有树檀,其下维谷。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注释 ⑴九皋:皋,沼泽地。

九:虚数,言沼泽之多。

  ⑵渚:水中小洲,此处当指水滩。

  ⑶萚(tu):酸枣一类的灌木。

一说“萚”乃枯落的枝叶。

  ⑷错:砺石,可以打磨玉器。

  ⑸榖(gǔ):树木名,即楮树,其树皮可作造纸原料。

  译文 幽幽沼泽仙鹤鸣,声传四野真亮清。

深深渊潭游鱼潜,有时浮到渚边停。

在那园中真快乐,檀树高高有浓荫,下面恶木叶凋零。

他方山上有佳石,可以用来磨玉英。

  幽幽沼泽仙鹤唳,声传天边很整齐。

浅浅渚滩游鱼浮,有时潜入渊潭嬉。

在那园中真快乐,檀树高高枝叶密,下面楮树矮又细。

他方山上有佳石,可以用来琢玉器。

  鉴赏   此共二章,每章九句。

前后两章共用了四个比喻,语言也相似,只是押韵不同。

关于诗的主题,有几种不同的说法。

《毛诗序》认为是“诲(周)宣王也”,郑笺补充说:“诲,教也,教宣王求贤人之未仕者。

”王先谦《诗三家义集疏》举例证明鲁诗、齐诗、韩诗都与毛诗观点一致。

到了宋代朱熹《诗集传》则说:“此诗之作,不可知其所由,然必陈善纳诲之辞也。

”认为这是一篇意在劝人为善的作品。

今人程俊英在《诗经译注》祖毛、郑旧说而加以发展,说:“这是一首通篇用借喻的手法,抒发招致人才为国所用的主张的诗,亦可称为‘招隐诗’。

”这种说法较易为今人所理解。

  先谈朱熹的说法。

他分析第一章说:“盖鹤鸣于九皋,而声闻于野,言诚之不可揜(掩)也;
鱼潜在渊,而或在于渚,言理之无定在也;
园有树檀,而其下维萚,言爱当知其恶也;
他山之石,而可以为错,言憎当知其善也。

由是四者引而伸之,触类而长之,天下之理,其庶几乎?”他将诗中四个比喻,概括为四种思想:即诚、理、爱、憎。

并认为从这四者引申出去,可以作为“天下之理”——即普遍真理。

他的说法看起来很辩证,都是用发展的变化的观点分析问题,而且兼顾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
然而他却是用程朱理学来说诗,这一点从他对第二章的解释中看得更加清楚。

  《诗集传》释第二章结句引程子曰:“玉之温润,天下之至美也。

石之粗厉,天下之至恶也。

然两玉相磨,不可以成器,以石磨之,然后玉之为器,得以成焉。

犹君子之与小人处也,横逆侵加,然后修省畏避,动心忍性,增益预防,而义理生焉,道理成焉。

”程子说诗与朱子说诗,如出一辙,皆为引申之词。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就字面而言,就是另一座山上的石头,可以用来磨制玉器,今人也常常引以为喻。

然而是否为诗的本义呢,似乎很难说。

  再谈今人程俊英关于此诗的解释。

程先生在《诗经译注》中说:“诗中以鹤比隐居的贤人。

”“诗人以鱼在渊在渚,比贤人隐居或出仕。

”“园,花园。

隐喻国家。

”“树檀,檀树,比贤人。

”“萚,枯落的枝叶,比小人。

”“它山之石,指别国的贤人。

”“毛传:‘榖,恶木也。

’喻小人。

”她从“招隐诗”这一主题出发,将诗中所有比喻都一一与人事挂钩,虽不无牵强附会,倒也自成一说。

  其实,就诗论诗,不妨认为这是一首即景抒情小诗。

在广袤的荒野里,诗人听到鹤鸣之声,震动四野,高入云霄;
然后看到游鱼一会儿潜入深渊,一会儿又跃上滩头。

再向前看,只见一座园林,长着高大的`檀树,檀树之下,堆着一层枯枝败叶。

园林近旁,又有一座怪石嶙峋的山峰,诗人因而想到这山上的石头,可以取作磨砺玉器的工具。

诗中从听觉写到视觉,写到心中所感所思,一条意脉贯串全篇,结构十分完整,从而形成一幅远古诗人漫游荒野的图画。

这幅图画中有色有声,有情有景,因而也充满了诗意,读之不免令人产生思古之幽情。

如此读诗,读者便会受到诗的艺术感染,产生无穷兴趣。

若刻意求深,强作解人,未免有高深莫测之感。

  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凄凄,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蒹葭》属于秦风。

周孝王时,秦之先祖非子受封于秦谷(今甘肃天水)。

平王东迁时,秦襄公因出兵护送有功,又得到了岐山以西的大片封地。

后来秦逐渐东徙,都于雍(今陕西兴平)。

秦地包括现在陕西关中到甘肃东南部一带。

秦风共十篇,大都是东周时代这个区域的民歌。

  对这首怀人诗,历来解说不一。

有人认为作者在思念恋人,诗的主旨是写爱情;
有人说是诗人借怀友讽刺秦襄公不能礼贤下士,致使贤士隐居、不肯出来做官;
也有人说作者就是隐士,此诗乃明志之作。

我们细味诗意,诗中并未明确显示男女恋情,况且伊人是男是女也难判定。

说它是讽刺诗则更无根据。

因此,我们只把伊人视为作者所敬仰和热爱的人,至于是男是女,且不论及。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两句,从物象与色泽上点明了时间和环境。

那生长在河边的茂密芦苇,颜色苍青,那晶莹透亮的露水珠已凝结成白刷刷的浓霜,那微微的秋风送着袭人的凉意,那茫茫的秋水泛起浸人的寒气。

在这一苍凉幽缈的深秋清晨的特定时空里,诗人时而静立,时而徘徊,时而翘首眺望,时而蹙眉沉思。

他那神情焦灼、心绪不宁的情状,不时地显现于我们眼前,原来他是在思慕追寻着一个友人。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两句,交代了诗人所追慕的对象及伊人所在的地点,表现了诗人思见心切,望穿秋水,一个劲地张望、寻求。

伊人,指与诗人关系亲密、为诗人崇敬和热爱而未曾须臾忘怀的人。

所谓二字,表明伊人是常常被提及,不断念叨着的,然而现在他却在漫漫大河的另一方。

  总结:在水一方,语气肯定,说明诗人确信他的存在,并充满信心去追求,只是河水隔绝,相会不易。

  拓展:诗经选集   《关雎》   (男子慕恋女子,想和她结成伴侣的恋歌。

《关雎》开头的“关雎和鸣”之景兴起下文“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也可以比喻男女求偶,男女间的和谐恩爱)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桃夭》   (祝贺婚姻的幸福,请注意比兴的作用。

《桃夭》开头“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一方面写出了春天桃花开放时的美丽氛围,可以说是写实之笔;
同时运用了比兴手法,可以理解为对新娘美貌的暗喻,也可以说是在烘托结婚时的热烈气氛。

))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其实。

  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

  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桃树长得多么壮盛,花儿朵朵正鲜美。

这位女子出嫁后,定能使家庭和顺。

桃树长得多么壮盛,果实累累结满枝。

这位女子出嫁后,定能使家庭美满。

桃树长得多么壮盛,绿叶茂盛展生机。

这位女子出嫁后,定能使家人幸福。

  《蒹葭》   (蒹葭长,露为霜,美人隔着秋水,在那一方。

相思无限,想象如见。

)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遡洄从之,道阻且长。

遡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凄凄,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遡洄从之,道阻且跻。

遡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遡洄从之,道阻且右。

遡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黍离》   彼黍离离,彼稷之苗。

  行迈靡靡,中心摇摇。

  知我者谓我心忧,   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彼黍离离,彼稷之穗。

  行迈靡靡,中心如醉。

  知我者谓我心忧,   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彼黍离离,彼稷之实。

  行迈靡靡,中心如噎。

  知我者谓我心忧,   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赏析:   本诗选自《王风》,写的是一个王室后裔面对旧都废墟的哀思。

昔日气派恢宏的王宫,转眼之间已是苔痕遍地,黍稷杂生,曾经拥有的辉煌,犹如昨日黄花;
鼎盛的人群,而今已如鸟兽散去。

独有我孤独地踯躅在昨日风采的遗迹面前。

质问苍天,为何如此对我?却得不到任何回答,只有独自黯然垂泪,任那亡国之痛一泄千里。

(黍离之悲,即亡国之痛)。

分享至:
小草

小草

专注人工智能、前沿科技领域报道,致力于为读者带来最新、最深度的科技资讯。

评论 (0)

当前用户头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