歇后语的特点-歇后语的特点是什么
体现汉字特点的歇后语有哪些?
体现汉字特点的歇后语有哪些?
体现汉字特点的歇后语有如下:1、罗锅上山——前(钱)紧。
2、厕所里扔石头——激起民愤(粪)。
3、豆浆洒床上——糊涂一辈(被)子。
4、秃子打伞——无法(发)无天。
5、大将军的儿子——犟(将)种。
6、飞机上聊天——空谈。
7、下雨天打麦子——难收场。
8、王八吃秤砣——铁了心。
9、瘸子跳高——腿(忒)好了。
10、连娶媳妇带过年——双喜临门。
体现汉字特点的歇后语有哪些?
歇后语的特点有哪些?
歇后语由劳动人民在日常生活中创造,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浓郁的生活气息。
歇后语幽默风趣,耐人寻味,为广大人民所喜闻乐见。
歇后语可以分成两种类型:一种是逻辑推理式的,说明部分是从前面比喻部分推理的结果。
例如:水仙不开花——装蒜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百川归海——大势所趋蝎鳓虎子掀门帘儿——露一小手儿还有一种是谐音的歇后语,它在前面一种类型的基础上加入了谐音的要素。
例如:鼻孔里灌米汤——够受的炒了的虾米——红人(仁)揍鸡毛——壮胆(装掸)子歇后语的分类:不少歇后语,一身兼有几种性质,要划分得十分科学,是比较困难的。
为了便于查阅,我们将歇后语条目中凡带有谐音字的归入一类,其余的按照比喻部分的性质分为三类,一共分为以下四大类:第一,谐音类。
如:空棺材出葬——目(墓)中无人;
孔夫子搬家——净是输(书)这类歇后语是利用同音字或近音字相谐,由原来的意义引申出所需要的另一种意义。
看到这类歇后语,往往要转几个弯子才能恍然大悟,因而也更饶有兴味。
有的书把它列入“双关语”一类,也是有道理的。
第二,喻事类。
如:弄堂里搬木头——直来直去;
冷水发面——没多大长进;
这类歇后语是用客观的或想像的事情作比方。
如果对设比事情的特点、情况有所了解,也自然能领悟后半段的“谜底”。
第三,喻物类。
如:黄牛肩脚——不负责任;
老鼠上街——人人喊打棋盘里的卒子——只能进不能退;
这类歇后语则是用某种或某些物件、动物作比方。
了解卜设比物的性质,也就能领悟它的意思。
第四,故事类。
如:刘备借荆州——只借不还;
林冲棒打洪教头——专看你的破绽下手;
这类歇后语一般是引用常见的典故、寓言和神话传说等作比方。
上述两例,只要知道刘备、林冲故事的,自能了然于心。
多种类型相结合的,归入其特点更为明显的一类。
如:纸糊的琵琶——谈(弹)不得这类歇后语兼喻物、谐音,现归入谐音类。
综览上述分类,设比恰当是歇后语的共同特点。
然而,“比喻总是跋足的”。
歇后语的前半段比喻部分,有时不免有不恰当或不可取之处,有的还会涉及一些生理缺陷、迷信说法和旧风俗等,这都是为了取其某种性质或特点,以引出所比喻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