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锷子孙后代
小凤仙和蔡锷有什么故事?
蔡锷将军曾在青云阁的普珍园结识名妓小凤仙,并多次在普珍园小酌,普珍园的名菜辣子凤节倍受小凤仙喜爱,从而演绎一段名流千古的爱情故事。
护国战争后,蔡松坡已病情沉重,来不及也无法偕同小凤仙了,急忙沿江东下,经上海到日本就医,终因病入膏肓而在福冈医院逝世,享年三十四岁。
小凤仙等的是蔡松坡的死讯,小凤仙悲痛欲绝。
将军逝世后小凤仙因无法忘怀,又来到青云阁找寻将军的记忆,并又在此遇到她的丈夫,因为她的丈夫长相很像将军,之后她便隐姓埋名,过着与世无争的生活。
小凤仙最终患上老年痴呆症逝世1951年初,京剧艺术大师梅兰芳率剧团去朝鲜慰问赴朝参战的志愿军,途经沈阳演出,下榻于当时东北人民政府交际处的招待所。
小凤仙和梅兰芳联系之后,得以见面。
梅兰芳托人解决小凤仙的工作问题,小凤仙被安排在省政府幼儿园里工作。
1952年,小凤仙患上了老年痴呆症,身体状况每况愈下,于1954年去世。
蔡锷为什么不要小凤仙?
此生为国效力,为了国家利益,只能放下儿女私情。
民国时期,蔡锷将军给自己使美人计,蒙蔽袁世凯。
当袁世凯放弃对蔡锷的监视后,蔡锷离开北京,回到云南,起兵反对袁世凯称帝。
这句话是蔡锷离京返滇前,诀别小凤仙的时候说的。
蔡锷(1882年12月18日-1916年11月8日),原名艮寅,字松坡,汉族,湖南宝庆(即今邵阳市洞口县,一说蔡锷故居位于大祥区蔡锷乡蔡锷村)人,是中华民国初年的杰出军事领袖。
蔡锷一生中,做了两件大事:一件是辛亥革命时期在云南领导了推翻清朝统治的新军起义;
另一件是四年后积极参加了反对袁世凯称帝、维护民主共和国政体的护国军起义。
其遗著被编为《蔡松坡集》。
蔡锷断言:"
居今日而不以军国民主义普及四万万,则中国其真亡矣。
要实行"
军国民主义"
,蔡锷认为:"
欲建造军国民,必先陶铸国魂。
"
。
至于"
国魂"
的具体内容是什么,蔡锷虽冥思苦想,却未能做出回答。
尽管如此,他的这种探索还是有意义的。
当时,国内正掀起编练新军、改革军制的热潮,把练兵作为救国的"
第一要义"
。
而蔡锷等爱国青年则认为尚武不仅需要刀剑,而且更需要精神,御侮不仅需要枪炮,更需要国魂。
提出对全民进行军事教育、军事训练,以提高国民素质。
小凤仙是蔡锷夫人,为何晚年却沦落为保姆?
小凤仙和蔡锷曾经真心相爱,但是二人没有结婚,所以小凤仙并不算是蔡锷的夫人,她晚年时,生活比较贫困潦倒,梅兰芳就把她安排到省政府幼儿园里,做了一份相当于保姆的工作。
小凤仙原名朱筱凤,她的父亲是一名满族八旗武官,后来全家流落到杭州,但是她的父亲没几年就去世了。
她的生母又是侍妾,所以正妻就经常挤兑她们母女俩,最后她俩实在受不了了,就一起搬了出来,但是好景不长,她的生母没多久也去世,只留下了她一个人。
这时一位好心的姓张的奶妈收留了她,此后她就改名为张凤云,后来她们各种逃亡,最后她终于找到了一份糊口的生计,那就是跟着一位江湖艺人学艺,并且这位艺人给她取了个艺名,叫“
小凤仙”
。
后来她又被卖到北京的一处“
红灯区”
卖唱,虽说她从小家境不太好,但是这么多年她也学了不少东西,既能够识文断字又会拉弹唱跳,长得也不错,于是很快她就在这里混出了名堂。
就是这个时候她与蔡锷相识了,蔡锷在当时是叱咤风云的人物,他故意穿着很普通的衣物去“
红灯区”
寻欢,小凤仙一眼就看出他绝不是普通人,于是对他很是真诚和尊敬。
小凤仙将自己的身世讲给他听,二人一见如故,感情日渐升温。
后来蔡锷在34岁的时候病逝,小凤仙伤心不已,但是日子还是要过下去,她又嫁给了一个旅长,不过二人没有留下后人,这个旅长就去世了。
后来小凤仙又嫁给了一个锅炉工,等到锅炉工也去世了,她的生活更是没有了保障。
好在梅兰芳知道她的情况后,就帮她在省政府的一个幼儿园里找了一个工作,就相当于是保姆,她才勉强糊口。
如果蔡锷将军没有英年早逝的话,他之后会有怎样的发展?
蔡锷可以称得上是文武双全,他的英年早逝的确让人惋惜,如果他没有那么早就去世的话,北洋军阀不会变成那种混战的局面,起码四川的局势不会成为后来那个样子,有蔡锷在,云南的唐继尧会安分很多。
被招进入北京蔡锷,字松坡,出身农家,年轻的时候进入长沙实务学堂,是梁启超先生的得意门生。
后来到日本学习军事,回国后一直在军界任职,辛亥革命时期他领导了云南的“重九起义”,成为了云南都督,深受云南军民拥戴。
当时的袁绍凯利用资产阶级的软弱性,逼孙中山下台,成为了中华民国的临死大总统,登上总统宝座的袁世凯想起远在云南手握军政大权的蔡锷,感到非常不安,可又鞭长莫及,于是在1913年把蔡锷调到了北京,任命他为编译处副总裁、全国经界局督办。
蔡锷虽然被授予了高级职务,但是并没有什么权利,每日还被人暗中跟踪,甚至往来的信件都要被人暗中调查,这时期的蔡锷选择了静观其变,伺机而动。
设计返回云南在经常的两年时间里,蔡锷彻底的认清了袁世凯的真满目,看到袁绍凯在复辟道路上越走越远,蔡锷与天津的梁启超设定了反袁世计划,两人商定了“云南于袁氏下令称帝后即独立,贵州则越一月后相应,广西则越两月后响应,然后以云贵之力下四川,以广西之力下广东”的计划。
同时他通过密电与西南军政人员互相通气,秘密派人到滇、桂、湘、粤地区运动。
但为了迷惑袁世凯,蔡锷表面上则装作不理政事的样子,整日留恋于小凤仙处,1915年11月11日,在小凤仙的掩护下,蔡锷潜回天津,从天津乘船来到日本,然后又转道香港、河内,最后在12月19日回到了昆明。
领导护国运动回到昆明后的蔡锷连续会同其他领导人召开了四、五次滇军军官会议,决定进行武装讨伐袁世凯,由于这次战争的目的就是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维护共和国体,所以称为护国战争。
1915年12月25日,蔡锷、唐继尧等人联名宣布云南独立,为了能让原本摇摆不定的唐继尧能够坚定的反袁,蔡锷推荐他为军政府都督,蔡锷为第一军的总司令。
袁世凯听到这个消息后,紧急调曹锟、张敬尧率领部队进趋泸州,同时发电给刘存原的第二师布防四川南部,龙觐光进军云南南部,企图利用兵力的优势将护国军消灭。
但事态的发展完全不在袁世凯的控制之内,蔡锷率领的护国军一路高歌猛进,1月16日出云南,21日便攻占了四川宜宾,紧接着就进军南溪,打得伍祥祯溃不成军。
但是在关键时刻唐继尧却没有及时给蔡锷补充军粮,使得蔡锷在3月下旬不得不停止进攻,与北洋军在纳溪和大洲驿之间对峙。
这时贵州都督刘显世及时的送来了五万元军饷,暂时解了燃眉之急,蔡锷于17日带病进军,一举攻下江安、南川、彭水等地,北洋军阀全线崩溃,护国战争取得了巨大的胜利。
可惜的是由于长期随军的艰苦转战,蔡锷的病情急剧恶化,在1916年11月8日,蔡锷在福冈大学医院去世,年仅34岁。
可以说如果蔡锷没有过早的去世,他带领护国军打造的稳定局面,起码会持续到日本侵华时期,那样的话中国的抗日战争也不会如此辛苦,日本也不可能再中国如此肆无忌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