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历山大下句(亚历山大句子)
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大帝有什么英勇事迹?
亚历山大大帝,古代马其顿国王,世界古代史上著名的军事家和政治家。
生于马其顿王国首都派拉城。
曾师从古希腊著名学者亚里士多德。
十八岁随父出征,二十岁继承王位。
他足智多谋,在担任马其顿国王的短短13年中,以其雄才大略。
东征西讨,先是确立了在全希腊的统治地位,后又灭亡了波斯帝国。
在横跨欧、亚的辽阔土地上,建立起了一个西起希腊、马其顿,东到印度恒河流域,南临尼罗河第一瀑布,北至药杀水的以巴比伦为首都的庞大帝国。
创下了前无古人的辉煌业绩,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和经济的发展,对人类社会的进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公元前357年 马其顿国王腓力二世娶伊派拉斯公主奥林帕丝为妻。
公元前356年 7月20日,在马其顿的佩拉,奥林帕丝产下腓力的长子亚历山大三世。
公元前343年 亚里斯多德被指派担任亚历山大的老师。
公元前342年 亚历山大获赠黑神驹,这匹桀骜难驯的坐骑日后将陪伴他四处征战。
公元前338年 腓力二世的马其顿大军击败希腊。
当时骑兵队即由未及弱冠之年的亚历山大领军。
公元前337年 亚历山大的父亲腓力二世另娶第二任妻子克丽奥佩托拉。
亚历山大因为父亲离婚再娶而怨忿不已,更何况其王位继承权也因此遭受威胁,于是他与父亲发生争执,愤而与母亲奥林帕丝一同返回家乡安琵鲁斯。
亚历山大与父亲腓力二世和好后于秋天返回马其顿。
公元前336年 腓力二世遭贴身护卫波桑尼厄斯刺杀身亡。
亚历山大继承马其顿王位。
克丽奥佩特拉与刚产下的儿子遭到处死。
公元前335年 亚历山大越过多瑙河,建立帝国的北方边境。
亚历山大平定底比斯的叛乱。
公元前334年 亚历山大通过希拉海进入波斯,并在格拉尼卡斯一役中击溃波斯守军。
亚历山大夺下波斯要塞哈利卡那瑟斯。
公元前333年 亚历山大于伊索斯一役中击败波斯国王大流士三世。
公元前332年 据说著名的西瓦神谕证实亚历山大的神格——宣称天神宙斯是他真正的父亲。
围攻泰尔。
围攻加萨。
亚历山大在埃及孟斐斯登基为法老王。
公元前331年 为了向亚历山大致敬,肇建埃及的亚力山大市。
在高加米拉一役中终于将波斯国王大流士击溃。
亚历山大攻进巴比伦。
公元前330年 亚历山大大军推进波斯城门,并焚毁正式首都珀瑟波利。
公元前329年 亚历山大越过兴都库什山脉,进入中亚。
公元前328年 亚历山大将军队分为五支,以敉平中亚的叛乱。
叛军领袖史毕塔米尼斯兵败亚历山大。
公元前327年 亚历山大娶大夏贵族奥西亚提斯之女罗珊为妻。
亚历山大入侵印度。
公元前326年 亚历山大在海达斯佩斯一役中打败印度国王波罗斯。
公元前325年 亚历山大抵达印度洋。
公元前324年 亚历山大在波斯的苏沙与第二任妻子史塔蒂拉成亲,她是战败的大流士国王之女。
亚历山大毕生的挚友、同时也是传闻中的亲密爱人赫费斯提翁死于伊克巴他拿。
公元前323年 亚历山大回到巴比伦。
6月11日,年仅32岁的亚历山大在经历10天原因不明的发烧重症袭击后身亡 。
公元前321年 亚历山大旗下大将之一托勒密苏托,窃走亚历山大的石棺,将他的遗体运往埃及。
这里是亚历山大的陵墓目前可追溯的最后所在地,但也于公元第4世纪末期消失无踪,迄今依然不知下落。
现在的马其顿和亚历山大大帝的马其顿帝国有什么区别?
二者除了相同的名称和地域上存在的交叉外,没有什么过多的联系,不论是文化还是人口方面。
此外,注意区分马其顿共和国和马其顿地区,现在所说的“马其顿”一般指的是前者。
马其顿帝国马其顿帝国指的是古马其顿王国在亚历山大三世统治下的辉煌时期。
马其顿地处古希腊边陲地区,地处希腊中北部,西接艾普鲁斯,东邻色雷斯。
其民族渊源尚无定论,可能是伊利里亚人、色雷斯人和希腊的多利安人的混血后裔,主要信奉古希腊多神教。
约在前6世纪下半叶,马其顿完成了统一,实行君主制。
公元前4世纪,摄政王腓力自立为王(即腓力二世),推行了一系列改革,借鉴希腊的先进经验,并采取了马其顿特色的举措,强化王权、削弱贵族会议和公民大会的权力,推行币制改革,采用金银复本位制。
最重要的是他的军事改革,建立了一支忠于国王的常备军,创建了强有力的马其顿方阵。
后来他又侵占了色雷斯的金矿,每年又有一稳定的收入以扩充军事。
马其顿军队的战斗力超过了希腊其他城邦的军队。
腓力为了准备进军东方各国,还建立了一支强大的舰队。
腓力二世在军力强大后,趁着希腊处于城邦战争之际南下侵略希腊。
公元前337年,斯巴达外的全希腊都被迫承认了马其顿的霸权。
前336年,腓力遇刺身亡。
王位由其子亚历山大(即亚历山大大帝)继承。
亚历山大即位后镇压了希腊的叛乱,并继续开疆扩土,陆续征服叙利亚、腓尼基、埃及等地,并最终灭亡了阿契美尼德帝国。
随后进兵印度,但由于水土不服、兵士思乡心切等原因被迫退兵。
前324年初,亚历山大将巴比伦作为新都,建立了一个庞大的帝国-马其顿帝国,也称之为亚历山大帝国。
此时马其顿帝国疆域达到顶峰,包含今天的希腊、马其顿、阿尔巴尼亚、保加利亚、罗马尼亚、土耳其、叙利亚、黎巴嫩、以色列、埃及、伊拉克、科威特、伊朗、阿富汗、巴基斯坦、土库曼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塔吉克斯坦的全部或部分领土,地跨亚欧非三大洲。
前323年6月,亚历山大因疟疾逝世。
在他死后,他的部将瓜分了帝国。
马其顿共和国公元5世纪起斯拉夫人开始进入马其顿地区,并且在该地定居,因而奠定了现代马其顿地区南北之分(南为希腊人,北为斯拉夫人)的基础。
837年时保加利亚征服了马其顿,并于10世纪末在该地的奥赫里德定都。
1018年拜占庭帝国又征服了马其顿,在接下来的几个世纪里马其顿多次在拜占庭帝国、保加利亚帝国和塞尔维亚帝国之间转手。
受拜占庭文化圈影响,主要宗教为东正教,以西里尔字母为书写文字。
15世纪初奥斯曼帝国征服了马其顿,并开始了长达500年的统治。
19世纪时巴尔干复国运动相继展开,民族主义高涨,马其顿也成为希腊、保加利亚和塞尔维亚三国的必争之地。
1913年三国在共同针对奥斯曼帝国的第一次巴尔干战争中获胜,奥斯曼将马其顿割予三国,但三国之间又因马其顿具体分割方案爆发第二次巴尔干战争,最终希腊、塞尔维亚击败保加利亚,三国将马其顿瓜分。
塞尔维亚所得到的部分就是现代马其顿共和国的领土。
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塞属马其顿连同塞尔维亚成为南斯拉夫的一部分。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希腊、南斯拉夫为同盟国,保加利亚参加了由德国主导的轴心国阵营,希腊、南斯拉夫被德国占领之后,保加利亚分得了马其顿的大部分地区,但战争结束后各国之间的边界又还原到战前的形势。
二战之后,南斯拉夫成为由铁托所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
1946年时铁托将马其顿地区从塞尔维亚分开,成为南斯拉夫的直辖共和国。
1991年9月17日马其顿从南联邦和平分离,但随即和希腊爆发国名争端,最后马其顿共和国于1993年以“前南斯拉夫马其顿共和国”的名义加入联合国。
"如果我不是亚历山大,我就愿意做第欧根尼."亚历山大的这句话有什么含义?
锡诺普的第欧根尼(Διογ�
0�
5νη�
0�
9),古希腊哲学家,犬儒学派的代表人物。
约活跃于公元前4世纪,生于锡诺普(Σιν�
0�
4πη,现属土耳其),卒于科林斯。
他的真实生平难以考据,但古代文献中留有大量有关他的传闻轶事。
据说第欧根尼住在一个木桶里,所拥有的所有财产包括这个木桶、一件斗篷、一支棍子、一个面包袋。
有一次第欧根尼正在晒太阳,这时亚历山大大帝前来访问他,问他需要什么,并保证会兑现他的愿望。
第欧根尼回答道:“我希望你闪到一边去,不要遮住我的阳光。
”亚历山大大帝后来说:“我若不是亚历山大,我愿是第欧根尼。
”。
如果我不是亚历山大,我便愿意我是 第欧根尼。这句话有什么含义
第欧根尼认为除了自然的需要必须满足外,其他的任何东西,包括社会生活和文化生活,都是不自然的、无足轻重的。
他强调禁欲主义的自我满足,鼓励放弃舒适环境。
作为一个苦行主义的身体力行者,他居住在一只木桶内,过着乞丐一样的生活。
每天白天他都会打着灯笼在街上“寻找诚实的人”。
第欧根尼揭露大多数传统的标准和信条的虚伪性,号召人们回复简朴自然的理想状态生活。
后来他师承苏格拉底的弟子安提斯泰尼,以身作则发扬了老师的“犬儒哲学”,试图颠覆一切传统价值。
他从不介意别人称呼他为“狗”,他甚至高呼“像狗一样活着”。
人们把他们的哲学叫做“犬儒主义”(Cynicism)。
他的哲学思想为古希腊崇尚简朴的生活理想奠定了基础。
归到他名下但现已失传的各种著作中,有对话、戏剧和一部《共和国》,该书描绘无政府主义者的乌托邦,人们在其中过着“自然”的生活。
据说第欧根尼住在一个木桶里,所拥有的所有财产包括这个木桶、一件斗篷、一支棍子、一个面包袋。
有一次亚历山大大帝访问他,问他需要什么,并保证会兑现他的愿望。
第欧根尼回答道:“我希望你闪到一边去,不要遮住我的阳光。
”亚历山大大帝后来说:“我若不是亚历山大,我愿是第欧根尼。
” 人们以为这话自相矛盾。
但亚历山大说此话自有他的道理。
他理解别人所不能理解的犬儒主义。
他是第欧根尼所自称的“世界公民”。
像第欧根尼一样,他崇拜海格立斯的英雄形象,当别人只为自己的利益费尽心机之时,这位英雄却在为人类而摩顶放踵。
他知道世上活着的人当中只有征服者亚历山大和乞丐第欧根尼是自由的。
天无绝人之路下一句是什么?
“天无绝人之路”的下一句是:地有好生之德。
全句是:天无绝人之路,地有好生之德。
花有荣枯之期,水有无尽之流。
释义:上天不会断绝人的出路的。
用来比喻当人一时处于困境时,只要不气馁,不放弃,终归是可以找到出路的。
“天无绝人之路”出自:元代无名氏的《货郎担》第四折:“果然天无绝人之路,只是那东北上摇下一只船来。
”“天无绝人之路”的引用:1、明代凌蒙初《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十:有道是天无绝人之路,正在街上卖身,只见一个老妈妈走近前来。
2、《儿女英雄传》第十九回:“天无绝人之路,幸而他一回手要绰那把刀的时候,捞了两捞,竟同‘水中捞月’一般,捞了个空。
”3、清代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十八回:每逢牌期、朔、望,虽然跟了许多司、道上院,不过照例挂号,永无传见之期,真正黑的比煤炭还黑。
不料天无绝人之路,偏偏本省出了乱子,接二连三被都老爷参上几本。
4、《磁力》:“中国有句俗话说得很好:天无绝人之路。
你看我的眼睛不是还在动么?”。
天无绝人之路下一句是什么?
‘’天无绝人之路‘’的下一句是‘’地有好生之德‘’。
全句是天无绝人之路,地有好生之德。
花有荣枯之期,水有无尽之流。
上天不会让人走投无路,只要有信心,没有百过不去的坎;
大地有平等承载生育万物度的德行,不管是好的坏的美得丑的脏的净的;
花开有花落,流水版流不尽。
上天在对一个人残忍的时候,总会另外给他留有一条生路,而不会赶尽杀绝不给他留有退路。
老天总会给在各种绝境的生物留一线生机,大地都是给各种生物生长的环境,花有灿烂美丽的时刻也有枯萎凋谢的时候,水永远没有流尽的时刻了,这就是告诉我们做人和做事不要做的太过了。
这句话虽然在不同的情境之下有不同的意义解释,但最多情况下的意思指人们无论面对何种困境的时候,都要放宽自己的心态,抱着一种得之坦然、失之了然的心态,只有这样才能在面临困境的时候,做出最适合自己的选择,不至于浑浑噩噩度过自己的余下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