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林七贤砖画(竹林七贤砖画是什么时期)

2023-07-17
109 阅读

《竹林七贤和荣启期》砖印模画有什么特点?

非常珍贵的《竹林七贤和荣启期》砖印模画,长244厘米,宽88厘米,由300多块古墓砖组成,分东西两部分,一部分为嵇康、阮籍、山涛、王戎4人,另一部分为向秀、刘伶、阮咸、荣启期4人。

这幅砖画纯熟地发挥了线条的表现能力,人物造型简练而传神,8人席地而坐,或抚琴啸歌,或颔首倾听,性格特征鲜明,人物之间以树木相隔,完美地体现了对称美学。

魏晋间以嵇康、阮籍、山涛、王戎、向秀、刘伶、阮咸为代表的风流名士,世称“竹林七贤”。

图中的荣启期则是早于“七贤”许多年的春秋时期人物,由于荣启期的性格和“七贤”极为相似,又被时人誉为“高士”,所以,砖画中安排荣启期和“七贤”在一起,除了绘画构图上对称的需要外,荣启期更有为“七贤”之楷模的寓意。

竹林七贤砖印模画的概述

魏晋间以嵇康、阮籍、山涛、王戎、向秀、刘伶、阮咸为代表的风流名士,因不满暴政,乃逍遥山林,谈玄醉酒,长歌当哭,不与统治者合作,世称“竹林七贤”。

嵇康为“七贤”之首,他是一个非常豁达而有文采的人物,文献中记载他“博综伎艺,于丝竹特妙”且常“弹琴咏诗,自足于怀”。

阮籍则是一个不拘小节,活得很潇洒滋润的人,他好饮酒,且“嗜酒能啸”,这个“啸”,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把手指放在嘴里吹口哨。

《世说新语》说他酒后纵兴“长啸”,且“韵响嘹亮”,所以,在“七贤”之中,有“嵇琴阮啸”之说。

山涛也极能饮酒,《山涛传》中有其“饮酒至入斗方醉”的记录。

王戎则是一位为人任率,不修威仪,善发谈端的人物。

向秀文儒,文献记其“雅好老庄之学,庄周著内外数十篇……秀乃为之隐解,读之者超然心悟,莫不自足一时也”,看来是个十足的道学家。

刘伶也好酒,且嗜酒如命,“止则操卮执觚,动则契盍提壶”,大杯小盅,来者不辞。

阮咸通音律,善弹琵琶,当然,这里的“琵琶”不是我们现在所见的琵琶,而是一种被称为“阮”的弹拨乐器,相传这种乐器就是由阮咸发明,在许多地方剧种的演出中,我们都可以看到这种乐器。

由于“七贤”在当时热衷于清谈和玄学,崇尚空灵之道,而玄学中又掺杂了许多“怡悦情性”“自我陶冶”“洗心养身”“自喻适志”的道教因素,颇受知识分子的喜好,“七贤”谈吐不俗,洒脱倜傥的人生观亦博得了知识分子的赞赏,久之,便形成了所谓的“魏晋风度”,“七贤”成了魏晋风度的代表人物。

图中的荣启期是春秋时代的名士,他与七贤有共同之处,故被画在一起。

墓室壁画《竹林七贤与荣启期像模印砖画》有哪些特点?

墓室壁画《竹林七贤与荣启期像模印砖画》,以南京西善桥墓砖画制作得最精细,保存得最完整。

“七贤”是指魏晋清谈家嵇康、阮籍、山涛、王戎、向秀、刘伶、阮咸,荣启期为春秋时期隐士。

此壁画不是依靠很多的情节与动作来表现人物故事和生活好尚,而是以刻画人物的外貌和人物的内在精神气质为特征。

画中不但塑造了七贤的相貌,同时刻画了每个人的性格,表现出人物不同的爱好和典型神情。

壁画具有南朝人物画所特有的秀骨清像风格,表现手法写实,人物形态生动,线条流利准确而富有变化,简练的笔墨中突出了传神的情趣,反映出南朝绘画的审美特征与不断深化的造型水平。

竹林七贤与荣启期砖画的名画赏析

《竹林七贤与荣启期》模印砖画由200 多块古墓砖组成,分为两幅,嵇康、阮籍、山涛、王戎4 人占一幅,向秀、刘伶、阮咸、荣启期4 人占一幅。

人物之间以银杏、松槐、垂柳相隔。

8 人均席地而坐,但各呈现出一种最能体现个性的姿态, 士族知识分子自由清高的理想人格在这块画像砖上得到了充分地表现。

我们来结合“竹林七贤”和荣启期的个性特征来看砖画中的人物。

嵇康为“七贤”之首,是一个豁达而有文采的人物。

据文献记载,嵇康“博综伎艺,于丝竹特妙”,且常“弹琴咏诗,自足于怀”。

砖画中的嵇康正在抚琴,微微扬头举眉,有“手挥五弦,目送归鸿”的神情,给人一种旁若无人之感。

阮籍是一个不拘小节的人,喜好饮酒,且“嗜酒能啸”,就像我们今天所说的把手指放在嘴里吹口哨一样。

在“七贤”中,有“嵇琴阮啸”之说。

这块砖画中的阮籍侧身用口作长啸之状,很显然一幅嗫嚅忘形的样子。

《山涛传》中对山涛有“饮酒至八斗方醉”的记录,可见山涛也是一个酒鬼。

在这幅砖画中,山涛手执一酒碗,典型一个嗜酒如命的文士。

王戎为人直率,不修威仪。

此砖画中的王戎手舞如意,并配以钱箱、赤腿,姿态懒散悠闲,自得其乐。

据文献记载,向秀“雅好老庄之学,庄周著内外数十篇……秀乃为之隐解,读之者超然心悟,莫不自足一时也”,可见他是一个十足的道学家。

砖画中的向秀闭目倚树,似乎在对玄理深思。

刘伶嗜酒如命,“止则操卮执觚,动则契盍提壶”,大杯小盅,来者不辞。

砖画中的他手持耳杯斟酒,一副醉意朦胧之态。

阮咸通音律,擅弹琵琶,当然,这里的“琵琶”与现在的琵琶不同,它是一种被称为“阮”的弹拨乐器,相传这种乐器就是由阮咸发明的,有人把这种乐器叫做月琴。

画中阮咸挽袖拨阮,完全沉浸在音乐之中。

竹林七贤图笔筒 荣启期是春秋时代人,至于为何把荣启期和竹林七贤放在一起,可能是因为其思想与“竹林七贤”有相通之处吧。

除了绘画构图上对称的需要外,更有以荣启期为“七贤”之楷模的寓意。

画中的荣启期,端坐向前,鼓琴而歌,似乎在向学生们讲学,神态威严,的确有点楷模形象。

从绘画风格上看,砖画中人物的衣褶线条圆润灵动,造型严谨准确,绝非一般画工所为,与顾恺之的《列女仁智图》中的人物形象和用笔习性倒是很接近,砖画中的银杏和垂柳等树的形象和表现手法又和顾恺之《洛神赋图》中的背景相同,而且,唐代张彦远的《历代名画记》中还曾提到过:顾恺之曾画阮咸与“古贤”荣启期像,所以,这幅《竹林七贤和荣启期》砖画原稿有可能出自顾恺之之手,但也有一些学者认为,这幅砖画稿本有可能是南北朝时代的陆探微所为。

《竹林七贤和荣启期》砖画的原作者不论是顾恺之还是陆探微,都为研究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绘画提供了可靠而详实的资料,因此备受美术史界的高度重视。

两幅画面展现了魏晋名士竹林七贤和春秋高士荣启期的人物形象,反映了当时高士贤人“隐逸清高”的风尚。

现藏于南京博物院 墙壁博物馆玻璃龛柜 中供大家欣赏。

砖画上刻有八个人物,分别是由魏晋名士嵇康、阮籍、山涛、王戎、向...。

分享至:
小草

小草

专注人工智能、前沿科技领域报道,致力于为读者带来最新、最深度的科技资讯。

评论 (0)

当前用户头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