哀兵必胜的读音(骄兵必败指的是谁?)

2023-11-08
20 阅读

骄兵必败指的是谁

骄兵必败指的是那些轻敌之人。

《汉书魏相传》:“恃国家之大,矜民人之众,欲见威于敌者,谓之骄兵,兵骄者灭。”

骄兵必败释义

骄兵:恃强轻敌的军队。骄兵必败:认为自己强大而轻敌的军队必定要打败仗。

骄兵必败的典故

公元前68年,汉朝派遣侍郎郑吉、校尉司马憙,将免刑罪人送到渠犁一带去屯田,广积粮食,准备攻打西北边境的车师国。

秋收时节,郑吉、司马憙带领大军出击车师。车师王先求救于匈奴,因匈奴没有发兵,随即投降汉朝。郑吉派了吏卒三百人屯田车师,自己引兵回渠犁。

车师降汉,匈奴大臣都说:“车师土地肥美,靠近匈奴,如今落入汉朝手中,多田积谷,必有害于我国,不可不争。”

不久,匈奴派骑兵袭击车师。郑吉率领在渠犁屯垦的士兵七千多人前往营救,终因兵力不足,被匈奴围困在车师。郑吉派人突围,给汉宣帝送去一道奏疏。

奏疏说:“车师国离渠犁一千多里,汉兵在渠犁的很少,势不能相救,希望增派屯田士卒。”汉宣帝与后将军赵充国等商议,准备趁当时匈奴势弱,出兵攻其右翼,使匈奴不能再侵扰西域。

丞相魏相不同意出兵,上书进谏。他详细工用兵之道,认为倚仗国家大、人口多,一心想对外炫耀威力者,称为骄兵,兵骄则败(“骄兵必败”)。

其他大臣也以为道远烦费,可暂停在车师屯田。汉宣帝听从了魏相和大臣们的意见,取消了增兵车师的打算。

他只派出长罗侯常惠,去车师东面一千多里的张掖、酒泉等地,调动当地一部分军队开到车师附近以示声援。后来匈奴引兵退走,郑吉及其吏士乃得解围,归返渠犁。

骄兵必败还有以下典型例子

1、关羽大意失荆州

建安24年秋,刘备自立为汉中王,因此遭到曹操和孙权的联合讨伐。孙权大将陆逊以一封颂扬的书信,使关羽放松戒备,抽调荆州大半兵力去攻打曹军驻扎的樊城,也自此关羽走上了一条不归路。

东吴吕蒙和陆逊联手,招募驻守公安和南郡的蜀将傅士仁、糜芳,并攻取荆州。兵败后,关羽一意孤行、听不进忠言劝告,最终在麦城的小路上被擒。

2、宛城之战

曹操征荆州,来到宛城,张绣迎降。曹操甚为欢悦。但因曹操纳了其叔嫂邹氏,感到受辱而起兵造反,用贾诩之计成功偷袭了曹军,导致曹操的爱将典韦、长子曹昂、侄子曹安民等人战死,兵马损失惨重。

3、项羽自刎乌江

楚霸王相项羽以为贵族出身,英雄盖世,力拔山河,拥有雄兵百万,不把亭长出身的刘邦放在眼内。但刘邦善用张良、韩信、萧何等人,由弱转强。刘、项相争,结果是项羽惨败,自刎乌江。

4、李自成之败

明末农民起义领袖闯王李自成,率领大军攻陷北京,建立大顺王朝。但李自成及其手下大将骄傲自满,腐化堕落,争取夺利,很快就被吴三桂打败。

5、鄱阳湖之战

陈友谅号称六十万大军,而朱元璋只有二十万。陈友谅乘朱元璋出兵解救安丰之围的时候,向东袭来。但他太自大轻狂了,没有乘应天空虚,直捣朱元璋的老巢。

而是用重兵围攻防守顽强的洪都(今江西南昌)城,连续数月,久攻不下,丧失了战机,后被朱元璋断了退路,全军被歼灭。

6、赤壁之战

三国时期的曹操率兵百万,南下攻关,听了庞统的话,建成连环船,自以为得计,站在船上对酒当歌,踌躇满志,以为必胜无题。结果,连中计谋,被蜀吴联军打败。

必胜的繁体

繁體:必勝。

“胜”,普通话读音为shèng,“胜”字,在《说文解字》中的解释为“犬膏臭也。从肉生聲。一曰不孰也。桑經切”。“胜”的基本含义为胜任,禁得起;引申含义为超过,占优势,如胜似。

在古文中,“胜”通“升”,表示上升。

胜利狂欢的成语

手舞足蹈 眉飞色舞 激动人心,喜出望外,惊心动魄 捷报频传、势如破竹、 凯旋而归、攻无不克,战无不胜 哀兵必胜 胜券在握 大获全胜 百战百胜 以少胜多 手到擒来 连中三元 常胜将军 得胜回朝 反败为胜 出奇制胜 旗开得胜 势不可当 锐不可当 稳操胜券 独占鳌头 一枝独秀 马到成功 凯旋而归 旗开得胜 一举夺魁 悲喜交集 悲愤填膺 百感交集 感人肺腑 动人心弦 情不自禁 心潮澎湃 激昂慷慨 慷慨激昂 感激涕零 感恩戴德 谢天谢地 没齿不忘 灰心悲天悯人 兴高采烈、喜出望外、喜形于色、喜上眉梢、喜不自胜、喜不自禁、喜眉笑眼、喜气洋洋、喜笑颜开、笑逐颜开、心旷神怡、心满意足、心情舒畅、心醉神迷、心花怒放、乐乐陶陶、其乐融融、乐以忘忧、乐不可支、欣喜若狂 欢欣鼓舞、兴高采烈、欢天喜地、欣喜若狂、欢欣踊跃、春风得意、眉飞色舞、眉开眼笑、忍俊不禁、喜出望外、喜气洋洋、喜笑颜开、喜形于色、手舞足蹈、心花怒放、喜不自胜、乐不可支、兴高采烈.喜出望外.喜笑颜开.欣喜若狂.心花怒放.笑逐颜开.眉开眼笑.手舞足蹈.眉飞色舞.喜上眉梢.捧腹大笑. 笑容可掬.大喜过望.欢天喜地.喜从天降

什么什么胜什么4个成语

一、人定胜天

【拼音】: rén dìng shèng tiān

【解释】: 人定:指人谋。指人力能够战胜自然。

【出处】: 《逸周书·文传》:“人强胜天。”宋·刘过《襄阳歌》:“人定兮胜天,半壁久无胡日月。”

二、名山胜水

【拼音】: míng shān shèng shuǐ

【解释】: 风景优美的著名河山。同“名山胜川”。

【出处】: 《尚书·武成》:“底商之罪,告于皇天后土,所过名山大川。”

三、狮威胜虎

【拼音】: shī wēi shèng hǔ

【解释】: 胜:胜过,超过。狮子的威力超过老虎。比喻妇人十分悍妒。

【出处】: 清·孔尚任《桃花扇·逢舟》:“狮威胜虎,蛇毒如刃。”

四、妖不胜德

【拼音】: yāo bù shèng dé

【解释】: 比喻邪不压正。

【出处】: 西汉·司马迁《史记·殷本纪》:“臣闻妖不胜德。”

“什么必什么”的成语有哪些

“什么必什么”的成语有有问必答、睚眦必报、锱铢必较、物极必反、哀兵必胜、

【成语】: 睚眦必报

【拼音】: yá zì bì bào

【解释】: 睚眦:发怒时瞪眼睛,借指极小的仇恨。象瞪一下眼睛那样极小的怨仇也要报复。比喻心胸极狭窄。

【出处】: 《史记·范睢蔡泽列传》:“一饭之德必偿,睚眦之怨必报。”

【举例造句】: 瓒恃其才力,不恤百姓,记过忘善,睚眦必报。 ★《后汉书·公孙瓒传》?

【拼音代码】: yzbb

【近义词】: 小肚鸡肠、睚眦小忿

【反义词】: 大度包容

【用法】: 作谓语、定语;指心胸狭隘

【英文】: seek revenge for the smallest grievance

【故事】: 范雎随魏国中大夫须贾出使齐国,须贾怀疑他通齐,回国后报告魏相魏齐。范雎含冤被打伤,改名张禄逃到秦国当上宰相。须贾出使秦国,范雎扮作穷人去见他。须贾见状就送他一件绨袍,发现他是秦相时吓得一再谢罪。范雎说对魏齐要睚眦必报

分享至:
小草

小草

专注人工智能、前沿科技领域报道,致力于为读者带来最新、最深度的科技资讯。

评论 (0)

当前用户头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