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闾大夫的历史?战国时期三,闾,大夫是谁?
战国时期三,闾,大夫是谁
“三闾大夫”是战国时楚国特设的官职,是主持宗庙祭祀,兼管王族屈、景、昭三大姓子弟教育的闲差事。屈原贬后任此职,后“三闾大夫”专指屈原。
三闾大夫庙意思
三闾大夫庙即为屈原庙。
三闾大夫,是战国时楚国特设的官职,是主持宗庙祭祀,兼管王族屈、景、昭三大姓子弟教育的闲差事。
屈原被放逐之前的官职是“三闾大夫”。屈原本来对楚国一片忠诚,竭力欲使楚国强盛起来,以免遭受秦国的欺压。但楚怀王听信奸人谗言,反而放逐了屈原。屈原为此写出了句诗《离骚》。骚,即一般解释为“牢骚”,以发泄心中的气愤。
题三闾大夫庙
? ? ? 《题三闾大夫庙》是五言绝句,作者戴叔伦。这是作者游屈原庙的题诗。此诗题一作《过三闾庙》。原诗内容如下:
湘流不尽。屈子怨何深。
日暮秋风起,萧萧枫树林。
从古至今,有哪些舍生取义的人?简单写出他们的故事概括(谁+做什么→表现)。举例5个为上
屈原(约公元前340或339年—公元前278年),中国战国时期楚国诗人、政治家。出生于楚国丹阳(今河南南阳淅川)。少年时受过良好的教育,博闻强识,志向远大。早年受楚怀王信任,任左徒、三闾大夫,兼管内政外交大事。 他提倡“美政”,主张对内举贤任能,修明法度,对外力主联齐抗秦。因遭贵族排挤毁谤,被先后流放至汉北和沅湘流域。秦将白起攻破楚都郢(今湖北江陵)后,屈原自沉于汨罗江,以身殉国。看着楚国的大好河山一点点的被吞啮,看着那一群奸佞小人为了一己荣华谄媚楚王,至国家于不顾。此情何堪?他决不愿同流合污,最后在绝望之中毅然决然的投入汨罗江。我理解此时的屈原,他是带着对楚国的无限眷恋,带着对楚国人民无限的爱离开了这个他曾热恋过的世界。他知道与其卑躬屈膝的活还不如轰轰烈烈的死!是的,屈原的躯体是随着滔滔的江水流逝了,可他的浩然正气却永远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
谭嗣同——在有机会逃亡时主动寻求一死以求为革命牺牲,唤醒中国百姓。
侯赢——为报答知己之恩而自刭。
董存瑞——抗战时期舍身炸碉堡 。
邱少云——为了任务成功,愿火烧也不愿暴移动而露目标。
杨靖宇——与日本侵略军战斗中英勇牺牲.尸体被敌人解剖,发现胃里除尚未消化的草根、树皮、棉絮外,竟没有一粒粮食,使所有在场的人都惊呆了。
文天祥.在《正气歌》中高歌:“时穷节乃见,一一垂丹青。在齐太史简,在晋董狐笔。在秦张良椎,在汉苏武节。为严将军头,为嵇侍中血。为张睢阳齿,为颜常山舌。或为辽东帽,清操厉冰雪。或为出师表,鬼神泣壮烈。或为渡江楫,慷慨吞胡羯。或为击贼笏,逆竖头破裂。是气所磅礴,凛烈万古存。”真是荡气回肠,可歌可叹!
子非三闾大夫欤的欤什么意思
欤-释义:表示疑问或反问,跟“吗”或“呢”相同。
此句意思就是:您不是三闾大夫吗?
出自《屈原列传》,原文节选: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欤?何故而至此?”屈原曰:“举世皆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
译文:渔父看见他,便问道:“您不是三闾大夫吗?为什么来到这儿?”屈原说:“整个世界都是混浊的,只有我一人清白;众人都沉醉,只有我一人清醒。因此被放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