伐木的出处(愿嘤鸣以求友,敢步将伯之呼的出处?)

2023-11-12
8 阅读

愿嘤鸣以求友,敢步将伯之呼的出处

愿嘤鸣以求友,敢步将伯之呼嘤鸣以求友、:指像鸟儿叫着那样呼唤志同道合的朋友。将伯:《诗.小雅.正月》:"将伯助予。"毛传:"将,请也;伯,长也。"孔颖达疏:"请长者助我。"后因以"将伯"称别人对自己的帮助或向人求助。将伯之呼指请求别人的帮助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希望能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并且得到他的的帮助。

伐木丁丁,鸟鸣嘤嘤。出自幽谷,迁于乔木。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意思:咚咚作响伐木声,嘤嘤群鸟相和鸣。鸟儿出自深谷里,飞往高高大树顶。

出处:《小雅·伐木》选自中国古代现实主义诗集《诗经》中的一篇。

原文节选:

伐木丁丁,鸟鸣嘤嘤。出自幽谷,迁于乔木。嘤其鸣矣,求其友声。

相彼鸟矣,犹求友声。矧伊人矣,不求友生?神之听之,终和且平。

伐木许许,酾酒有藇!既有肥羜,以速诸父。宁适不来,微我弗顾。

译文:

咚咚作响伐木声,嘤嘤群鸟相和鸣。鸟儿出自深谷里,飞往高高大树顶。小鸟为何要鸣叫?只是为了求知音。

仔细端详那小鸟,尚且求友欲相亲。何况我们这些人,岂能不知重友情。天上神灵请聆听,赐我和乐与宁静。

伐木呼呼斧声急,滤酒清纯无杂质。既有肥美羊羔在,请来叔伯叙情谊。即使他们没能来,不能说我缺诚意。

扩展资料

全诗六章,每章六句,为古体四言诗,作者很可能是召伯虎。此诗第一章以鸟与鸟的相求比人和人的相友,以神对人的降福说明人与人友爱相处的必要。第二章叙述了主人备办筵席的热闹场面。第三章写主人、来宾、和受邀而未至者醉饱歌舞之乐,末尾两句写他们再约后会。

全诗理想——现实——理想,三重境界的转换,既生动地表达了作者顺人心、笃友情的愿望,又造成了诗歌虚实相生的意境美。

在抒情方式之选择上,《伐木》的作者采用了一种先迂回后正面的表达方式。诗一开头,就以“丁丁”的伐木声和“嘤嘤”的鸟鸣声,令读者仿佛置身于一个远离尘世的仙境。在这里,时间仿佛停止,一切自在自为。只有这伐木之声和悦耳的鸟鸣在空旷的幽谷里回荡。

一个孤独的伐木者,一个出谷迁乔去寻找知音的鸟儿,这两个意象在这仙境一般的氛围中被不断地进行视觉和听觉上的重叠和加强:声音使人联想到形象,形象又赋于声音特殊的内涵。从而最终幻化出一个远离现实政治的、借以寄托内心苦闷的超然之境。

这一境界是诗人内心的人生理想在潜意识中迂回曲折的表露。同时也是厉王暴政下朝臣们心有余悸、不敢谈论政治而另寻寄托的普遍心态。

号召人们起来改变现实,叙亲情,笃友谊,一切从头开始。然后又申之以“神之听之,终和且平”。从人情天理处说起,避开政治而为政治,这就是诗人既体察人心,又深谙做诗劝戒之道的地方。

伐木取火是成语吗

伐木取火不是成语,相似成语

钻木取火

zuān mù qǔ huǒ

成语解释 硬木棒对着木头摩擦或钻进去,靠摩擦取火

成语出处 唐·慧能《坛经·疑问品》:“若能钻木取火,淤泥定生红莲。”

常用程度 常用成语

感情色彩 中性成语

成语用法 作谓语、宾语、定语;指原始生活

成语结构 连动式成语

与伐木有关的成语

1、直木必伐zhímùbìfá【解释】直木:笔直的树木;伐:砍。成材的树必被砍伐。比喻正直的人容易招怨。【出处】《逸周书·周祝》:“甘泉必竭,直木必伐。”《庄子·山木》:“是故其行列不斥,而外人卒不得害,是以免于患。直木先伐,甘井先竭。”

2、直木先伐zhímùxiānfá【解释】直:挺直。挺直成材的树木,最先被砍伐。比喻有才能的人会遭到迫害。亦作“直木必伐”。【出处】《庄子·山木》:“是故其行列不斥,而外人卒不得害,是以免于患。直木先伐,甘井先竭。”

砍字的甲骨文

砍这个字的甲骨文写法如下图:

砍,汉语汉字,kǎn。从石,欠声。刀斧剁处使石缺欠是砍之范式。本义:用刀斧等猛剁、用力劈。如:砍柴。砍伐。

衍义:引申指“喻取缔(某组织)或取消(某项目、条款)”。如:原定的基建项目砍了三分之一。(从石,欠声。本义:猛劈)

出处:刀砍不入。――《广东军务记》

分享至:
小草

小草

专注人工智能、前沿科技领域报道,致力于为读者带来最新、最深度的科技资讯。

评论 (0)

当前用户头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