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山月是谁的诗(苏轼关山月全文?)
苏轼关山月全文
苏轼没有写过《关山月》,此诗是唐代诗仙李白所著。
关山月? ?李白 〔唐代〕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邑,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译文
一轮明月从祁连山升起,穿行在苍茫云海之间。
浩荡长风掠过万里关山,来到戍边将士驻守的边关。
当年汉兵直指白登山道,吐蕃觊觎青海大片河山。
这些历代征战之地,出征将士很少能够生还。
戍守的士卒眼望着边城,那盼望归家的面容多么凄苦悲哀!
当此家中高楼上的将士妻子,哀愁叹息,大概也没停歇。
关山月古诗讲解
李白的《关山月》描绘了一幅清冷苍茫的月夜图,将关山边塞风光和戍边将士思乡情怀融入月夜高楼,表达了诗人对征人的关切和向往和平的思想感情。此诗气势博大,意境深远,读来哀婉凄凉而又雄浑悲壮。
诗人将战士的思乡、家人的思亲融于广阔苍茫的景色里,使得景因情而怨,情因景更伤。李白用广阔苍茫、深沉磅礴的图景抒发戍人思乡的意境,其实就是诗人博大的胸怀的自然流露。这首写“关”“山”“月”的诗,就表现了他关心民生、悲天悯人的另一种情操。
关山秋月出自哪首诗
出自唐诗人长孙佐辅的《横吹曲辞·关山月》
凄凄还切切,戍客多离别。
何处最伤心,关山见秋月。
关月竟如何,由来远近过。
始经玄菟塞,终绕白狼河。
忽忆秦楼妇,流光应共有。
已得并蛾眉,还知揽纤手。
去岁照同行,比翼复连形。
今宵照独立,顾影自茕茕。
馀晖惭西落,夜夜看如昨。
借问映旌旗,何如鉴帷幕。
拂晓朔风悲,蓬惊雁不飞。
几时征戍罢,还向月中归
关山月是在什么时候写的
这首诗写于宋孝宗淳熙四年(1177),诗人五十三岁时。《关山月》是乐府旧题,这儿是旧题新用。
陆游由前线撤回内地,投闲置散,内心苦闷不已。在北宋灭亡五十周年之际,诗人眼见南宋王朝死抱“和戎”投降政策,不图恢复,他忧心如焚,写了这首咏叹时事,反对屈膝求和的诗。
这是一首历代公认的名作。全诗十二句,每四句一个场面。作者通过将军、壮士、遗民三个不同侧面,为我们勾勒出当时社会的一个缩影,表现了三个阶层对抗金的不同态度。
关山月的意思
关山月:乐府旧题,属横吹曲辞,多抒离别哀伤之情。《乐府古题要解》:“‘关山月’,伤离别也。”
唐代伟大诗人李白借乐府旧题创作的一首五古《关山月》,此诗写远离家乡的戍边将士与家中妻室的相互思念之情。原文如下:
关山月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邑,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