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钓者徒有羡鱼情-徒有羡鱼情的典故?
徒有羡鱼情的典故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出自孟浩然的《望洞庭湖赠张丞相》,这是一首干谒诗。孟浩然是个大地主。相对于其他在仕途浮沉的大唐诗人,他就是个白身。也正因为如此,生活又没有什么压力,所以他的作品很少涉及到家国命运,仕途辗转,顶多就是一些不仕的小情绪。孟浩然的诗以五言古诗居多,诗风则清淡自然,主要表达隐居闲适、羁旅愁思。
孟浩然是一个热爱乡村生活的庄园主,但他的诗写景身在其中,自带欢喜。
盛唐之时,科举昌行,天下文人,以出仕为昂扬的梦想。孟浩然才情极高,怎么会不想经纬天地?不过由于心性高傲,一次科举失败,他便放弃了考试的努力,像李白一样走上了干谒的路子。
当和他有旧交的丞相张九龄被贬到荆州,在鹿门山隐居的孟浩然就写了这首诗送给张九龄: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古来垂钓者,徒有羡鱼情是什么意思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坐在岸边看着垂钓者钓上来的鱼好生羡慕但是自己不去垂钓那不是白羡慕吗表面意思是说钓鱼:看着那些垂钓的人钓得鱼儿上钩,蛮有收获,我自己却只能徒然羡慕他们.其实是有比喻意义,隐喻自己求取官职而不得,只能徒然羡慕那些有官职的人.这句诗表达了作者孟浩然当时想请宰相张九龄举荐自己为官的意思,设喻委婉含蓄.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出自哪首诗
一、释义
闲坐观看别人辛勤临河垂钓,可惜只能空怀一片羡鱼之情。
二、出处
出自是唐代诗人孟浩然的《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孟浩然,世称孟襄阳。因他未曾入仕,又称之为孟山人,是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园派诗人。 孟诗绝大部分为五言短篇,多写山水田园和隐居的逸兴以及羁旅行役的心情。
三、原诗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四、原诗释义
八月的秋水胜涨,几乎与岸平齐,水天含混迷茫与天空浑然一体。云梦大泽水气蒸腾,白白茫茫的一片,波涛汹涌似乎把岳阳城撼动。我想渡水可是找不到船与桨,圣明时代,却闲居家中,因此感到羞愧难容。闲坐河边,观看别人辛勤临河垂钓,只能白白产生羡鱼之情了。
有渔船渔夫水中树下的诗句
? 以下是一些有渔船、渔夫和水中树下的诗句:
《江村即事》
钓罢归来不系船,江村月落正堪眠。
纵然一夜风吹去,只在芦花浅水边。
这首诗描写了渔夫钓鱼归来,将船停靠在江边,月亮已经落下,正是睡觉的好时候。即使夜里起风,小船被风吹走,也不过是停在芦花浅水边罢了。
《渔夫》
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
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
这首诗描写了两个小童在渔船上,收了篙,停下船桨,坐在船中。他们奇怪为什么没有下雨却张开了伞,原来不是为了遮雨,而是想利用伞使风让船前进。
《题秋江独钓图》
一蓑一笠一扁舟,一丈丝纶一寸钩。
一曲高歌一樽酒,一人独钓一江秋。
这首诗描写了一个渔夫披着戴着笠帽的蓑衣,坐在一只小船上,手里拿着一丈长的丝纶和一寸长的鱼钩。他唱着高歌,喝着酒,独自在江边钓鱼,享受着秋天的美好。
这些诗句都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渔船、渔夫和水中树下的美景,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赞美和对生活的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