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岁豆蔻年华-女子13岁叫什么之年?
女子13岁叫什么之年
女子13岁叫做花甲之年。因为中国传统文化中,把60岁定为一个人的一个完整的人生周期,每个周期又分为12个农历年份,其中,13岁叫做“花甲”,表示人生已经开始蓬勃发展,像花一样茁壮成长。在中国古代文化中,很多年龄都有自己专门的称谓,这些称谓不仅可以用来表示年龄,还包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比如,20岁被称为“花信之年”,表示年轻人已经开始绽放出自己的才华和魅力;30岁被称为“而立之年”,表示年轻人已经具备了成家立业的能力和责任;60岁则被称为“耄耋之年”,表示长者已经过了人生的大半,应该珍惜余年。这些称谓既是文化遗产,也是我们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方式。
13岁在古代的称谓
一般来说,13岁的男孩子在明清时期被称为“弱冠”,意为刚刚成年,可以担负起一些社会责任和义务。而女孩子则被称为“及笄”,意为到了成年的年龄,可以开始考虑婚嫁的问题。不过这些称谓并不是固定不变的,不同朝代和地区可能会有不同的称谓和习俗
13岁是指花季少年中的什么
13岁是指花季少年中的豆蔻年华,人初生的时期称为婴儿,年龄不满周岁称为襁褓,2至3岁的年龄称为孩提。
古代所称的“豆蔻”是指女孩的年龄段(十二三岁),出自杜牧的《赠别》一诗:“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杜牧在三十多岁时“落魄扬州”,时作冶游,在百无聊赖中写下这首诗赠给一位少年妓女,诗中的“十三余”明白无误地确定为十三四岁的少女,一如豆蔻的含苞待放,这个比喻十分确切生动。
13岁豆蔻年华,24岁是
13岁豆蔻年华,叫24岁青春年化
女孩十三岁称作什么
古代女子13岁叫:豆蔻年华
豆蔻年华,意思是指少女十三岁。代指少女的青春年华。
出自唐·杜牧《赠别》诗。
原诗: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翻译:姿态美好举止轻盈正十三年华,活像二月初含苞待放的豆蔻花。看遍扬州城十里长街青春佳丽,卷起珠帘卖俏粉黛都比不上她。
其他年龄:
1、十五岁(女)是及笄之年。“笄”,是结发而用笄穿过头发,表示女子已到出嫁的年岁。
2、十六岁(女)是破瓜年华。这是旧时文人将“瓜”字拆为二八字以纪年(瓜在隶书及南北朝魏碑体中可拆成两个八字)。
3、二十岁(女)是桃李年华。桃李:比喻人的青春年少,形容女子年轻,正值美好的年华。
4、二十四岁(女)是花信年华。指女子的年龄到了二十四岁。也泛指女子正处在年轻貌美之时。
5、三十岁(女)是半老徐娘。意思是指已到中年尚有风韵的妇女。出自于《南史·后妃传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