押韵的创作方法?诗歌中怎样押韵?
诗歌中怎样押韵
诗歌都是押韵的。有的是句句押韵,有的是隔句押韵。 近体诗除有的句首入韵外,都是隔句押韵。古体诗一般也是隔句押韵。在这一点上,两者没有什么本质区别。说近体诗押韵严格,主要是指: ⑴近体诗一般只用平声韵,古体诗则既可押平声韵,也可押仄声韵。 ⑵近体诗不能”出韵“,也就是说,韵脚(即押韵的字)必须只用同一个韵中的字,不许用邻韵的字。 诗人用韵一般根据当时的语音,同韵(即主要元音、韵尾相同)相押。上古三十个韵部基本上适用于先秦两汉的诗歌韵文。魏晋以后,语音的变化越来越大,诗人用韵也有不同。南北朝出现了许多供诗人选字押韵而编写的韵书。隋代陆法言的《切韵》就是其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分为一百九十三韵(声调不同属于不同的韵)。北宋陈彭年编篆的《广韵》,在《切韵》的基础上细分为二百零六韵。但是《切韵》、《广韵》的分韵都过于琐细,不完全符合当时的口语,诗人们都苦其苛细。事实上唐朝人做诗也不完全按照一百九十三韵或二百零六韵。当时就有”同用“的规定,允许人们把某些临近的韵合起来用。到南宋江北平水刘渊著《壬子新刊礼部韵略》就把同用的韵合并起来,成一百零七韵。与此同时金人王文郁著《平水新刊韵略》又并为一百零六韵。这一百零六韵就是常说的”平水韵“。 ”平水韵“包括平生三十韵,上声二十九韵,去声三十韵,入声十七韵。 。。。。。。。 尽管”平水韵“是南宋时才出现的,但反映了唐朝人做诗用韵的部类。例如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用真韵,李白《渡荆门送别》、杜甫《旅夜书怀》用尤韵,杜甫《登高》用灰韵,等等。唐以后直到近代,尽管实际语音已经有了很大的变化,但人们做近体诗时,还都依照”平水韵“。每一首诗的韵脚都必须是”平水韵“中同一韵里的字,否则就叫”出韵“。”出韵“的诗,就不能算标准的近体诗。所以,近体诗的用韵是很严格的。 古体诗就不然,它用韵较宽,可以用邻韵的字。例如杜甫《北征》的第一段,韵脚”吉、室、日、筚、出、失“是质韵,”勿“是物韵,”切“是屑韵,”惚“是月韵。古体诗还可以换韵。例如白居易《琵琶行》中的前十几句,基本是平仄相间:”客、瑟“是陌、质和韵(仄),”船、弦“是先韵(平),”别、月、发“是屑、月和韵(仄),”谁、迟“是支韵(平),而”见、宴、面“是霰韵(仄)。 至于楼上说的”平仄“。到齐梁时代,诗体又逐渐发生了变化。这种变化主要随着四声的发现而在诗歌创作中讲究平仄。当时有所谓”永明体“,它的特点就是讲究声律,沈约和谢脁为其代表作家。到唐代,就正式形成了一种讲究平仄和对仗为特点的格律诗。这就是所谓”近体诗“(包括律师和绝句)。但唐以后也仍然有按照古诗的作法写诗的。既不讲究平仄和对仗,这种诗称为”古体诗“,也叫”古风“。 【省略掉的是平水韵,你可以到网上搜搜。】
即兴编词的方法
注意所要表达的主题是什么,围绕主题进行押韵式的创作。
七言律诗的押韵方法
七言律诗是指每句诗有七个字,且符合律诗的规律和要求。在七言律诗中,押韵是非常重要的一种表现手法,它可以使诗歌更加优美、流畅。七言律诗的押韵方法如下:
1. 仄起韵:在律诗中,每句的第二、第三个字通常是平声,而第五、第六、第七个字通常是仄声。因此,如果两句的第二、第三个字押韵,那么这两句就是仄起韵。
如:
庭前芳草绿,院里落花红。(“草”和“落”押韵)
2. 平起韵:如果两句的第二、第三个字都是平声,那么这两句就是平起韵。
如:
绿槐高柳咽新蝉,竹外风生叶底钱。(“蝉”和“钱”押韵)
3. 仄中韵:如果两句的第三、第四个字押韵,且第三个字是仄声,那么这两句就是仄中韵。
如:
红树湾头夕照开,碧海潮生惊夜哀。(“开”和“哀”押韵)
4. 平仄平韵:如果两句的第二个字平声,第三个字仄声,第五个字平声,第七个字押韵,那么这两句就是平仄平韵。
如: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地”和“身”押韵)
以上是七言律诗的押韵方法,这些规律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欣赏和写作七言律诗。
汉俳三种押韵方式
1 汉俳有三种押韵方式,即平仄、押头押尾和押底韵。2 平仄:指平声和仄声的这种音节区分方式,平声是指喉咙不紧张,低沉、松散的发音;仄声是指喉咙紧张,声音高亢、有力的发音。押头押尾:是指每行的第一个和最后一个字要和前后行的同一位置的字音相同。押底韵:是指两个或多个句子的最后一个字音相同。3 汉俳押韵方式是其特有的创作方法,通过运用平仄、押头押尾和押底韵等技巧,帮助诗人创作出更加优美的诗歌作品,也是提高古诗词欣赏能力的重要途径。
如何积累韵脚
1 韵脚的积累需要时间和经验,不是一朝一夕可以达成的。2 韵脚的积累需要多读诗歌、歌词等有韵脚的作品,注意观察和体会其中的韵脚规律和技巧。3 可以尝试自己写诗歌、歌词等作品,锻炼自己的创作能力和韵脚运用能力,同时也可以积累更多的韵脚经验。4 与其他诗人、歌手等进行交流,学习他们的创作技法和韵脚运用经验,不断拓宽自己的视野和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