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际余额效应?匹谷效应?
匹谷效应
庇古效应,经济学概念,是宏观经济学中利率传导机制的一种,描述了消费、金融资产和物价水平之间相互关系。即物价水平P的下跌将刺激经济和创造财富效应,将创造充分就业。这一理论首先由英国古典经济学家阿瑟·庇古在1930年提出。
实际货币余额(M/P)是家庭财富的一部分,随着物价水平P的下降,实际货币余额(M/P)增加,消费者感到富有,并且更多地进行支出(消费)。这就是“庇古效应”。
ad曲线对应的四大效应
Ad曲线反映的是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处于均衡状态时,价格水平和产出水平的关系,再py坐标中表现为同时满足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均衡条件的点的轨迹,在py坐标中会有四种效应影响点在ad曲线上运动轨迹。
Ad曲线对应的四大效应是,实际余额效应,汇率效应,跨期效应。
AD曲线的三大效应
1.利率效应:将价格水平变动引起利率同方向变动,进而使投资和产出水平反方向变动的情况成为利率效应。通过投资i产生影响。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1、价格P上涨会导致实际的货币供给量m下降,实际的货币供给量m下降导致利率r上升,利率r上升导致投资i下降,投资i下降最终引起产出水平y下降。2、价格P下降会导致实际的货币供给量m上升,实际的货币供给量m上升导致利率r下降,利率r下降导致投资i上升,投资i上升最终引起产出水平y上升。
2.实际余额效应(实际货币余额效应、实际货币效应、庇谷财富效应):价格水平上升使人们持有的货币及其它以货币衡量的具有固定价值的资产的实际价值降低,人们会变得相对贫穷,于是人们的消费水平就相应地减少。通过消费水平C影响。若名义货币供应量M不变:1、价格P上升导致实际货币供应量m减少,实际货币供应量m减少导致消费水平C下降,最终引起产出水平y下降。2、价格P下降导致实际货币供应量m上升,实际货币供应量m上升导致消费水平C上升,最终引起产出水平y上升。
3.汇率效应(外贸效应、国际替代效应):通过(X-M)产生影响价格P上涨:对于外国消费者来说消费我国产品的价格P(本)会上涨,那么就会减少对我国产品的消费即C(本)减少,从而减少从我国的进口即我国的出口X减少。对于我国消费者来说消费我国产品的价格P(本)会上涨,相对的消费国外产品的价格P(外)会下降,那么就会增加对外国产品的消费即C(外)会增加,从而增加对外国产品的进口即我国的进口M增加。我国的出口X减少而进口M增加,所以我国的总的产出水平y下降。
4.跨时期效应:1、消费者预期未来消费品价格下降,那么就会延期消费,从而造成现期的产出水平y下降。2、消费者预期未来消费品价格上涨,那么就会提前消费,从而造成现期的产出水平y上升。
总需求与总供给反映哪些经济变量
①总需求,通常以产出水平来表示,由消费需求,投资需求,政府需求国外需求构成,在不考虑国外需求的情况下,经济社会的总需求是指价格、收入和其他经济变量在既定条件下,家户部门、企业部门和政府将要支出的数量。
总需求函数率效应,实际余额效应潜在就业量或充分就业量,潜在产量或充分就业的产量货币中性(重要,在古典供给条件下,名义货币的增加将促使价格水平上升同一比例而实际利率和实际产出不变,将货币存量的变动只导致价格水平的变动而实际产量无一发生变化的这种情况称为货币中性)总供给曲线(在以价格水平为纵坐标,总产量为横坐标的坐标系中,总计函数的几何表示即为总供给曲线。
②总供给曲线反映总供给和价格总水平之间的函数关系。
由于决定供给的价格和成本中的工资在长期中具有灵活性,在短期具有黏性或缺乏弹性,所以总供给曲线分为长期和短期两种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