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子无才便是?女子无才便是德是什么意思?
女子无才便是德是什么意思
无才便是德是封建制度下对于妇女的约束,原话是:女子无才便是德。封建制度的礼教,对于妇女的要求是,从小缠裹脚,长大后成为三寸金莲,要女人从小养成大门不出,二门不迈习惯。
还要尊奉三从四德,即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女子不用学习文化,除了针线活和烧火做饭,其他技能一概不要去学,极大的奴役了女人们的思想。
女子无才便是德什么意思下一句
女子无才便是德下一句为:此语殊为未确。
这句话最开始只有一句,出处已经无从考究,后由明末陈继儒补齐。
整句话有三小句:
眉公曰:丈夫有德便是才,女子无才便是德。此语殊为未确。意思是“丈夫有德便是才,女子无才便是德”的说法是无法确定的,也就是说这句话是不准的。
女子无才便是德,总是让女权运动者恨得牙痒痒的,以为这句话是大男人用来贬损女性的!然而事实非但不是这样,而且完全相反!
本来这句话的上联是“男子有德便是才”,而下联才是“女子无才便是德”!第一句:“男子有德便是才”!这话是希望一个有为的男人,要以德行为主,以才干为辅的意思。这句话是告诫每个男子要以德行为主的意思,而非叫男人不要重视才干。
而下联“女子无才便是德”是劝女子要以德行为主的意思,而非贬辱女人不能有才干。这整个误会是因为错解了“无才”的“无”字所造成的。这个“无”字是动词,是“本有而无之”的意思,也就是“本来有才,但心里却自视若无”的意思。所以“无才”不是真的没有才干,而是“我虽然很有才干,但一点也不自炫其才,依然自视若无”的意思。古代的女子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却拥有过人的才气,还能自视若无,这是非常高尚的德行。
女子无才便是德完整句子
前一句:丈夫有德便是才。
出自明·张岱《公祭祁夫人文》:“眉公曰:丈夫有德便是才,女子无才便是德。此语殊为未确。”
意思是:女子有才能,但不在丈夫面前显露,而是表现得谦卑,柔顺,这才是女子的德行所在。丈夫不能因为妻子对你的尊重,而极尽霸权,失于尊重,应体现男子情怀,互相扶持关怀。
女子无才便是德下一句怎么接
古时候的女子讲究的是三从四德,在家从父出嫁从夫,顺从就是一个女人最好的品德。古代女人跟男人的地位不平等,甚至没有上学读书的机会。因此有了流传甚广的老话美叫做“女子无才便是德”。但事实上,这句话并没有任何贬低女性,不让女性接触知识的意思,而只是被后人给曲解了。
“女子无才便是德”这句最早出自清朝一个名为张岱的文人之手。他在自己的《公祭祁夫人文》中写道:眉公曰:丈夫有德便是才,女子无才便是德。从张岱的文章中可以看出,这句话还不是他原创的,而是一个叫做眉公的人说的,那么这个眉公是何许人也呢?眉公就是陈继儒,他是明朝很有名望的一位文学家,眉公是他的号。
他不仅文采斐然,画技也很高超,是一个书画双绝的大才子。陈继儒是一个不贪慕名利的人,因为文采风流数次被朝廷征召入仕。但他寄情于山水、字画,不愿意落入俗套为功名利禄奔波,因此都被陈继儒以生有顽疾给谢绝了。陈继儒一生闲云野鹤,绝大多数时间都在隐居状态。
有古文专家提出,陈继儒的“丈夫有德便是才,女子无才便是德”这句话,其实应该换一个角度解读。这句话里的“便”字通“辨”字,应该换成“辨”字来解读。这样看的话,这句话的意思就天差地别了。“丈夫有德便是才”,有人认为这句话的意思是一个男人只要品德高尚,有没有才华都无所谓。
但事实上陈继儒的原意应当是:对于一个男人来说,德行远比才华更为重要。只是突出德行的重要性,而不是让男人们不求学。而下半句“女子无才便是德”也不是让女人不求学,他的原意是:对于女人来说,就算是没有才华,只要德行出众也可以。
古人是非常注重一个人的德行的,德行远远胜于才干,这一点也是公认的。若是这样理解陈继儒的意思,那这句话就很能说得通了。古代女人地位虽然低下,但才女也是备受世人认可和推崇的。封建社会也不会因为一个女人才华出众而鄙视她、欺辱她。中国古代的著名才女譬如谢道韫、李清照等,没有人因为她们是女子而小看过她们。
而现代人所理解的“女子无才便是德”,则是被一些腐朽思想的人给曲解了,故意用这句话来束缚女性的自由。在现代社会男女平等,每个人都有同样接受教育的机会,这句“女子无才便是德”也只是出现在一些电影、电视剧中了。只不过在电影电视剧中,这句话仍然被曲解为“身为女子不能有学识”,误解了不少观众。而相比下半句来说,上半句“男子有德便是才”的知名度就低得多了,但事实上这个上半句远比下半句要精辟的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