州吁杀卫桓公-为什么州吁会弑君?

2023-12-01
48 阅读

为什么州吁会弑君

大义灭亲

春秋时期,卫国的州吁(yù)杀死哥哥卫桓(huán)公,自立为国君。

州吁驱使百姓打仗,激起人民不满。他担心自己的王位不稳定,就与心腹大臣石厚商量办法。石厚就去问自己的父亲——卫国大臣石(què),怎样巩固州吁的统治地位。石对儿子说:“诸侯即位,应得到周天子的许可,他的地位就能巩固。”石厚说:“州吁是杀死哥哥谋位的,要是周天子不许可,怎么办?”石说:“陈桓公很受周天子的信任,陈、卫又是友好邻邦。”石厚没等父亲把话说完,抢着说:“你是说去请陈桓公帮忙?”石连连点头。

州吁和石厚备了许多礼物却被陈桓公扣留了。原来,这是石的安排。卫国派人去陈国,把州吁处死。卫国的大臣们认为石厚是石的儿子,应该从宽处理。石就派自己的家臣到陈国去,把石厚杀了。史官认为石杀子是“大义灭亲”。

成语“大义灭亲”,现在指为了维护国家和人民利益,对犯罪的亲属不徇(xùn)私情。

州吁杀卫桓公故事的寓意

寓意众叛亲离,难以成功!

左传鲁隐公三年赏析

卫国公子州吁是卫庄公嬖妾之子,因为庄姜无子,厉妫生孝伯又早死,所以受到庄公的宠爱。

卫国大夫石碏深知宠子的危害,因此劝说卫庄公不要过分宠爱州吁。他首先阐明什么是真正的爱子。真正的爱子,是“教之以义方,弗纳于邪”。接着,提出“六逆”、“六顺”,从正反两个方面,具体说明应该坚持什么、反对什么。

但卫庄公却听不进这种逆耳忠言,继续骄宠州吁,终于酿成卫国公室内讧的严重后果。鲁隐公四年(公元前719年),州吁杀死卫桓公,自立为国君,卫国大乱。

这种宠子致祸的教训,是值得后人记取的。

一句话成语故事

这是一些用一句话概括的成语故事:

画蛇添足:一个人为了抢酒,画完了蛇还要画蛇的脚,最终输了。

井底之蛙:井底的蛙只能看到井口那么大的一片天,比喻见识短浅。

叶公好龙:叶公爱龙,但龙一真身出现,叶公却吓跑了。比喻口头上说爱好某事物,实际上并不真正爱好。

亡羊补牢:羊圈破损,羊儿丢失,及时修补羊圈,还来得及防止再丢失羊儿。比喻出了问题以后采取补救措施,可以防止继续受损失。

守株待兔:守着树桩等待兔子自己撞上树桩,比喻不努力争取,只幻想守株待兔得到意外收获。

狐假虎威:狐狸借着老虎的威势吓跑了百兽,比喻依仗别人的权势来欺压人。

杯弓蛇影:将映在杯中的弓影误认为蛇,比喻疑神疑鬼,自相惊扰。

画龙点睛:原形容梁代画家张僧繇作画的神妙,后多比喻写文章或讲话时,在关键处用几句话点明实质,使内容更加生动有力。

愚公移山:愚公决定挖掉门前的两座大山,使路途变得平坦易行。比喻不怕困难,坚持到底的勇气和毅力。

指鹿为马:指着鹿说是马。比喻故意颠倒黑白,混淆是非。

东周列国志州吁扮演者是谁

东周列国志州吁扮演者是陆军。

《东周列国》通过精心收集考证,复原了两千多年来广为流传的有关春秋时期的典故及成语故事。

州吁出自《东周列国》之《州吁弑君》。

州吁,是卫庄公的儿子。由于备受卫庄公的溺爱,州吁养成了嚣张跋扈、胡作非为的个性。

卫庄公死后,卫桓公继位。

州吁设宴刺死卫桓公姬后宣布:国君暴毙,暂代为君。

分享至:
小草

小草

专注人工智能、前沿科技领域报道,致力于为读者带来最新、最深度的科技资讯。

评论 (0)

当前用户头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