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中唐王勃(山中的古诗?)

2023-12-07
46 阅读

山中的古诗

古诗有:

山 中

〔唐〕王维

? ?荆溪白石出,

? ?天寒红叶稀。

? ?山路元无雨,

? ?空翠湿人衣。

古诗导读:

荆溪的水浅了,露出几块白石来。天气变冷了,山中的红叶也稀少了。山路上本来没有下过雨,可这满山的翠色好像绿得要滴落下来,行人的衣服都要被打湿似的。

其它山中古诗:

1、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____辛弃疾《贺新郎·甚矣吾衰矣》

2、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____杜甫《望岳》

3、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____苏轼《题西林壁》

4、人间万事,毫发常重泰山轻。____辛弃疾《水调歌头·壬子三山被召陈端仁给事饮饯席上作》

5、庐山烟雨浙江潮,未至千般恨不消。____苏轼《庐山烟雨浙江潮》

6、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____李白《望庐山瀑布》

7、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____杜甫《望岳》

8、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____杜甫《望岳》

9、今古长如白练飞,一条界破青山色。____徐凝《庐山瀑布》

10、泰山不要欺毫末,颜子无心羡老彭。____白居易《放言五首·其五》

11、灵山多秀色,空水共氤氲。____张九龄《湖口望庐山瀑布泉 / 湖口望庐山瀑布水》

12、庐山秀出南斗傍,屏风九叠云锦张。____李白《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

山中古诗全文解释

王勃《山中》古诗的意思是长江滚滚我悲叹久留异地,远隔万里内心盼望把家归。

况且正赶上秋风晚间吹起,山山岭岭都只见黄叶纷飞。

原文:

《山中》

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

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

这首抒写旅愁乡思的小诗,诗人在简单的二十个字中,巧妙地借景抒情,表现出一种悲凉浑壮的气势,创造了一个情景交融的开阔的意境。

山中王勃讲解

山中王勃是唐代著名的文学家和政治家,他的作品以豪放激昂、气势磅礴而著称。以下是对山中王勃的简要讲解:

山中王勃(649年-676年),字子安,号山中,是唐代初期的文学家和政治家。他出生于今天的陕西省渭南市,早年曾在宫廷中担任过官职,后来因为政治斗争而被贬谪到岭南地区。

王勃的诗歌作品以豪放激昂、气势磅礴而著称,他的代表作品有《滕王阁序》和《登鹳雀楼》。《滕王阁序》是一篇长诗,描绘了滕王阁的壮丽景色和滕王的英勇事迹,以及对人生短暂和名利虚幻的思考。这首诗以其雄浑豪放的气势和深刻的哲理而被誉为唐代诗歌的巅峰之作。《登鹳雀楼》则是一首描写登高远眺的诗歌,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对人生短暂和世事无常的感慨。

王勃的作品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豪放风格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成为了后来文人的借鉴和追随的对象。他被誉为唐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也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重要人物之一。

古诗《山中》译文

山中 长江悲已滞, 万里念将归。 况属高风晚, 山山黄叶飞。 译文: 长江好似已经滞流, 在为我不停地伤悲, 万里远游之人, 思念着早日回归。 更何况秋风风寒, 傍晚暮气沉沉; 更难耐深山重重, 黄叶在漫山飘飞。 赏析: 这是一首抒写旅愁归思的诗,大概作于王勃被废斥后在巴蜀作客期间。 诗的前半首是一联对句。诗人以“万里”对“长江”,是从地理概念上写远在异乡、归路迢迢的处境;以“将归”对“已滞”,是从时间概念上写客旅久滞、思归未归的状况。两句中的“悲”和“念”二字,则是用来点出因上述境况而产生的感慨和意愿。诗的后半首,即景点染,用眼前“高风晚”、“黄叶飞”的深秋景色,进一步烘托出这个“悲”和“念”的心情。 首句“长江悲已滞”,在字面上也许应解释为因长期滞留在长江边而悲叹。可以参证的有他的《羁游饯别》诗中的“游子倦江干”及《别人四首》之四中的“雾色笼江际”、“何为久留滞”诸句。但如果与下面“万里”句合看,可能诗人还想到长江万里、路途遥远而引起羁旅之悲。这首诗的题目是《山中》,也可能是诗人在山上望到长江而起兴,是以日夜滚滚东流的江水来对照自己长期滞留的旅况而产生悲思。与这句诗相似的有杜甫《成都府》诗中的名句“大江流日夜,客心悲未央”。这里,“长江”与“已滞”以及“大江”与“游子”、“客心”的关系,诗人自己可以有各种联想,也任读者作各种联想。在一定范围内,理解可以因人而异,即所谓“诗无达诂”。 次句“万里念将归”,似出自宋玉《九辩》“登山临水兮送将归”句,而《九辩》的“送将归”,至少有两种不同的解释:一为送别将归之人;一为送别将尽之岁。至于这句诗里的“将归”,如果从前面提到的《羁游饯别》、《别人四首》以及《王子安文集》中另外一些客中送别的诗看,可以采前一解释;如果从本诗后半首的内容看,也可以取后一解释。但联系本句中的“念”字,则以解释为思归之念较好,也就是说,这句的“将归”和上句的“已滞”一样,都指望远怀乡之人,即诗人自己。但另有一说,把上句的“已滞”看作在异乡的客子之“悲”,把这句的“将归”看作万里外的家人之“念”,似也可通。这又是一个“诗无达诂”的例子。 三四两句“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写诗人在山中望见的实景,也含有从《九辩》“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遥落而变衰”两句化出的意境。就整首诗来说,这两句所写之景是对一二两句所写之情起衬映作用的,而又有以景喻情的成分。这里,秋风萧瑟、黄叶飘零的景象,既用来衬映旅思乡愁,也可以说是用来比拟诗人的萧瑟心境、飘零旅况。当然,这个比拟是若即若离的。同时,把“山山黄叶飞”这样一个纯景色描写的句子安排在篇末,在写法上又是以景结情。南宋沈义父在《乐府指迷》中说:“结句须要放开,含有余不尽之意,以景结情最好。”这首诗的结句就有宕出远神、耐人寻味之妙。

《山中》出自哪个朝代和作者

《山中》是唐代诗人王勃创作的一首五绝,作于作者被废斥后客居巴蜀期间。

此诗抒发了作者久滞异地,渴望早日回乡的思想感情。起句“长江悲已滞”既写景,又抒情,情因景起,景又生情;次句“万里念将归”紧承首句,具体抒发远游思归的悲苦心境;第三句转为写物候,承接上两句含义,在深秋寒风飒飒之夜令人感伤不已;结句“山山黄叶飞”写深秋的景象,强调了诗人所处的环境,突现了人物的形象和心情。全诗语言洗练,情景交融,塑造了一个天涯游子的典型形象,其丰富的意象渲染了悲凉的氛围,衬托出诗人久客思归的凄苦心境。山中 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白话译文 长江向东滚滚而去,我也在外只留太久。故乡远隔万里,令我时时思念。何况秋风已经劲吹,山山飘零枯黄秋叶。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唐高宗咸亨二年(672),是王勃旅蜀后期时的作品。总章二年(669)王勃入蜀,在《入蜀纪行诗序》里他写道:“五月癸卯,余自长安观景物于蜀,遂出褒斜之隘道,抵岷峨之绝经。”在游《游山庙序》里也说:“吾之有生,二十载矣,雅厌城阙,酷嗜江海。”表面看他离开长安的态度似乎很洒脱,而内心是很复杂的。被逐出沛王府后,他无所事事,本想借着蜀地山水名胜以消解胸中的积愤。实际上,南国物候也为诗人增添了不少的乡思和烦忧。王勃(649~676),唐代诗人,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麟德初应举及第,曾任虢州参军。后往海南探父,因溺水受惊而死。少时即显露才华,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以文辞齐名,并称“初唐四杰”。他和卢照邻等皆企图改变当时“争构纤微,竞为雕刻”的诗风(见杨炯《王子安集序》)。其诗偏于描写个人生活,也有少数抒发政治感慨、隐寓对豪门世族不满之作,风格较为清新,但有些诗篇流于华艳。其散文《滕王阁序》颇有名。原有集,已散佚,明人辑有《王子安集》。

分享至:
小草

小草

专注人工智能、前沿科技领域报道,致力于为读者带来最新、最深度的科技资讯。

评论 (0)

当前用户头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