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权的身份-三国五常真实身份?

2023-12-09
27 阅读

三国五常真实身份

三国五常指的是马老大字伯(孟)常,马老二字仲常,马老三字叔常,马老四字季常,马老五字幼常。兄弟五人,人称“马氏五常”。

马良季常,记得最清楚的是“马氏五常,白眉最良”这句褒奖他的话,乃刘备领荆州时跟随刘备并为其效力。刘备进取西蜀,马良被任为左将军掾,辅助关羽驻守荆州。

后出使吴国,为孙权所敬重。刘备东伐时,以侍中身份招纳了武陵五溪少数民族。先主兵败彝陵,“良亦遇害”,估计和张南、傅彤等一样死于战场上,死时三十六岁。

马谡字幼常,和其兄一起从事刘备,虽得诸葛亮赏识,刘备却不怎么欣赏他,谓之“言过其实,不可重用”。孔明南征时,采纳了马谡的建议:以心服人,几番放了孟获以服南蛮。但是在第一次北伐中,马谡初上战场推测失误,导致街亭兵败,回蜀后被处死,年三十九。

先不论马谡街亭之败,他起码是“才器过人,好论军计”。对于马良,陈寿评曰“马良贞实,称为令士”。两兄弟皆有过人之才,更何况有言“兄弟五人,并有才名”,说的就是马家五兄弟。

三国孙权的谋士和武将

孙权手下著名的谋士和武将有:

1、周瑜。

周瑜少与孙策交好,21岁起随孙策奔赴战场平定江东,后孙策遇刺身亡,孙权继任,周瑜将兵赴丧,以中护军的身份与长史张昭共掌众事。孙权称赞周瑜有“王佐之资",范成大誉之为“世间豪杰英雄士、江左风流美丈夫”。

2、甘宁。

由于周瑜、吕蒙的推荐,孙权对甘宁十分器重,对待他如原来那些老臣一般。甘宁心情愉快,立即向孙权献计,甘宁的这个意见与鲁肃此前提出的意见,竟然不谋而合。孙权很赞赏这个意见,更加坚定了用兵的决心。

3、张昭。

东汉末年,张昭为避战乱而南渡至扬州。孙策创业时,任命其为长史、抚军中郎将,将文武之事都委任于张昭。孙策临死前,将其弟孙权托付给张昭,张昭率群僚辅立孙权,并安抚百姓、讨伐叛军,帮助孙权稳定局势。

4、鲁肃。

建安五年(200年),鲁肃率领部属投奔孙权,为其提出鼎足江东的战略规划,因此得到孙权的赏识。赤壁大战后,鲁肃常被孙权比作东汉开国元勋之首——邓禹。孙权专门为鲁肃而设立赞军校尉一职。

5、黄盖。

初平元年(190年),孙坚举义兵,黄盖跟随了他。孙坚南向击败山中草寇,北往击败董卓,于是任命黄盖为别部司马。初平二年(191年),孙坚战死,黄盖先后追随孙策、孙权,披甲转战南北,冒死攻城略地。

孙权吕蒙鲁肃之间的关系

孙权为君主,鲁肃与吕蒙为臣下,两人私下是朋友关系,鲁为谋臣,吕为武将,三人之间发生过一个历史典故“孙权劝学”。

孙权(182-252)字仲谋,吴郡富春县(今浙江富阳)人。三国时期吴国的开国皇帝,公元229-252年在位。传说是中国兵法家孙武后裔。长沙太守孙坚次子,幼年跟随兄长吴侯孙策平定江东,200年孙策早逝,孙权继位为江东之主。208年,孙权与刘备联盟,并于赤壁击败曹操,天下三分局面初步形成。219年孙权自刘备手中夺得荆州,使吴国的领土面积大大增加。222年孙权称吴王,229年称帝,正式建立吴国。

吕蒙(178—219),三国汝南富陂(现在安徽省阜南县东南)人,字子明。少依孙策部将邓当,当死,代领其部属。从孙权攻战各地,任横野中郎将。后随周瑜、程普等大破曹操于赤壁。初不习文,晋中之窗后听从孙权劝告,多读史书、兵书,鲁肃称其“学识英博,非复吴下阿蒙”。鲁肃卒,代领其军,袭破蜀将关羽,占领荆州。不久病死。

鲁肃(172年—217年),字子敬,临淮东城(今安徽定远)人,三国时期东吴著名战略家、政治家、外交家。早年袁术闻其名,请为东城长,鲁肃看袁术定不能成就霸业,便经周瑜的推荐,成为孙权的参谋,很早就为孙权谋划了成就帝业的战略计划,深受孙权器重。赤壁战前,鲁肃在联合刘备、劝说孙权抗曹等方面都起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并在之后协助周瑜取得赤壁之战的胜利。赤壁战后,鲁肃从大局考虑,又劝说孙权将荆州借给刘备,继续巩固孙刘联盟。周瑜去世后,鲁肃接任他的位置,负责处理荆州事务。建安二十二年(217),鲁肃去世,年仅46岁,孙权亲自为鲁肃发丧,诸葛亮也为其发哀。

分享至:
小草

小草

专注人工智能、前沿科技领域报道,致力于为读者带来最新、最深度的科技资讯。

评论 (0)

当前用户头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