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兵秣马-厉兵秣马是什么意思?
厉兵秣马是什么意思
厉兵秣马是一种军事战略,源于古代中国战争理论。它的含义是,在战争即将爆发之际,必须加强对军队的训练和装备,使士兵达到足以应对战争的能力,以达到必胜的目的。厉兵即指军队要紧密团结一致,加强纪律训练,提高战斗力,为战争做好充分的准备。
而秣马则是指要加强对马匹的饲养和训练,保证军队在战争中的运输和机动能力。
这种战略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扩大了一个国家在外交议题中的谈判实力。
在那些军队高度训练、武器装备先进的国家或地区,一旦遭受威胁,其对手在野外及地面中心很难取胜。
因此,厉兵秣马的思维以及打好战争的能力是非常重要的,这是确保国家安全和尊严的基础。
厉什么什么马的成语
厉兵秣马【注音】 lì bīng mò mǎ【解释】 磨好兵器,喂饱战马。形容准备战斗,也比喻事前做好准备工作。厉:通“砺”,磨。兵:兵器。秣:喂牲口。【出处】先秦·左丘明《左传·僖公三十三年》:“郑穆公使视客馆,则束载、厉兵、秣马矣。”
秣什么意思
秣,汉字,形声。从禾,末声。本义是喂马的谷饲料,同本义(如干草、植物、谷草)。
基本解释:
1、 牲口的饲料。
形声。从禾,末声。本义:喂马的谷饲料。
骥病思偏秣。——唐·杜甫《敬简王明府》。
七日刍秣之式。——《周礼·天官》。
2、喂牲口。
之子于归,言秣其马。——《诗·周南·汉广》。
郑穆公使视客馆,则束载,厉兵,秣马矣。——春秋·左丘明《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厉兵秣马:汉语的一则成语,出自《左传·僖公三十三年》:“郑穆公使视客馆,则束载厉兵秣马矣。”(厉:同“砺”,磨;兵:兵器;秣:喂牲口。)也作“秣马厉兵”“砺戈秣马”。意思是把兵器磨快,把战马喂饱,形容做好战备,也比喻事前做好准备工作。其本身结构为联合式,在句子中可作谓语等
兵什么古义
①<名>兵器;武器。《殽之战》:“束载、厉兵、秣马矣。”《过秦论》:“斩木为兵,揭竿为旗。”②<名>军队;士兵。《谋攻》:“不战而屈人之兵。”③<名>战争;军事。《论积贮疏》:“兵旱相乘,天下大屈。”《教战守策》:“昔者先王知兵之不可去也。”④<名>战略。《谋攻》:“战上兵伐谋。”
出征的战马古诗
木兰抱杼嗟,借问复为谁。 欲闻所戚戚,感激强起颜。
老父隶兵籍,气力日衰耗。岂足万里行,有子复尚少!
胡沙没马足,朔风裂人肤。老父旧羸病,何以强自扶?
木兰代父去,秣马备戎行。易却纨绮裳,洗却铅粉妆。
驰马赴军幕,慷慨携干将。朝屯雪山下,暮宿青海旁。
夜袭燕支虏,更携于阗羌。将军得胜归,士卒还故乡。
父母见木兰,喜极成悲伤。木兰能承父母颜,却卸巾帼理丝黄。
昔为烈士雄,今复娇子容。
亲戚持酒贺,父母始知生女与男同。
门前旧军都,十年共崎岖。本结兄弟交,死战誓不渝。
今者见木兰,言声虽是颜貌殊。
惊愕不敢前,叹重徒嘻吁。世有臣子心,能如木兰节,忠孝两不渝,千古之名焉可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