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国历(什么是国历?)

2023-12-15
23 阅读

什么是国历

是指中国传统上使用的夏历。

由来

中国从辛亥革命后即自民国元年采用格列历,故又名曰“国历”。为与中国旧历相对称,故又名曰“新历”。1949年正式规定公元纪年。

1949年后,大陆官方不再使用国历一词,但在台湾地区仍在使用。

公历是国际通用的历法,又称格列历,属于阳历的一种,常直接称为阳历。“阳历”又名“太阳历”,系以地球绕行太阳一周为一年。格列历为西方各国所通用,故又名“西历”。我国从辛亥革命后即自民国元年采用格列历,故又名曰“国历”。为与我国旧有之历相对称,故又名曰“新历”。1949年正式规定公元纪年。

格列历前身是儒略历,1582年罗马天主教教宗格列高利十三世把全面儒略历1582年10月4日的下一天定为格列历10月15日,中间销去10天。同时修改了儒略历置闰法则。

地球绕太阳一周实际为365.24219天(太阳年),按一年365天计算,每年少0.24219天,每隔4年少0.96876天,每隔400年则少96.876天,因此,400年中需置97个闰年。闰年在2月末加上一天全年366天。这样经过3333年才有一天的误差。

年有三种:地球绕日一周,历三百六十五日六小时九分九秒,谓之“恒星年”;太阳过近地点循黄道东行一周,复过近地点,历三百六十五日六时十三分四十八秒,谓之“近点年”;太阳过春分点,循黄道东行一周,复过春分点,历三百六十五日五小时四十八分四十六秒,谓之“回归年”,亦称“岁实”。

因二分点(春分点秋分点)每年沿黄道向西逆行约五十秒,故回归年较恒星年之时间为短,相差二十分二十三秒,谓之“岁差”。此三种年之时间不同,欲使每年之节气寒暑不变,故取回归年为制历之年。

国历什么意思

国历:

拼音:

[ guó lì ]

释义:

1.国运。南朝 梁 江淹《萧骠骑让豫司二州表》:“臣闻国历惟燿,则藩伯缉其才;朝纬伊序,则方率司其度。” 2.由国家规定和采用的历法,一般指阳历。鲁迅《书信集·致章廷谦》:“在去年十二月卅一日的来信未到之前两天,即‘国历’一月一日上午……当蒙留下‘明前’与‘旗枪’各一包无误。”夏丏尊 叶圣陶《文心》七:“民众在激昂的情绪中过了国历的新年,又到了废历的年边。”

国历是什么

是指中国传统上使用的夏历。

由来

中国从辛亥革命后即自民国元年采用格列历,故又名曰“国历”。为与中国旧历相对称,故又名曰“新历”。1949年正式规定公元纪年。

国历与农历的区别

国历就是农历,也叫阴历、农历、黄历、夏历;农历是按照月亮的运动规律适当考虑太阳运行规律制定的,所以叫阴历;实际上在中国有两种纪年历法,一是我们通常使用的农历,但实际上农业使用和参考的历法是‘二十四节气’,二十四节气与农历有联系也有区别,他是从立春开始到下一个立春结束,那也是一个完整的年,而二十四节气的‘年’,则完全是依照太阳运行规律制定的,应当说是‘阳历’历法之一。

公历也称阳历不是我国的历法,是西方的历法,阳历基本是一部太阳历,并不考虑月亮的运行规律。

国历和农历有什么区别

历法依据不同:现行的国历属于公历(阳历的一种),而农历是一种阴阳合历。

历法规则不同:现行国历是以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运动周期为基础而制定的历法。而农历根据月相的变化周期,每一次月相朔望变化为一个月;并把一个太阳回归年划分为24段,形成二十四节气。通过参考太阳回归年,设置闰月使其平均历年与回归年相适应。农历融合阴历与阳历形成为一种阴阳合历历法。

国历指的是一个国家的通用历法,中国传统上使用的夏历,即干支历,后来融合农业生产而形成了农历。中国从辛亥革命后即自民国元年采用阳历,故又名曰“国历”。为与中国旧历相对称,故又名曰“新历”。1949年正式规定公元纪年。

分享至:
小草

小草

专注人工智能、前沿科技领域报道,致力于为读者带来最新、最深度的科技资讯。

评论 (0)

当前用户头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