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受长缨的意思(领缨请战的意思?)
领缨请战的意思
意思是:主动请求承担先锋任务。
其中“缨”本来是红缨枪上的装饰物红绳,在成语“主动请缨”里代表武器 。古时也有前锋缨绶,为军队前锋部队的象征。
出处:《汉书·终军传》:“南越与汉和亲,乃尰军使南越说其王,欲令入朝,比内诸侯。军自请,愿受长缨,比羁南越而致之于阙下。”
长缨缚苍龙的典故
典故是“终军请缨”,出自东汉班固《汉书·终军传》。
典故内容:汉武帝时,南越与汉朝和亲,皇帝就派终军出使南越,去说服南越王,想让南越王来朝拜,作汉王朝的诸侯国。终军主动请求说:“我希望得到一根长绳子,一定捆住南越王把他弄到朝廷来。”于是终军前往游说南越王。
南越王听信了终军的话,并且答应举国附属汉朝。南越宰相吕嘉不愿归顺汉朝,便发兵攻击南越王以及出使南越的汉朝使者,南越王和汉朝使者都被杀了。终年死时年仅二十多岁,所以世人称他为“终童”。
后以此典故指主动担当重任,建功报国。
“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出自现代毛泽东的《清平乐·六盘山》,意思是今天我长绳之武装紧握手中, 哪一天才会将那蒋家狂龙捆缚?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1935年8月,毛泽东主席粉碎了张国焘分裂红军的路线后,率红一方面军继续向陕北根据地挺进。9月中旬,红军攻克天险腊子口,奇迹般越过岷山草地,进入甘肃南部。
10月7日,红军在宁夏六盘山的青石嘴,又击败了前来堵截的敌骑兵团,扫清了阻碍,摆脱了追敌,当天下午,一鼓作气,翻越了六盘山。此词即是作者翻越六盘山时的咏怀之作。
诗词赏析
“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是直接抒情,意思是长征胜利了,革命的主动权已掌握在中国共产党手中,“缚住苍龙”只是个时间早晚的问题。
这两句形式上虽是问句,但却铿锵有力,踌躇满志。一方面照应上片“不到长城非好汉”句意,正面表明红军北上抗日的决心;另一方面也表现出毛泽东在长征胜利后的战略思考和对革命前景的展望。
长征胜利了,但新的战斗又将开始了。红军这支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人民军队,必将打败日本帝国主义,消灭国民党反动派,夺取全国的胜利。诗人也英明地预见到革命必胜的光辉前景,展现了诗人的高瞻远瞩和必胜的信念。
全句虽以设问作结,并非表示对抗日终将取得最后胜利有什么疑问,而是表示出红军迫不及待、渴望杀敌的急切心情。
等终军之弱冠是何义
终军:据《汉书·终军传》,终军字子云,汉代济南人。武帝时出使南越,自请“愿受长缨,必羁南越王而致之阙下”,时仅二十余岁。弱冠,古人二十岁行冠礼,表示成年,称“弱冠”。等终军之弱冠的意思: 和终军一样年已二十一。
弱冠请缨是什么意思
意思就是主动请求担当重任!这个词儿最初是用来形容西汉时期的年轻有为的“学霸级人物”——终军!?
元鼎四年南越王赵婴齐去世,其子赵兴继位。汉武帝想趁此派使者出使南越,劝说南越王归朝,实现统一大业。赵兴的母亲樛氏是汉朝女子,在汉朝之时有个情夫安国少季。借着二人的关系,汉武帝觉得派安国少季出使南越,成功的几率也会大一点。终军听说要出使南越,又再一次请求出使南越:“愿受长缨,必羁南越王而致之阙下。”
终军与安国少季一同抵达南越国,在樛氏的帮助下,终军说服南越王与汉朝达成协议。三年一朝见,取消与汉朝的边关守卫。举国内属汉朝。汉武帝听到消息以后,很是高兴。赐给南越国王和大臣官印和绶带,并命令终军等人继续留在南越,安抚南越王君臣。
终军请缨典故
终军请缨,中国古代典故。出自东汉班固《汉书·终军传》,西汉武帝朝,南越(今广东、广西及越南北部)割据政权尚未完全归附,他又自请出使南越,表示“愿受长缨,必羁南越王而致之阙下。”(“请缨”一词即典出于此)。
至南越后,他说服南越王臣服汉朝,但南越丞相吕嘉极力反对,发兵攻杀南越王及汉使者,终军亦被杀。死时年仅20余岁,世人称之为“终童”。后以此典故指主动担当重任,建功报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