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黜陟是什么意思-范仲淹主持的改革叫什么?
范仲淹主持的改革叫什么
范仲淹主持的改革叫做庆历新政。
庆历新政是指中国北宋宋仁宗庆历(1041年-1048年)年间进行的改革。宋仁宗时期,官僚队伍庞大,行政效率低,人民生活困苦,辽和西夏威胁着北方和西北边疆,社会危机日益严重。
庆历三年(1043年),范仲淹、富弼、韩琦、杜衍同时执政,欧阳修、蔡襄、王素、余靖同为谏官。范仲淹向仁宗上《答手诏条陈十事疏》,提出“明黜陟、抑侥幸、精贡举、择官长、均公田、厚农桑、修武备、减徭役、推恩信、重命令”等10项以整顿吏治为中心的改革主张。显然,其绝大部分措施皆针对吏治,意在限制冗官,提高效率,并藉以达到节省钱财的目的。欧阳修等人也纷纷上疏言事。仁宗采纳了大部分意见,施行新政。诏中书、枢密院同选诸路转运使和提点刑狱;规定官员必须按时考核政绩,以其政绩好坏分别升降。更荫补法,规定除长子外,其余子孙须年满15岁、弟侄年满20岁才得恩荫,而恩荫出身必须经过一定的考试,才得补官。又规定地方官职田之数。庆历四年(1044年),更定科举法。另外,还颁布减徭役、废并县、减役人等诏令。
由于新政触犯了贵族官僚的利益,因而遭到他们的阻挠。次年(1045年)初,范仲淹、韩琦、富弼、欧阳修等人相继被排斥出朝廷,各项改革也被废止,这次改革虽然失败,却为后来的王安石变法拉开了序幕。
明的组词
明径、知人之明、明字、明瓦、明熀熀、明火持杖、子明、清明、山明水秀、明丽、明靡、淑明、松明火把、树明、眉目分明、明烛天南
痛抱丧明、一晦一明、聪明睿达、昧明、眼明心亮、明禋、明弃暗取、陟明、休明、明齐日月、明察秋毫、宣明、明祇、明亮亮、储明
识明智审、明选、丧明、通明、聪明英毅、究明、明心见性、霞明、明视、明晦、极明、松明火、贞明、明遰、明允、莫明其妙、明朝、明吏、精明强干
明导、明验、考绩幽明、明诫、是非分明、恩怨分明、明眼、明祠、明镜高悬、明悟、不明事理、明颩颩、明社、马明菩萨、光明洞彻
明离、明惠、明月、明据、泉明、黜幽陟明、淡泊明志、微明、若明若暗、明霞、明悊、明滴溜、明明庙谟、慈明无双、明规、眼明、谦明
近卫声明、明主、明争暗斗、明眸善睐、察察为明、深切着明、明旦、归纳证明、夜明表、高明远识、直接证明、明渠、洞明、明白人、朱明节、明齍、明政、明言、明说
沈明、明训、晢明、申明、溜明、流明、言明、明义、东园温明、旁明、明盘、明准、五明马、不明底蕴、明朗朗、文明小史、明黠
与欧阳修共同推行万历新政的是谁
范仲淹、富弼、韩琦、杜衍、欧阳修、蔡襄、王素、余靖。
范仲淹向仁宗上《答手诏条陈十事疏》,提出“明黜陟、抑侥幸、精贡举、择长官、均公田、厚农桑、修武备、减徭役、推恩信、重命令”等10项以整顿吏治为中心,意在限制冗官,提高效率,并藉以达到节省钱财的改革主张。欧阳修等人也纷纷上疏言事。仁宗采纳了大部分意见,施行新政。
诏中书、枢密院同选诸路转运使和提点刑狱;规定官员必须按时考核政绩,以其政绩好坏分别升降。更荫补法,规定除长子外,其余子孙须年满15岁、弟侄年满20岁才得恩荫,而恩荫出身必须经过一定的考试,才得补官。又规定地方官职田之数。
园字的偏旁是什么
园的部首是"口",名称:方匡儿(fāngkuàngr) 。
1、部首是"口"的字都是全包围的字,比如:团、围、国、因、圆等。
2、园,拼音:yuán,部首:口,总笔画:7。
3、释义:
(1)种植蔬果花木的地方。
(2)原指别墅游息之所,现指供人游玩、娱乐的公共场所。
(3)旧指历代帝王以及亲王、妃嫔、公主之墓。
4、组词:园艺、公园、园陵。
5、造句:
(1)小明很喜爱园艺,一个人在自家的后院乐此不疲地重复
吏部,户部,工部,兵部,礼部,刑部都是管什么的
以上所说,统称为“六部”,其实在周朝时期就有设立这些行政机构,隋唐时期发展为了三省六部,三省中的尚书省的职责是统领六部,从隋唐开始到宋朝,六部一直是最高的机构,而六部也是各有各的职责,发挥着各自的作用,在每部之下还设有四司。
我们先来说吏部,吏部是文职官员,其职责非常重要,在很多朝代吏部都是排第一的。其下有四司,分别为考功司、吏部司、司封司、司勋司,考功司工作内容是绩效考核,吏部司是四司之首,负责文官的一切赏赐、晋升、官爵。归根结底,吏部就是对天下文官的掌管,相当于如今的人事部。
户部周代时称为民曹;三国置左民尚书负责财政;东晋时期又设左户尚书,管户籍;隋朝初期称之为度支部,后改为民部;唐太宗时期,因名讳改为户部。其主要职责是掌管户籍、财政,明清时期,户部掌管着全国上下所有的财政事宜,相当于民政、财政部。
工部最初设立于西魏,起源于周代的冬官,冬官掌管的是工程,通俗点就是包工头。隋朝时期的工部掌管的就比之前的多了,比如屯田、水利、工程、交通等等。清朝时期,工部则管理了全国的的所有工程,土木工程、水利工程、机器工程、金融货币等等,光绪时期,工部被划入了商部,称为农工商部。
兵部涉及了军事,其主要职责是任免武官,以及掌管军中事宜,比如军令、士兵、兵籍、武器等等。其实兵部一开始并不涉及军事,直到曹魏的时候才设立五兵,唐朝时兵部又改名为武部,明朝之初,兵部掌军政,清朝时期所有军权回归到皇帝手中,兵部也改为陆军部后增加海军部。其实说白了,古代的兵部就相当于现在的国防部。
礼部是在北魏时设立的,在六部之中,礼部属于比较鸡肋的一种。它负责的是文化方面,比如礼仪、乐器、宗教信仰、民族、学校等。当然,礼部还有另一种职能就是外交,接待外国使者。礼部相当于教育部、外交部。
刑部呢相当于现在的公安、法院、检察院,也就是一个司法部门。古代时,每个朝代刑部职责相差都很大,管的事务也比较多,比如制订刑罚、受理案件等等。在刑部之下还有十七清吏司,这都是按省区任命的,掌管不同地区的刑名案件。此外还有提牢厅、督捕司、赎罪处等等,职责不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