怒从心头起?“怒从心头起,恶向胆边生”是什么意思?
“怒从心头起,恶向胆边生”是什么意思
读音:【nù cóng xīn tóu qǐ,è xiàng dǎn biān shēng】
含义:比喻愤怒到极点就会胆大得什么事都干得出来。也泛指恼怒到极点。
来自:《五代史平话》:“朱温未听得万事俱休,才听得后,怒从心上起,恶向胆边生。”
原句:怒从心头起、恶向胆边生,睁开眉下眼,咬碎口中牙。
恨从心头起恶从胆边生全文
恨从心头起,恶从胆边生的全文应该是:怒从心头起、恶向胆边生,睁开眉下眼,咬碎口中牙。是一句汉语俗语,意思是比喻愤怒到极点就会胆大得什么事都干得出来。也泛指恼怒到极点。
成语 :怒从心头起,恶向胆边生。
〖出处〗《五代史平话》:“朱温未听得万事俱休,才听得后,怒从心上起,恶向胆边生。”
火从心头起怒向胆边生的意思
“火从心上起,怒向胆边生”,谚语,意思是形容怒火陡起,胆量倍增。
中文名
火从心上起,怒向胆边生
类别
谚语
出处
《封神演义》九:“纣王日:‘既拿了逆子,不须见朕,速斩首午门正法,收尸七里葬回旨。’……殷、雷二将奉行刑旨意,速出午门来。黄飞虎一见,火从心上起,怒向胆边生,站立午门正中,阻住二将。”[1]
怒从心中起恶从胆边生出处
1 怒从心中起、恶从胆边生是指人的情绪和行为的起源。2 这个成语的出处可以追溯到《庄子·养生主》:“心生于物,死于物,机在目不见,名曰‘心’。胆生于心,死于心,机在胸中,名曰‘胆’。恶由所生,生于心,发于机,名曰‘恶’。怒由所起,起于胆,发于色,名曰‘怒’。”3 这个成语的意思是要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不要让怒气和恶念掌控自己,从而保持平静和理智。
愤怒的四字成语有哪些
恨之入骨、横眉怒目、怒目而视、发指眦裂、咬牙切齿。一、恨之入骨白话释义:也说恨入骨髓。痛恨到了极点。出处:《东周列国志》十七回:“蔡哀侯始知中了息侯之计,恨之入骨。”朝代:明末作者:小说家冯梦龙译文:蔡哀侯知道中了息侯的计谋之后,对之痛恨到了极点。
二、横眉怒目白话释义:怒视的样子。多用来形容强横或强硬的神情。出处:《儿女英雄传》第二十一回:“早进来了横眉怒目,挺胸凸肚的一群人。”朝代:清代作者:文康翻译:早上进来了横眉怒目,挺胸凸肚的一群人。
三、怒目而视白话释义:睁圆了眼睛瞪视着。形容正要大发脾气的神情。出处:《水浒传》:“林冲、杨志怒目而视。有欲要发作之色。”朝代:明作者:施耐庵翻译:林冲、杨志发怒眼睛看。有打算要发作的脸色。
四、发指眦裂白话释义:发指:头发直竖;眦裂:眼眶裂开。头发向上竖,眼睑全张开。形容非常愤怒。出处:《史记·项羽本记》:“头发上指,目眦尽裂。”朝代:西汉作者:司马迁翻译:头发直竖起来,眼眶都要裂开了。
五、咬牙切齿白话释义:由于极端愤怒或忍住极大的痛苦而咬紧牙齿。出处:《勘头巾》第二折:“为甚事咬牙切齿,唬得犯罪人面色如金纸。”朝代:元作者:·孙仲章译文:为这些事咬牙切齿,是那些犯人面色恐惧的发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