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参杀什么成语(包含秦和曾的成语?)

2023-12-20
16 阅读

包含秦和曾的成语

有哪些?有两个成语,分别是“秦晋之好”和“曾参杀越”。其中,“秦晋之好”源于《史记·魏公子列传》,是形容两个实力相当、地位相当的政治势力互相配合、互相利用,达到双赢的合作关系。这个成语的含义已经远远不局限于秦和晋两个国家的关系,而是泛指不同势力在相互竞争之中,通过互相合作,达到各自目标的局面。而“曾参杀越”则源于《吕氏春秋》中的故事,讲述了曾参率领一支兵队,趁着越国国王出征匡产之时,趁虚攻打越国并斩杀越国国王的故事。这个成语的含义是强调敢于积极进攻、趁势而为的策略。

曾字开头的成语

曾几何时:曾:曾经;几何:若干、多少。才有多少时候。指没过多久。曾经沧海:曾经:经历过;沧海:大海。比喻曾经见过大世面,不把平常事物放在眼里。曾无与二:独一无二,没有比得上的。曾不惨然:竟不觉得惨痛。曾母投杼:指曾参的母亲听到“曾参杀人”的传闻接连三次,便信以为真,投杼而走,谓流言可畏。曾参杀人:比喻流言可畏。

曾子杀猪的例子用一个成语概括

曾子杀猪的故事后来演变为“言而必行”这个成语。

曾子,名参,孔子的得意门生。

儒家思想就是孔丘通过曾参传给嫡孙子思,再传给孟轲,形成孔孟之道的,所以曾参被儒家尊为“宗圣”。

曾子杀猪取信于子的教子故事,在我国广为流传。

有一天,曾参的妻子要到集市上去,儿子哭、闹着要跟去。

曾妻戏哄儿子说:“好乖乖,你别哭,你在家里等着,妈妈回来杀猪炒肉给你吃。

”儿子听说有肉吃,变更不随母亲去了。

曾参的妻子从街上回来,只见曾参拿着绳子在捆猪,旁边还放着一把雪亮的尖刀,正准备杀猪呢!曾参的妻子一见慌了,赶快制止曾参说:“我刚才同孩子说着玩的,并不是真的要杀猪呀!你看你怎么当真了?”曾参语重心长地对妻子说:“你要知道孩子是欺骗不得的。

孩子小,什么都不懂,只学会父母的样子听父母的教训。

今天你要是这样欺骗孩子,就等于教他说假话和欺骗别人。

再说,今天你要这样欺骗孩子,孩子觉得母亲的话不可靠,以后你再讲什么话,他就不会相信了,对孩子进行教育也就苦难了。

你说这猪该不该杀呀?” 曾妻听了丈夫的一席话,后悔自己不该和孩子开那个玩笑,更不该欺骗孩子。

既然答应杀猪给孩子吃肉,就说到做到,取信于孩子。

于是丈夫和妻子一起动手杀猪,为孩子烧了一锅香喷喷的猪肉。

儿子一边吃肉,一边向父母投去了信任和感激的目光。

父母的言行直接感染了孩子。

一天晚上,曾子的小儿子刚睡下又突然起来了,从枕头下拿起一把竹筒向外跑。

曾子问他去干什么?孩子说,这是我从朋友那么借来的书简,说好了,今天还得,再晚也要还人家,不能言而无信啊!曾子笑着把儿子送出了门。

曾子杀猪是出自哪个成语故事

曾子杀猪是一则典故,并非出自成语故事,而是出自《韩非子·外储说左上·说六》。

【原文】

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女还,顾反为女杀彘。”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以成教也。”遂烹彘也。

【译文】

曾子的妻子上集市去,小儿子跟在后面哭泣。孩子母亲说:“你回去,等我回来给你杀个猪吃。”她去集市回来,曾子打算抓猪来杀。妻子阻止说:“不 过是和小孩开玩笑罢了。”曾子说:“小孩可不是开玩笑的对象。小孩没什么才智,要靠父母作出样子才会跟着学,完全听从父母的教诲。现在你欺骗了他,也就是 教儿子学会骗人。做母亲的欺骗孩子,孩子就不相信母亲了,这不是进行教育的方法。”于是就把猪杀掉煮了。

曾子杀彘这个成语讲的什么道理

为了做好一件事,哪怕对孩子,也应言而有信,诚实无诈,身教重于言教,用自己的行动做表率。曾子的妻子哄孩子说,如果不闹着跟她上集市,回来就为他杀一头猪做红烧猪蹄,曾子为了不欺骗孩子,真的杀了一头猪。

分享至:
小草

小草

专注人工智能、前沿科技领域报道,致力于为读者带来最新、最深度的科技资讯。

评论 (0)

当前用户头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