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银票面额-古代银票面额都有哪些?

2023-12-26
60 阅读

古代银票面额都有哪些

银票面额有一两、三两、五两、十两、五十两共五种。北宋的“银票”是中国也是世界上最早的银票。

元朝以使用银票为主,明初承元制,明太祖洪武年间发行的“大明宝钞”用桑皮纸为钞料,一贯钞高一尺、宽六寸,是中国最大的银票。清初不印制银票,后由于国家困难,印发“户部银票”,简称“官票”。以后又发行“大清宝钞”,简称“宝钞”。

古代银票最小的金额是多少

一两白银。

银票由商人自由发行。北宋初年,四川成都出现了专为携带巨款的商人经营现钱保管业务的“银票铺户”。存款人把现金交付给铺户,铺户把存款人存放现金的数额临时填写在用楮纸制作的卷面上,再交还存款人,当存款人提取现金时,每贯付给铺户30文钱的利息,即付3%的保管费。这种临时填写存款金额的楮纸券便谓之“银票”。这时的“银票”,只是一种存款和取款凭据,而非货币。

“官银票”发行初期,其形制是仿照民间“私交”,加盖本州州印,只是临时填写的金额文字不同,一般是一贯至十贯,并规定了流通的范围。宋仁宗时,一律改为五贯和十贯两种。到宋神宗时,又改为一贯和五百文两种。

咸丰三年(1853年)印制了清王朝建立以来的首种银票户部官票。此次发行的户部官票,以银两为单位,分一两、三两、五两、十两、五十两五种。

古代的银票值多少银两

1银票=1银两

古代的银票就一张纸而已,那么我们也不禁疑惑,只有一张纸的话那么为何没人造假呢?直到科学家们进一步了解后,才发现原来银票上有一号字,是无法造假的。

对于大笔数额交易的不方便,官府和商人们对于此事,也有了一个比较完美的解决。他们发明出了银票,银票多为大额的面值。

1银票等于多少银两

1银票=1银两

古代的银票就一张纸而已,那么我们也不禁疑惑,只有一张纸的话那么为何没人造假呢?直到科学家们进一步了解后,才发现原来银票上有一号字,是无法造假的。

对于大笔数额交易的不方便,官府和商人们对于此事,也有了一个比较完美的解决。他们发明出了银票,银票多为大额的面值。

古代一千两银子标准

各个朝代的经济发展水平不一样,兑换率也就不一样。

现在比较多的是以大米为衡量单位,尝试推算过银子的价值,虽然换算数字不一定准确,换算方法却值得参考。比如:明朝万历年间一两银子可以购买一般质量的大米二石,如果当时一石约为94.4公斤,一两银子就可以买188.8公斤大米,就是377.6斤;现在我国一般家庭吃的大米在一斤1.5元至2元之间,以中间价1.75元计算,可以算出明朝一两银子等于人民币660.8元,一千两就是660800元;又如唐太宗贞观年间一斗米只卖5文钱,通常一两银子折1000文铜钱(又称一贯),可买200斗米,10斗为一石,即是20石,唐代的一石约为59公斤,以今天一般米价1.75元一斤计算,一两银子相当于人民币4130元的购买力,一千两即4130000元;唐玄宗开元年间通货膨胀,米价涨到10文一斗,也是一两银子等于2065元人民币,一千两即2065000元;根据《宋史食货志》提到“熙、丰以前,米石不过六七百”和《宋史职官志》“每斗(米)折钱三十文”的记载,姑且以2000个铜钱折银一两计算,太平时期米价是1石600-300钱。1两银子基本上可以买到4-8石大米,以宋石66公斤计算,1两银子相当于人民币近924-1848元,一千两即924000-1848000元。

综上所述,关于“一两银子值多少人民币”的问题,基本上能够得出的结论是:清朝中晚期一两银子价值人民币150-220元左右;在明朝中期价值人民币600-800元;在北宋朝中期价值600元-1300元(或1000-1800元);在盛唐时期价值2000-4000元。

分享至:
小草

小草

专注人工智能、前沿科技领域报道,致力于为读者带来最新、最深度的科技资讯。

评论 (0)

当前用户头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