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天府由来简介-成都为什么叫天府?

2023-12-26
27 阅读

成都为什么叫天府

“天府之国”之称是由于其自身所处的独特地理位置和优越的自然环境所决定的。历史上所说的“天府之国”主要是指四川盆地,并不包括现今的川西高原和川西南山地。四川盆地土地肥沃,气候温和,雨量充沛,特别是秦朝修建了都江堰水利工程之后,成都平原成了“ 水旱从人,不知饥馑”的“天府之土”。

因而,成都平原成了中国历史上农业和手工业都十分发达的地区,成了中央王朝的主要粮食供给基地和赋税的主要来源地,故称“天府”。

四川为什么称为天府

概述

四川有许多美称,比如川渝大地、巴蜀大地、富庶之地,但在众多的称呼当中,"天府之国"仍旧是那个让人记忆最深刻的称呼。但是,四川为什么会被称作"天府之国"呢?今天我们就来探讨一下。

"天府之国"的出处

在说"天府之国"之前,首先我们需要搞清楚什么是"天府"?"天府"并不是天上府邸的美称,而是在周天子时期设置过的一个官职名称,该官职的官员管的东西都非常稀奇、稀缺且十分珍贵,如钱米粮油、金银珠宝或图书文册等等。也就是说"天府"这个官职,是为了替天子管理财产而设的,而这个官职下的官员,也就相当于是天子的管家了。

那么"天府之国"又是怎么来的呢?话说有一次著名的纵横家苏秦到秦国去讨好秦王说:"秦国强大呀!农业发达、经济繁荣、军事强盛;毫无疑问应该像一个什么……什么……"他一下找不到合适的词来形容,于是找出"天府"二字,便说:"秦国真乃'天府之国'也!"这就是"天府之国"最早的出处。因此,"天府之国"最早指的不是四川,而是八百里秦川腹地的关中平原。

四川是如何成为"天府之国"的?

经过春秋战国秦统一六国之后,原本多年的战争就给老百姓带来了很大的伤害,但秦始皇并没有实行休养生息的政策,而是让大量人口北疆戍边、筑长城、修阿房宫和建骊山秦陵,从而阻碍了生产的发展。

但尽管如此,由于关中平原是当时全国的政治经济中心,地形又非常平坦,沃野千里,因此依然是当之无愧的"天府之国"。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发现关中平原边上这块盆地里面的成都平原条件更为优越,水源更加充足、土壤更为肥沃且气候条件更好。

有水的地方就有人,有人的地方就有水。成都平原地处西南地区,海拔比较低,容易存储自然降雨,自然水源比较充足,适合人类居住。

在古代,粮食产量是衡量一个地方条件好于不好的关键因素。而成都平原上因为非常多的河流在此穿过,一到洪水期便留下肥沃的土壤。

在冷兵器时代,人祸比天灾更加可怕,而四川周边都是山,进入四川很不方便,诗仙李白的《蜀道难》便很好地说明了这点。《三国志·诸葛亮传》中也提到:"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特殊的自然条件,造就了四川的相对安宁,从而让四川有了一个较好的发展条件。

随着秦朝时期蜀郡"省长"李冰及子二郎修建了都江堰水利工程后,其发挥的巨大效能大大促进了成都平原的发展。在当时有"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谓之天府"之说,意思是说水旱情况依据人的意志为转移,农业生产情况较好,当地人生活有保障,无饥饿和灾荒等现象,所以当时的人称此处为"天府之国"。因此,四川渐渐成了中央王朝的主要粮食供给基地和赋税的主要来源,从而成为了事实上的"天府之国"。

后来三国时期的孔明奖励农耕、发展生产、兴修水利等等,这对成都平原的农业是一次重大的推进。境内达到了"道不拾遗,夜不闭户"的升平现象,使"天府之国"的名声得以传播。到唐朝成都鼎盛时期,李白的一首诗"九天开出一成都,万户千门入画图,草树云山如锦绣,秦间得及此间无。"使成都"天府之国"的地位得以巩固。渐渐地,"天府之国"就成为了四川的代名词。

结语

四川既有地势多样、青峰竞艳、丹壑争流的山川俊美自然风貌,又有巴蜀文化源远流长、名人文豪竞相辈出的历史人文。在这里,自然、人文与社会风俗多种景观相生相依,情景交融,造就了得天独厚、名副其实的天府之国。

成都的历史

我是西安游玩全记录,你的问题我来回答。

成都的历史,这个问题时间跨度太长,如果只是以说讲历史的方式来给你讲解成都的由来,你真正的体验会狠差,而且对于普通人的话,这也属于一种快餐文化,它不能在你的脑海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因此我想换一种方式给你讲解成都历史,就是以一种旅游的方式,让你在历史的长河中畅游,就是针对各个历史阶段,历史所留给成都的各个旅游名胜景点,让你更好的理解成都在历史特定阶段所代表的特定含义。

如果要很好的了解古时为何成都那么重要,正如古时战略家所言,得成都则得四川,得四川则得天下的美称,因此我们先从成都所处的地理位置来讲解成都。

地理位置:

成都,位于四川盆地西部,成都平原腹地,境内地势平坦、河网纵横、物产丰富、农业发达,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自古享有“天府之国”的美誉,长称天府之国,蓉城,今以成都人爱吃火锅,也称火锅之城。

成都的名字由来:

地理位置如此重要,我们的祖先,肯定也不会放弃这块肥沃的土地,因而就有了成都的建城,其从从古蜀国都城双流迁都至此,构筑城池而得名,是借用西周建都的历史经过,取周王迁岐“一年而所居成聚,二年成邑,三年成都”而得名成都。蜀语“成都”二字的读音就是蜀都。五代十国时,后蜀末代国王由于喜欢芙蓉花,全城种植芙蓉花,因此到了花开时节,成都成为十里锦绣,因此成成都为芙蓉城,简称蓉城。

秦汉时期————平乐古镇:

当属平乐古镇了,其也素有“一平二固三夹关”的美誉,是秦汉文化留给成都的特色代表。其早在公元前150年西汉时期就已形成了集镇,迄今已有二千多年的历史。公元970年为火井县治所在地。闻名遐迩的“九古”风华,承载了平乐道不尽,说不完的文化风韵——古街、古寺、古桥、古树、古堰、古坊、古道、古风、古歌。

三国时期———锦里街:

三国时期成都做为蜀汉国都,当然留给成都的时代感最多,而最能代表这个时期文化特色的旅游景点就当属锦里街,没错就是这条古街,虽然锦里是必须逛的街,但是,如果你是个三国文化爱好者,一定要去锦里,街道上的摆设以及脸谱文化,张飞等元素,让我们一走进街道就变得很不一样。

蜀先主昭烈皇帝刘备的惠陵也是成都一个不错的代表三国文化的好去处,位于四川成都市南郊。古冢拔地突起,红砖垣墙环绕,苍松翠柏掩映,庄典肃穆。武侯祠绿瓦飞檐,雕梁画栋,交相辉映,气象万千,是成都著名的名胜古迹之一。

南北朝时期———成都博物馆:

要想了解成都在南北朝时期所代表的历史文化,建议大家去成都博物馆看看,这里你可以更视觉话得欣赏当时的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成都,成都通史陈列的第二部分,是“西蜀称天府”,主要展示的是两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成都,在这里你也可以了解到古代道教的兴起。

隋唐时期——宝光桂湖文化旅游区——隋唐窑址:

1.成都宝光桂湖文化旅游区,它是拥有全国唯一一座保存了隋唐园林遗迹的隋唐园林,以及清代以来我国南方“四大佛教丛林”之一。桂湖历史文化悠久,收藏和展出的文物丰富且珍贵。

2.成都隋唐窑址因制瓷兴盛于隋唐而得名;又因古窑遗址地处古道观青羊宫以北,故名青羊宫窑址。该窑址从1955年试掘到1983年发掘,其分布面积约二平方公里,是四川省迄今规模较大,保存完整的隋唐时期的综合性窑场,填补了长江上游地区古代陶瓷遗址分布的空白。

北宋南宋时期————杜甫草堂博物馆:

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青羊区青华路37号,是中国唐代大诗人杜甫流寓成都时的故居。草堂占地面积近300亩,完整保留着明弘治十三年和清嘉庆十六年修葺扩建时的建筑格局,建筑古朴典雅、园林清幽秀丽,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块圣地。

元明清时期———宽窄巷子:

宽窄巷子,位于成都市青羊区长顺街附近一带。这里的明清朝代的古建筑高低错落,横竖有致古色古香,是巴蜀文化高度发达成熟的体现。这里的古建筑值得认真品味,也必须的应该认真地品味。

这就是成都的历史延续表,基本上从中国的历史各个阶段以旅游的方式讲解了成都的历史。

写文不易,欢迎大家点赞留言,记得要关注我哦,您的关注是我努力输出精彩内容的动力。

洛阳小街天府历史来历

西工小街为美食一条街,小街锅贴、小街天府、小街快餐等店铺均以小街命名。它是一条有着厚重历史的街道。西工小街原名营市街,始建于1914年。1914年,袁世凯为巩固统治地位,在今洛阳老城,西五里占地4000余亩,修筑营房5000余间,开辟操场,准备训练新军。

营房东修一商业小街,名曰“营市街”,即今西工小街,为兵营服务。因该工程在洛阳城西,故称“西工地”,后简称“西工”,这就是今日西工区名称的由来。

分享至:
小草

小草

专注人工智能、前沿科技领域报道,致力于为读者带来最新、最深度的科技资讯。

评论 (0)

当前用户头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