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的文学成就-简答:《庄子》的性质及文学艺术?
简答:《庄子》的性质及文学艺术
《庄子》分为内篇、外篇、杂篇三大部分。内篇共七篇,一般认为是庄子自己写的;外篇共十五篇,杂篇共十一篇,一般认为是他的学生或他的后学写的。总的来看,内篇无论是在思想深度上,还是在文笔的雄奇瑰丽上,都代表了庄子的最高成就,是全书的精华部分。这一部分的文章,都是议论和比喻交错使用,而纯议论很少,主要是由趣味性强的寓言故事构成,篇与篇之间形成了一个有组织的有机体。
外篇和杂篇,一般是以篇首的两个字为篇名。篇与篇之间,甚至一篇内的各节之间,很少有组织与条理,因而一般称之为“杂纂”。
庄子的思想很复杂,不容易用几句话谈清楚。大体而言.他思想的主体有:
相信宇宙和人生存在着一种自然的法则,即“道”。“道”主宰一切,人应该顺应它,不该违逆它;顺应它是正确的,违逆它就会造成灾难。他主张人应该逍遥自在,离弃形骸之累,抛弃智慧巧诈,不依恃他人,不求于他人,安贫乐道,认为这样的人生才是理想的人生。他主张人要顺应天道的变化,要自适其适,不勉强别人与自己一样,也反对别人把他的意愿强加给自己,他认为“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齐物论》篇),要各自享受自己的快乐,逍遥自在。无思无虑地生活。:
庄子相信人的本性是天然的,是好的。他反对儒家的仁义教化,认为这些外在的施加物会改变人的天性,会造成人性变恶。在外篇的《马蹄篇》中,他认为理想的社会应该是:
至德之世,其行填填,其视颠颠。当是时也,山无蹊隧,泽无舟梁,万物群生,连属其乡。禽兽成群,草木遂长。是故禽兽可系羁而游。鸟雀之巢可攀援而窥。夫至德之世,同与禽兽居,族与万物并,恶乎知君子小人哉?同乎无知,其德不离;同乎无欲,是谓素朴。素朴而民性得矣!
可见,他的“至德之世”,是一个人与万物和谐共处,无知无欲,纯真素朴的社会,这近似于原始社会状态了。因此,他最反对人为的规定干涉,他追求的是“逍遥游”,即绝对的个人自由,真正的万物平等!
关于庄子的文章,汉代司马迁在《史记》中评价说:“……皆空语无事实。然善属书离辞,指事类情,用剽剥儒墨,虽当世宿学,不能自解免也。其言沈洋自恣以适己。”可谓切中肯綮。后人之所以喜爱《庄子》,除了爱它的思想外,更主要的原因便在于《庄子》一书的文章。明代的胡应麟说:“庄周文章绝奇,而理致玄妙,读之未有不手舞足蹈,心旷神怡者!”不知读者读后是否也会有这样的反应?
庄子以什么见长
庄子》在文学上主要以寓言故事见长,主要宣扬庄周的“顺应自然,反对人为”的主张。它在艺术上的成就首先在于富有浪漫主义的色彩和浓郁的诗意。
庄子(约前369—前286),名周,战国时宋国蒙(今河南商丘县)人,大体与孟轲同时或稍后,是先秦著名哲学家、思想家、文学家,是道家理论集大成者。庄子的思想较为复杂,在政治上,他激烈而深刻地抨击统治阶级,赞同老子的“无为而治”,主张摈弃一切社会制度和文化知识;他片面夸大一切事物的相对性,否定客观事物的差别,否定客观真理,其思想属于主观唯心主义;在生活态度上,他顺应自然,追求绝对的自由。
庄子的散文在先秦诸子中独具风格。它吸取了神话创作的精神,大量采用并虚构寓言故事,想象奇幻,形象生动;此外,还善于运用各种譬喻,活泼风趣,睿智深刻。行文有时像风行水上,自然流畅;有时像万斛源泉,随地涌出,汪洋恣肆,奇趣横生。总体说来,庄子散文极具浪漫主义风格,赢得无数文人学士的仰慕
老子,孔子,庄子,孟子谁的成就最高
老子,姓李名耳字博阳又称老聃。是春秋时期著名思想家,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著有道德经。曾授孔子周礼,被孔子称为“犹龙”
孔子,姓孔名丘,是春秋时期的思想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有弟子三千,出众者有七十二人。
孟子,战国时期思想家,继孔子之后儒家最伟大的思想家。被称为亚圣。
庄子的原名及朝代和学术流派
庄子(约公元前369~286年),名周,字子休。
战国蒙(今亳州市蒙城县)时思想家。
曾为蒙之漆园(在今涡河北岸)吏,史称“漆园傲吏”,誉为地方官吏之楷模。
当时诸侯混战,争霸天下,他不愿与统治者同流合污,便辞官隐居,潜心研究道学。
他大大继承和发展了老聃、杨朱学说,与老子并称“道家之祖”。
他把“贵生”、“为我”引向“达生”、“忘我”,归结为天然的“道”、“我”合一。
从老子“道法自然”出发,他认为“道”是无限道,超绝时空的,不可感知的,它生出天地、帝王、神鬼以至一切事物,而又自本自根,不可捉摸。
他认为,天人之间、物我之间、生死之间以至万物,只存在着无条件的同一,即绝对的“齐”;而学“道”的最后归宿,也唯有泯除一切差异,从“有待”进入“无待”。
在思辩方法上,把相对主义绝对化,转向神密的诡辩主义。
庄子又为先秦时期文学家,其文学成就尤居先秦诸子之冠,堪称浪漫文学之父,东方文艺之神。
著书十余万言,《庄子》五十二篇,现存三十三篇。
秦时成就最大的文学体裁
先秦时代成就最高的文学形式,是散文和诗歌。
散文主要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以《尚书》、《春秋》、《左传》、《国语》、《战国策》等为代表的历史性散文;一类是以《庄子》、《老子》、《论语》、《孟子》、《墨子》等为代表的诸子散文。
这两种散文,不是纯文学形式,但对散文的形式和内容都影响深远,尤其是《庄子》,它将历史传说、寓言神话、文学议论融于一体,洋洋洒洒、文采斐然,想象力更是直逼天际,对后世浪漫主义作品有着十分深远的影响。余秋雨先生论及诸子百家的文采,便列举庄子为第一(见其作品《中国文化课》),这一点,我非常同意。
诗歌主要是以《诗经》和楚辞作为代表。
《诗经》是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五百余年的诗歌总集,也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可以说,中国文学的根基、中国诗歌的根基,都来自于《诗经》,这部诗歌集无论是内容还是思想,都对后世影响巨大。
楚辞是以屈原、宋玉等为代表的“南方”作家所留下的文学样式,其中尤以屈原的《离骚》为代表,其执着的探索精神,高洁的品格,浪漫的想象,华丽的文采,交织成了《离骚》的宏伟雅丽,对后世诗歌、辞赋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