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言九鼎的由来?鼎字的来历?
鼎字的来历
“鼎”字最早出现在甲骨文中,是一种古代的器皿,用于烹饪、祭祀和存储食物等。鼎有三足或四足,通常是铸铜或铸铁制成,底部较宽,口部较窄,中间部分略微膨胀,形状像一个倒立的圆锥,非常稳定。
在中国历史上,鼎一直是象征权力和尊贵的标志,是古代君主祭祀和礼仪活动中重要的器物。周朝时期,鼎已经成为了国家的象征,被赋予了很高的礼仪和象征意义。后来,许多历史上的名人和文化人物也都喜欢以鼎为文化符号,来表达他们的思想和理念。
因此,鼎字的来历可以说是与这种古代器物的历史和文化意义密切相关,它代表着权力、尊贵、文化和传统等价值观念,在中国历史和文化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君鼎奖的由来
君鼎,寓意“君临天下,一言九鼎”。中国财富管理机构君鼎奖评选由《证券时报》主办。《证券时报》为中国四大证券报纸之一,是人民日报社主管主办的全国性财经证券类日报,肩负着披露上市公司信息等重任。“中国财富管理机构君鼎奖”是由《证券时报》发起的针对银行、基金、券商、保险等机构进行权威性评选的评奖活动,在业内极具权威性、公正性和影响力。中国财富管理机构君鼎奖评选,已成功举办了十四届,力求发掘出最有潜力和实力的财富管理机构。
真定府的传说来历
真定府,石家庄市正定县古称。后唐改镇州置;宋治真定,为河北西路路治;元改为真定路;明洪武初复为府;清雍正元年(1723年)为避胤禛讳改为正定府。
正定县民间,一首代代口传的民谚歌谣:
“东门里面大佛寺,东门外面接官厅,南门里面阳和楼,南门外面麦饭亭,西门里面石鸡叫,西门外面万人坑,北门里面韩信洞,北门外面出石青。”
东门里面大佛寺:
指的是隆兴寺,里面有一尊七丈三尺高的千手千眼观音像。传说赵匡胤在没有当皇帝时路过正定。曾召集当地的僧人,询问有没有大寺院。当时的大佛寺不在东门里。而是在城西北三里以外,这个寺的老方丈名叫可俦。胸藏文韬武略,智慧过人。他见赵匡胤询问寺院情况,就把柴荣毁掉寺内举高四十九尺铜佛之事告诉了赵匡胤。赵匡胤和柴荣乃是金兰之交,他听后便对可俦说:“既然是我大哥毁了你金佛,我要得了帝位,一定还你七丈三尺金身。”后来,赵匡胤黄袍加身,于是叫人选定了东门里这个地方建起了大悲阁,铸造了千手千眼观音菩萨。
东门外面接官厅:
正定城历来是郡、州、府、县治所,凡事从京城来上任的大小官员路过正定,必须从东门进城拜官。因为东门称为嘉门,所以就在东门外修了一座不大不小的接官厅。凡是上任或卸任、过路入京的官员都在接官厅上举行迎送仪式。
南门里面阳和楼:
阳和楼建筑奇异独特,它的下层和城墙一样高大,下面有两座城门似的大门洞,上面才是宏伟壮观的大殿。更令人惊奇的是这殿上的每个木椽下面都垫有一个大元宝。传说是把阳和楼建成后,还没有用完唐明皇拨给的银两,唐明皇下旨把剩下的银两铸成大元宝压在木椽下面。古时的文人墨客来到真定府都要到阳和楼登高眺望,赋诗题字。现在大佛寺所存的府衙中所立“容膝”二字刻石,是南宋朱熹墨迹,原来在阳和楼上也曾镶嵌着一块。
南门外面麦饭亭:
刘秀逃难路过滹沱河,逃到河堤饿得一点儿也走不动了。遇见一位送饭的老太婆,要了一碗饭是又香又甜,简直是天底下难找的饭。后来刘秀当了皇帝,天天吃山珍海味,对鱼虾鸡鸭早有点腻烦了。一天,他忽然想起了在真定府吃的那碗饭,于是命御厨做,但他不知道叫什么名字,只知道那饭又圆又扁,又有沟沟。御膳房怎么也做不成,他便派人到真定去查访,请教了当年舍饭的老太婆。原来他要做的饭是那一带用大麦碾成仁做的麦仁饭。刘秀为了纪念这件事,就在当年舍饭的地方,派人修建了一座亭子,取名叫“麦饭亭”。
西门里面石鸡叫:
西门瓮城东边的城墙上有一个地方,不管是大小车辆通过或是用砖石在墙上敲几下,城墙里都会发出“唧唧”的叫声,便传说里面藏有一件宝贝——石鸡,也有的说是金鸡。
西门以外万人坑:
以前出了西门往南拐,在城墙根处是斩犯人的法场,把犯人斩首后就地埋掉。因此,那个地方就叫“万人坑”。正定人最忌讳说“你快该出西门了吧!”认为这句话最不吉利。
北门里面韩信洞:
在大北门翁圈儿、北城墙根下,有一个很深的圆洞,被民间赋予了韩信用兵时曾在这里巧布人马吓退敌军的传说。说那时韩信还没有当元帅,只是一员偏将,带领少数兵马镇守真定。有一次,敌军想夺取真定,但不知城内兵马虚实。韩信想了一条妙计,就在北城根挖下了这个土洞,一直通到城外。他命令军士在城墙上插满军旗,吩咐少数兵丁在城上来回巡逻。又把其他兵马编成数队从地洞里走出城去,这样不停地往返。敌人以为这里有重兵把守,不敢轻敌,乖乖地溜走了。
北门外面出石青:
石青是一种天然矿物质,学名叫碱性硫酸铜。据说它是一种宝贵的药材,能治疗服毒后的急症。过去抽大烟,如果吞服了过量的大烟,就会中毒死亡。而石青这种药材专治这种急症。过去的北门外北关的村西和村北,分别有一条高耸的大沙岗和一座大沙疙瘩,面积足有百十亩,上面长满了圪针蒺藜。早年间,一个常在那里放羊的孩子,有一次拾到了一块蓝绿色的像石头又比石头软的东西,他觉得好玩就带回了家里,可全家谁也不知道这是什么。正巧被一位老中医看见。老先生从怀里掏出眼镜,仔细一看,高兴地说道:“这是石青啊,是贵重药材,专治服毒致死的病。”新中国成立后,北门外面的沙岗子和沙疙瘩渐渐平为耕地,但还不断有人在那里找到过石青。
三足叫鼎四足叫什么
四足也叫鼎。
鼎是青铜器的最重要器种之一,是用以烹煮肉和盛贮肉类的器具。三代及秦汉延续两千多年,鼎一直是最常见和最神秘的礼器。
中国历史博物馆收藏的“司母戊”大方鼎就是商代晚期的青铜鼎,长方、四足,高133厘米,重875公斤,是现存最大的商代青铜器。鼎腹内有“司母戊”三字,是商王为祭祀他的母亲戊而铸造的。
一般来说鼎有三足的圆鼎和四足的方鼎两类,又可分有盖的和无盖的两种。
有一种成组的鼎,形制由大到小,成为一列,称为列鼎,列鼎的数目在周朝时是代表着不同的身份等级的。列鼎通常为单数。据文献及考古发现九鼎应为诸侯之制,七、五鼎为卿大夫,三、一鼎为士级。但天子之制为十二鼎,是双数,但至今未见周天子之陵墓,故这个记载是否正确还有待证实。当然列鼎中的九鼎并非代表中央政权的九鼎。
关于“鼎”的来历及作用:鼎本来是古代的烹饪之器,相当于现在的锅,用以炖煮和盛放鱼肉。许慎在《说文解字》里说:“鼎,三足两耳,和五味之宝器也。”有三足圆鼎,也有四足方鼎。最早的鼎是黏土烧制的陶鼎,后来又有了用青铜铸造的铜鼎。传说夏禹曾收九牧之金铸九鼎于荆山之下,以象征九州,并在上面镌刻魑魅魍魉的图形,让人们警惕,防止被其伤害。自从有了禹铸九鼎的传说,鼎就从一般的炊器而发展为传国重器。国灭则鼎迁,夏朝灭,商朝兴,九鼎迁于商都亳(bó)京;商朝灭,周朝兴,九鼎又迁于周都镐(hào)京。历商至周,都把定都或建立王朝称为“定鼎”。
鼎被视为传国重器、国家和权力的象征,“鼎”字也被赋予“显赫”、“ 尊贵”、“盛大”等引申意义,如:一言九鼎、大名鼎鼎、鼎盛时期、鼎力相助,等等。鼎又是旌功记绩的礼器。周代的国君或王公大臣在重大庆典或接受赏赐时都要铸鼎,以记载盛况。这种礼俗至今仍然有一定影响。
鼎 dǐng〈名〉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的部分象鼎的左右耳及鼎腹,下面象鼎足。本义:古代烹煮用的器物)
盛行于商、周。用于煮盛物品,或置于宗庙作铭功记绩的礼器。统治者亦用作烹人的刑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