悖论是什么意思?什么是悖论?
什么是悖论
“悖论”是英语词paradox的中译,从字面上说,悖论是指违反常识的或荒谬的理论,或自相矛盾的语句或命题。
最早的悖论可追溯到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克里特岛人埃匹门尼德,他提出了著名的说谎者悖论:“所有的克里特岛人都说谎。”他究竟说了一句真话还是假话?如果他说的是真话,由于他也是克里特岛人之一,他也说谎,因此他说的是假话;如果他说的是假话,则有的克里特岛人不说谎,他也可能是这些不说谎的克里特岛人之一,因此他说的可能是真话。
此后对悖论的研究一直绵延不绝,并经历了至少两个高峰时期,一是欧洲中世纪经院逻辑对悖论的研究,另一个是从19世纪末一直延续到今天的悖论研究。后一时期先主要从数学、逻辑学角度研究悖论,后来则更多地从哲学和语义学的角度去研究悖论。在长达几千年的研究过程中,“悖论”已成为一个庞大的家族,其中混杂着五花八门的成员,各种冠以“悖论”的语句或推论差异极大。
悖论的意思悖论这个词语的意思
悖论具体是指:由一个被承认是真的命题为前提,设为B,进行正确的逻辑推理后,得出一个与前提互为矛盾命题的结论非B;反之,以非B为前提,亦可推得B。那么命题B就是一个悖论。悖论当然是蕴涵着丰富的思想内容的。本文不准备详谈。对于悖论,最容易误解的原因就是望文生义。看到悖论这个名词里有一个“论”字,就以为悖论的形式就是一段言论或理论;或者认为悖论是一种推论(也即推理过程);或者把把悖论当成推理结果的结论。其实不然。至于那种自以为是,一知半解,不懂装懂的人,胡乱地把乱七八糟自相矛盾的谬论当成是逻辑学中的悖论,那就不是误解的问题了。 作为悖论,它具有以下的特征:
① 悖论是一个命题。
② 是被承认作为前提的一个真命题;
③ 以上述真命题为前提,进行正确的逻辑推理;
④ 结论是一个与前提互相矛盾的命题(理所当然也应该承认是一个真命题)。 如上所说,谁如果不知道悖论是一个逻辑学的名词;谁如果不知道作为悖论的的命题必须是被承认的一个真命题的话.
悖论的意思世界十大著名悖论
悖论是表面上同一命题或推理中隐含着两个对立的结论,而这两个结论都能自圆其说。
1、电车难题,最早是由哲学家Philippa Foot提出的,用来批判伦理哲学中的主要理论,特别是功利主义。
2、空地上的奶牛,最初是被Edmund Gettier用来批判主流上作为知识的定义的JTB(justified true belief)理论,即当人们相信一件事时,它就成为了知识;这件事在事实上是真的,并且人们有可以验证的理由相信它。
3、定时炸弹情景,也是强迫一个人从两个不道德行径中选择的伦理问题。
4、爱因斯坦的光线,这个思想实验证明了对于这个虚拟的观察者,所有的物理定律应该和一个相对于地球静止的观察者观察到的一样。
5、特修斯之船,最为古老的思想实验之一。最早出自普鲁塔克的记载。核心思想在于强迫人们去反思身份仅仅局限在实际物体和现象中这一常识。
6、伽利略的重力实验,为了反驳亚里士多德的自由落体速度取决于物体的质量的理论,伽利略构造了一个简单的思想实验。这个矛盾证明了亚里士多德的理论是错误的。
7、猴子和打字机,在20世纪初被法国数学家Emile Borel推广,但其基本思想——无数多的人员和无数多的时间能产生任何/所有东西——可以追溯至亚里士多德。
8、中文房间,来反驳电脑和其他人工智能能够真正思考的观点。
9、薛定锷的猫,由物理学家薛定锷提出,是量子力学领域中的一个悖论。
10、缸中的大脑,这个思想实验涵盖了从认知学到哲学到流行文化等各个领域。
悖论是什么意思啊
悖论指的是一个论述、主张或判断与常识、逻辑、经验、真理规律等相矛盾,难以理解或辩证的情况。在数学、形式逻辑、语言学、哲学等领域中经常会出现悖论现象。悖论通常会引起人们对认识论问题的思考,挑战人们的认知能力和思维方式。经常引用的悖论有:卡塔兰悖论、莱布尼兹悖论、罗素悖论、阿基里斯与乌龟悖论、无头骑士悖论等等。
研究悖论不仅可以帮助人们深入探究认知论问题,也能够提升人们的逻辑思维及分析能力。
悖论的产生原因
悖论
也可叫“逆论”,或“反论”,是指一种导致矛盾的命题。悖论(paradox)来自希腊语“para+dokein”,意思是“多想一想”。这个词的意义比较丰富,它包括一切与人的直觉和日常经验相矛盾的数学结论,那些结论会使我们惊异无比。 悖论是自相矛盾的命题。即如果承认这个命题成立,就可推出它的否定命题成立;反之,如果承认这个命题的否定命题成立,又可推出这个命题成立 如果承认它是真的,经过一系列正确的推理,却又得出它是假的;如果承认它是假的,经过一系列正确的推理,却又得出它是真的。 古今中外有不少著名的悖论,它们震撼了逻辑和数学的基础,激发了人们求知和精密的思考,吸引了古往今来许多思想家和爱好者的注意力。解决悖论难题需要创造性的思考,悖论的解决又往往可以给人带来全新的观念。
例如比较有名的理发师悖论:某乡村有一位理发师,一天他宣布:只给不自己刮胡子的人刮胡子。这里就产生了问题:理发师给不给自己刮胡子?如果他给自己刮胡子,他就是自己刮胡子的人,按照他的原则,他不能给自己刮胡子;如果他不给自己刮胡子,他就是不自己刮胡子的人,按照他的原则,他就应该给自己刮胡子。这就产生了矛盾。
1900年前后,在数学的集合论中出现了三个著名悖论,理发师悖论就是罗素悖论的一种通俗表达方式。此外还有康托尔悖论、布拉利—福尔蒂悖论。这些悖论特别是罗素悖论,在当时的数学界与逻辑界内引起了极大震动。触发了数学的第三次危机。
悖论有三种主要形式。
1.一种论断看起来好像肯定错了,但实际上却是对的(佯谬)。
2.一种论断看起来好像肯定是对的,但实际上却错了(似是而非的理论)。
3.一系列推理看起来好像无懈可击,可是却导致逻辑上自相矛盾。
悖论有以下几类:
逻辑悖论、概率悖论、几何悖论、统计悖论和时间悖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