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炭不相容?寒暑不兼时而至是什么意思“冰炭不同器而?

2024-01-10
54 阅读

寒暑不兼时而至是什么意思?“冰炭不同器而

1、“冰炭不同器而久,寒暑不兼时而至”见《韩非子?显学》。 2、这两句大意是:冰块与炭火不能放在一个容器里,严寒与酷暑不能在同一个时间来到。 3、韩非在《显学》篇用这两个比喻说明,互相矛盾和敌对的学说,不能兼收并蓄,不能同时用来治理国家。后世形成“冰炭不相容”的成语,用来形容两种事物完全对立,矛盾尖锐,有你无我,不可并存。如司马光和王安石政见不同,激烈反对王安石的“熙宁变法”,他在给神宗皇帝的上书中就说自己和王安石“犹冰炭之不可共器,若寒暑之不可同时”。

俗语“冰炭不同器”的由来

【解释】:冰和炭火不能放在同一个器具里。

比喻性质不同的事物彼此排斥,不能相容。【出处】:《韩非子·显学》:“夫冰炭不同器而久,寒暑不兼时而至。杂反之学不两立而治。” 【拼音】:bīng tàn bù tóng qì 【拼音码】:btbq 【近义词】:水火不容、势不两立 【反义词】:和睦相处、和平共处 【用法】:主谓式;作宾语、定语、分句;形容两种对立的事物 【常用程度】:2/3

炭开头的成语

没有炭

开头的成语

1、炭的成语有:

涂炭生灵、生民涂炭、民生涂炭、雪里送炭、握炭流汤、吞炭漆身、枘凿冰炭、冰炭不同炉、坐于涂炭、雪中送炭、万民涂炭、生灵涂炭、漆身吞炭、踞炉炭上、苍生涂炭、冰炭不言,冷热自明、冰炭不同器、黎庶涂炭、冰炭不相容、冰炭不投。

2、炭的读音是tàn,具体含义有:

1.把木材和空气隔绝,加高热烧成的一种黑色燃料:木~。~素。~笔。~画。

2.像炭的东西:山楂~。

3.煤:石~。焦~。泥~。

炭表示的成语

1

冰炭不投

成语拼音:

bīng tàn bù tóu

成语解释:

投:投合。比喻彼此合不来

成语出处: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115回:“今日见面,原想得一知己,岂知谈了半天,竟有些冰炭不投。”

2

冰炭不同炉

成语拼音:

bīng tàn bù tóng lú

成语解释:

比喻两种对立的事物不能同处。

成语出处:

元 关汉卿《鲁斋郎》第三折:“休把我衣服扯住,情知咱冰炭不同炉。”

3

冰炭不同器

成语拼音:

bīng tàn bù tóng qì

成语解释:

冰和炭火不能放在同一个器具里。比喻性质不同的事物彼此排斥,不能相容。

成语出处:

先秦 韩非《韩非子 显学》:“夫冰炭不同器而久,寒暑不兼时而至,杂反之学不两立而治。”

4

冰炭不相容

成语拼音:

bīng tàn bù xiāng róng

成语解释:

冰:冰块;炭:炭火;容:接纳。比喻两种对立的事物不能并存

成语出处:

宋 陆游《寄题李季章侍郎石林堂》诗:“君不见,牛奇章与李卫公,一生冰炭不相容。”

5

冰炭不言,冷热自明

成语拼音:

bīng tàn bù yán, lěng rè zì míng

成语解释:

比喻内心的诚意不用表白,必然表现在行动上。

成语出处:

《晋书·王沈传》:“尧、舜、周公所以能致忠谏者,以其款诚之心者也,冰炭不言,而冷热之质自明者,以其有实也。”

6

苍生涂炭

成语拼音:

cāng shēng tú tàn

成语解释:

涂:泥淖。形容老百姓像陷入泥坑、掉进火坑那样痛苦。

成语出处:

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93回:“狼心狗行之辈,滚滚当道。奴颜婢膝之徒,纷纷秉政。以致社稷丘墟,苍生涂炭。”

7

践冰履炭

成语拼音:

jiàn bīng lǚ tàn

成语解释:

践:踩;履:踏。踩冰踏炭。形容寒热同感,休戚与共

成语出处:

晋·陈寿《三国志·陈思王植传》:“今臣与陛下践冰履炭,登山浮涧,寒温燥湿,高下共之。”

以炭开头的有什么成语

没有以“炭”开头的成语。

炭的成语有:

涂炭生灵、生民涂炭、民生涂炭、雪里送炭、握炭流汤、吞炭漆身、枘凿冰炭、冰炭不同炉、坐于涂炭、雪中送炭、万民涂炭、生灵涂炭、漆身吞炭、踞炉炭上、苍生涂炭、冰炭不言,冷热自明、冰炭不同器、黎庶涂炭、冰炭不相容、冰炭不投。

涂炭生灵

拼音:tú tàn shēng líng

解释:涂:泥沼;炭:炭火;生灵:百姓。人民陷在泥塘和火坑里。形容人民处于极端困苦的境地。

分享至:
小草

小草

专注人工智能、前沿科技领域报道,致力于为读者带来最新、最深度的科技资讯。

评论 (0)

当前用户头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