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心怵目意思(怵是什么意思?)
怵是什么意思
怵 chù, 部首: 忄 部首笔画: 3 总笔画: 8 怵 chù 【动】 (形声。
从心,术声。本义:恐惧,害怕) 同本义〖fear〗 怵,恐也。——《说文》 怵,惧也。——《广雅》 劳形怵心者也。——《庄子·应帝王》 怵悼栗而耸兢。——张衡《西京赋》 皆有怵惕恻隐之心。——《孟子·公孙丑上》 又如:怵栗(恐惧);怵悸(恐惧心跳);怵怵(戒惧、警惕的样子) 伤心〖feeldeeplyaboutover;lamentover〗 心怵而奉之以礼。——《礼记·祭统》 是以君子不怵乎好,不迫乎恶。——《管子·心术上》 人迫于恶,则失其所好;怵于好,则忘其所恶,非道也。得于好恶,怵于淫物,而后变乱。——《韩非子·解老》 怵迫之徒,或趋西东。——《文选·贾谊·鹏鸟赋》。怵 chù, 部首: 忄 部首笔画: 3 总笔画: 8 怵 chù 【动】 (形声。从心,术声。本义:恐惧,害怕) 同本义 怵,恐也。——《说文》 怵,惧也。——《广雅》 劳形怵心者也。——《庄子·应帝王》 怵悼栗而耸兢。——张衡《西京赋》 皆有怵惕恻隐之心。——《孟子·公孙丑上》 又如:怵栗(恐惧);怵悸(恐惧心跳);怵怵(戒惧、警惕的样子) 伤心〖feeldeeplyaboutover;lamentover〗 心怵而奉之以礼。——《礼记·祭统》 是以君子不怵乎好,不迫乎恶。——《管子·心术上》 人迫于恶,则失其所好;怵于好,则忘其所恶,非道也。得于好恶,怵于淫物,而后变乱。——《韩非子·解老》 怵迫之徒,或趋西东。——《文选·贾谊·鹏鸟赋》。郑码:UFS,U:6035,GBK:E2F0
触墓惊心是成语吗
触目惊心chùmùjīngxīn[释义] 触目:眼睛看到;惊:震惊。眼睛看到;内心感到吃惊。形容事态严重;令人震惊。也作“怵目惊心”、“惊心怵目”。[语出] 《南齐书·豫章文献王传》:“缅寻遗烈;触目崩心。”[正音] 触;不能读作“chǔ”。[辨形] 目;不能写作“木”。[近义] 胆战心惊 惊心动魄[反义] 司空见惯 习以为常[用法] 可用来形容看到的有关死伤惨重;灾情巨大等严重的场面。一般作谓语、定语。[结构] 连动式。[辨析] ~和“惊心动魄”;都可形容使人十分震惊的事;但~仅用于能看得见的对象;“惊心动魄”适用范围比~广;不论看得见或看不见的对象都可用。
令人感到震惊的词语
[惊心怵目]指看到后内心感到震惊。
[青天霹雳]比喻突然发生意外的,令人震惊的'事件。
[骇人听闻]使人听了非常吃惊、害怕。
[惊天地,泣鬼神]使天地为之震惊,使鬼神为之哭泣。
[骇目惊心]使人见到非常震惊。
[魂惊魄惕]形容十分震惊。[动人心魄]形容使人感动或令人震惊。
[惊心破胆]指内心十分震惊、恐惧。
[骇人视听]使人目见耳闻感到震惊。
[惊愚骇俗]使愚昧鄙俗之人感到震惊。
[触目惊心]看见某种严重情况,心里感到震惊。
[震聋发聩]使昏昧糊涂,不明事理的人,为之震惊,受到启发。
[高世骇俗]比喻才智超群。[惊心动魄]形容使人十分惊骇紧张到极点。
[一鸣惊人]比喻平时没有突出的表现,一下子做出惊人的成绩。
魅字开头的成语接龙
魑魅魍魉 两面三刀刀头燕尾 尾生抱柱 柱小倾大 大人虎变 变动不居 居下讪上 上慢下暴暴躁如雷 雷雨交加 加膝坠渊 渊鱼丛雀 雀目鼠步 步线行针 针芥之投投其所好 好善嫉恶 恶恶从短 短褐不全 全身远害 害羣之马 马放南山山崩地裂 裂地分茅 茅室蓬户 户枢不蝼 蝼蚁贪生 生财之道 道路侧目目瞪口结 结草衔环 环堵萧然 然荻读书 书香门户 户枢不朽 朽株枯木木坏山颓 颓垣废井 井井有方 方员可施 施施而行 行若无事 事无常师师心自用 用非其人 人命关天 天知地知 知恩报德 德本财末 末学肤受受宠若惊 惊心怵目 目送手挥 挥戈回日 日进斗金 金玉良言 言气卑弱弱不好弄 弄粉调朱 朱干玉戚 戚戚具尔 尔雅温文 文章宿老 老羞成怒怒目切齿 齿白唇红 红男绿女 女娲补天 天成地平 平起平坐 坐观成败败材伤锦 锦瑟华年 年头月尾 尾大不掉 掉以轻心 心醉魂迷 迷踪失路路绝人稀 稀奇古怪
从军词其四令狐楚注释
令狐楚
胡风千里惊,汉月五更明。
纵有还家梦,犹闻出塞声。
这是一首描写征人怀乡意绪的五言绝句。
起句警迈有力,以“千里惊”写出胡风的强劲、肆虐,“惊”字尤其惊心怵目。不仅描绘出塞外异域的风物特色,而且暗喻匈奴弓劲马肥、来如飙风去如疾电的剽悍,更隐隐勾带出征人思乡恋家的情怀,是写景抒情高度融合的佳句。次句写汉月一轮,悬挂中天,素辉千里,在黎明时分格外疏朗、寂静,也更加动人情怀:它清辉流泻,冷冷地照耀着边关和兵士,也照耀着家乡和亲人。在这样的凄冷月夜,该有多少征人望乡、多少闺妇不眠啊!此二句对仗工整,对比鲜明,写征人还乡梦醒来的所见、所闻、所感,情调悲凉哀怨,使人产生凄厉之感。
三、四两句直抒征人思乡恋家情怀。“还家梦”,言梦中远逝、得以还归的欣喜、然而以“纵有”虚插一笔,正道出现实中不得还归的痛苦,并且出现极大的反差:“犹闻出塞声”!——部队正整装待发,旌旗猎猎,人喊马嘶,就要开赴前方作战!顷刻间,梦境的温馨,现实的严酷,形成尖锐的对立。诗人对战士们寄予了深厚的同情,而又无可如何,用意微婉而情调不显得低沉悲哀。
全诗以“胡风”作为艺术杠杆,惊醒征人的还家梦,吹出五更的汉月明,勾起战士们出征时的回忆,将美梦丢开,返回现实,参加战斗。构思新颖,语言凝练,意境开阔,感情浓郁,不失为一首优秀的边塞佳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