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李对联中对什么(与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相对应的联?)

2024-01-11
47 阅读

与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相对应的联

出句: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对句:春风无语,山悄披绿。

出句尾字是平声适宜做下联。

桃李不言,下自成行

1、桃李不言,下自成蹊【táo lǐ bù yán,xià zì chéng xī】:

【意思】:桃树和李树不招引人,但因它有花和果实,人们在它下面走来走去,便走成了一条小路。 比喻为人品德高尚,诚实、正直,用不着自我宣言,就自然受到人们的尊重和敬仰。

【出处】: 西汉·司马迁《史记·李将军列传论》:"太史公曰:传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其李将军之谓也。余睹李将军,悛悛如鄙人,口不能道辞。及死之日,天下知与不知,皆为尽哀。彼其忠实心诚信于士大夫也。谚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此言虽小,可以谕大也。"

(翻译):翻译:太史公说:《论语》说,"本身行为正,不下命令,人们也奉行;本身不正,即使下命令,人们也不奉行。"这是说的李将军啊。我见到李将军,朴朴实实像个乡下人,口不善于言辞。他死的时候天下无论认识他的或不认识他的,都为他十分哀痛。他那忠实诚恳的心地实在使士大夫崇敬,谚语说:"桃李不能言语,可树下踩出小路来。"这话虽小,却可以使人明白大道理啊!

【举例造句】:俗话说: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你不必过于急躁 。

【用法】: 作宾语、分句;指实至名归

2、桃李不言,下自成行【táo lǐ bù yán,xià zì chéng háng】:

【意思】:古谚语。比喻实至名归

【出处】:晋·潘岳《太宰鲁武公诔》:"桃李不言,下自成行;德之休明,没能弥彰。"

桃李芬芳春满园的对联

上联:桃李芬芳春满园下联:硕果丰盛秋遍野

九州桃李送春风对联

九州桃李送春风,万里江山迎日月。

九州,又名汉地、中土、神州、十二州[1],最早出现先秦时期典籍《尚书·禹贡》中,是中国汉族先民自古以来的民族地域概念。自战国以来九州即成为古代中国的代称,而自汉朝起成为汉族地区的代称,又称为“汉地九州”。

桃李,是一个汉语词汇,读音为táo lǐ,就是教师百年“树人”所得的硕果,往往比喻老师辛勤栽培的学生。桃李满天下就是说老师教育出来的优秀学生遍布全世界,赞美教师辛勤育人。

甘霖润桃李,对联

甘霖润桃李

瑞雪闻管弦

上联:平平仄平仄

下联:仄仄平仄平

从格律要求上讲,平仄对仗工整,符合要求。甘霖对瑞雪 ,润对闻,桃李对管弦。词性且相同。

从内容上看:表面意义,久旱逢甘霖,润泽苍生,不止桃李。寓意:倾其所有,教育好下一代。期望桃李满天下。瑞雪兆丰年,入夜,就能听到动人的管弦悠扬,令人感动。

图源网络侵删

求“公门桃李争荣日”的下联,并简略解说,拒绝复制

公门桃李争荣日;

法国荷兰比利时。

——这是一副经典的“无情对”。上联出自《资治通鉴》:“或谓狄仁杰曰:‘天下桃李,悉在公门矣!’”指唐代名臣狄仁杰门生之多;下联是欧洲三个国家名,上下联意思虽南辕北辙,但却字字对仗工稳:“法国”对“公门”,“荷”对“桃”,“兰”对“李”,“比”对“争”,“利”对“荣”,“时”对“日”。

对联一般要求上下联内容要相关,配合要紧密。但有一种对联,只讲究上下联字词相对,至于内容则各讲各的,绝不相干,使人产生奇谲难料,回味不尽的妙趣。这就是所谓的“无情对”。

分享至:
小草

小草

专注人工智能、前沿科技领域报道,致力于为读者带来最新、最深度的科技资讯。

评论 (0)

当前用户头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