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末第一人(鲜卑族吃汉人吗?)
鲜卑族吃汉人吗
鲜卑族没吃汉人。
邺城曾经是曹操的王都,所以相当富庶,幽州的汉军和鲜卑段氏占领邺城后贪图美女和钱财,进行大肆劫掠,鲜卑人还抢了大量妇女带回去,这是古代军队打仗经常发生的现象。当时军队不存在粮食不足的情况,历史记载也没有食人记录。
回幽州路上,王浚为严肃军纪,命令军队不得私藏,“敢有挟藏者斩”,段氏鲜卑的军人没有释放这些俘虏的妇女,而是将她们集体沉于易水。史书中还说“黔庶荼毒,自此始也。”点明这是晋末的第一起大惨案。
这实际上是晋军将领王浚统帅的段氏鲜卑仆从军队共同干的坏事,他们做的事,跟项羽刘邦曹操屠城干的事情没有本质区别。杀人和食人是两码事,一种是战争中的常见现象,一种则是骇人听闻的非常规事件。
晋末离秦末相距多少年
秦朝灭亡公元前206年,晋朝建立265年,所以相隔206+265=471年
秦朝(前221—前206年),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制国家。
晋朝(265—420年),是中国历史上九个大一统朝代之一,分为西晋与东晋两个时期。
所以,秦朝到晋朝经历了471年。期间主要事件有诸侯灭秦、楚汉相争、西汉建立、王莽篡汉(西汉灭亡)、绿林赤眉军起义、东汉建立、黄巾起义、曹魏篡汉(东汉灭亡)、三国(曹魏、蜀汉、东吴)鼎立、三分归晋。
请问邳州有哪些名人
一,奚仲
邳国侯,春秋战国。
奚仲,轩辕黄帝之后,世界造车鼻祖,夏代为“车正”官。居薛地,后迁至邳,建立邳国,封“邳国侯”,率先在这里留下开拓的足迹.。
二,邹忌
齐国美男子,战国初期。
邹忌,齐国的美男子、高明的琴师、聪明的相国,他在受封于下邳(今邳州西南)时,一定饱览了这儿的山水风光。
三,程邈
秦代书法家,战国、秦朝。
程邈,秦代东海下邳(今邳州)人,整理创制隶字三千有余,隶书成型,完成了向楷体的过渡,是中国文字史、书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四,张良
政治家、谋士,汉代初期。
秦朝时,张良因椎杀秦始皇未中,隐居下邳,遇黄石公,圯桥三进履,得《太公兵法》,决胜千里,辅汉朝建立,封留侯。
五,孙权
定江东建吴国,汉末。
孙权,字仲谋,吴郡富春(今浙江富阳)人,生于下邳(今江苏徐州市邳州)。三国时代东吴的建立者。父亲孙坚和兄长孙策,在东汉末年群雄割据中打下了江东基业。建安五年(200年),孙策遇刺身亡,孙权继之掌事,成为一方诸侯。
六,僧祐
律学大师,南北朝。
僧祐,原籍彭城下邳(今徐州市邳州),俗姓俞氏。南北朝齐梁时代的一位律学大师,杰出的佛教史学家、文学家。有弟子刘勰等1万1千多人。
七, 明帝
下邳为国,东汉。
东汉,下邳为国,明帝刘庄封其子刘衍为“下邳惠王”在位达54年。惠王崩,其子刘威嗣位为“下邳贞王”。代代相传,直至建安十一年(公元206年)国除。下邳为东方都会,一时人文荟萃。
八,刘裕
宋武帝,“南朝第一帝”。
晋末,桓玄为乱,出了个收拾残局的英雄刘裕。桓氏强盛时,何无忌叹曰:“天下草泽之中,非无英雄也”。刘毅答道:“所见唯有刘下邳”。刘裕初为下邳太守,故名。后来,刘裕带晋建宋,为宋武帝。
九,李白
浪漫主义诗人,唐朝? ? 。
李白38岁东游淮泗时,过下邳,写下《经下邳 桥怀张子房》一诗。“我来桥上,怀古钦英风”。桥与下邳,李白与张良,共其不朽也。
十,陈铎
明代散曲家,明代。
邳州籍明代散曲家陈铎,精音律、擅琵琶,工诗词绘画;曾任金陵指挥使,牙板随身,即兴高歌,在教坊中被尊为“乐王”。
十一,汤应曾
“汤琵琶”,明代。
汤应曾,明代著名琵琶演奏家、世称“汤琵琶”。奉诏入周王府,殿上弹《胡笳十八拍》,声名大振;独创《十面埋伏》,为中国传统琵琶曲经典名作,史誉乐器一代宗师。
十二,汤克宽
抗倭名将,明代。
?在明代抗倭战争中邳州籍抗倭名将汤克宽率领善于射箭(含标枪)的邳州兵应是以三百人抗击了上千名倭寇取得了守卫盐城的胜利。明代辽东总兵邳州人刘江(易名刘荣)驻守金州(今大连一带)在望海埚之战取得大捷歼灭倭寇,没有这次大战的胜利就没有明代辽东沿海百年安宁。
十三,徐国泰
广州起义,黄花岗72烈士。
辛亥革命广州起义,牺牲者史称黄花岗72烈士。北伐成功后,国民政府遍查烈士遗迹,又发现烈士13名,并立碑于墓侧,名列首位的徐国泰烈士就是邳州籍英烈。中国同盟会员徐国泰追随黄兴参加广州武装起义,献身于黄花岗,为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
十四,刘仁航
北方学者”,民国。
民国刘仁航是邳县官湖镇西坊村人,曾任江苏省视学、苏鲁特派员,后在乐天修养馆闭门著书,研究佛学和诗文,著述30多部,被誉为“北方学者”。
十五,李超时
革命烈士,近现代。
李超时,邳县柴庄人(今江苏省邳州市碾庄镇才庄)。曾担任中共邳县独立支部书记、中国工农红军第14军军长等职,1928年7月,赴东海县筹建中共东海特别支部,任书记。1931年9月就义于镇江北固山。
十六,宋振中
小萝卜头,近现代。
宋绮云、徐林侠夫妇和小萝卜头宋振中“一门三烈”,名闻中外。
罗定的来历
万历四年(1576年),当时以罗旁为中心的瑶、壮族人民起义,反抗明王朝的压迫。两广总督、都御史凌云翼,奉命统率大军前来征剿。
1577年,凌云翼镇压了瑶、壮民起义运动,明王朝把泷水县改升为罗定直隶州。罗定之名遂见于史。罗定直隶州领有东安(今云浮县)、西宁(今郁南县)两县。直隶州治仍在泷水县,且取名罗城。1912年,罗定直隶州改名罗定县。至今仍保持这一建制。罗定直隶州所辖的东安和西宁两县独立,改名云浮县和郁南县。新中国诞生后,1958年11月,罗定县、郁南县合并,取名罗南县。1961年4月,罗南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