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按察使是什么官?清代按察院书吏是个啥官职?

2024-01-16
49 阅读

清代按察院书吏是个啥官职

清代并没按察院这个部门,只有中央的都察院和地方的按察使司两种机构,估计楼主是问的都察院吧。古代“官”、“吏”分明,书吏并不属于官员的序列,它只是负责文书方面的工作的办事人员,但是却有一定的权力。

古代法律官名

按察使。唐初仿汉刺史制设立,赴各道巡察,考核吏治。

提刑官相当于几品

大宋提刑官是正四品官。提刑官是宋代特有的职称,为“提点刑狱公事”的简称,是正四品官员。这个职位由朝廷选派,每三年一换。

提刑司多设在占据交通要道的州府,“提刑官”则每年定期到所辖的州县巡查。

“提刑官”的职能,除了监察地方官吏之外,主要是督察、审核所辖州县官府审理、上报的案件,并负责审问州县官府的囚犯,对于地方官判案拖延时日、不能如期捕获盗犯的渎职行为进行弹劾。

古代掌管学政的部门

礼部是中国古代官署之一。北魏始置,隋朝以后为中央行政机构六部之一,掌管五礼之仪制及学校贡举之法。长官为礼部尚书,其后历代相沿不改。隋至宋属尚书省,元属中书省,明、清为独立机构,直接听命于皇帝。隋置尚书一人。

礼部下辖礼部司、祠部、膳部、主客四司,初由侍郎掌管,炀帝大业三年 (607年),改侍郎为尚书之佐,各司侍郎均改为郎。四司分掌礼乐、学校、宗教、民族及外交之政。唐因之,置尚书、侍郎各一人,四司设郎中、员外郎为正、副长官。

受中国文化影响,朝鲜半岛的高丽王朝也设有礼部,其首长为礼部尚书;至朝鲜王朝时期,礼部改称礼曹,首长改称礼曹判书。越南古代亦设有礼部的机构。

急啊!请问清朝地方主管教育的官名叫什么

主管一省的教育官员全称是“提督学政”,简称“学政”或“学台”。不是固定的职官,而是由中央派到地方任职,三年一换。因此,具体的品级是依照自己本来的官职而定。

虽然学政没有固定的品级,但是,在地位上规定可以与一省的巡抚、布政使、按察使平起平坐,而高于道台、知府、知县这些地方官员,而且任满后多得到提拔任用。所以,外放到各省担任学政是很多詹翰科道孜孜以求。

各府、州、县主管教育的官员,名称和品级有所不同。

顺天府和奉天府两个直隶府,设儒学教授一人主管教育,品级为正七品;副职为训导,二人,从八品。

普通府的儒学教授、训导也分别是正七品、从八品,各一人。

州的主管教育官员称学正,为正八品;副职还是从八品训导。

主管一县教育的官员称教谕,品级是正八品;设训导一人以为副职。

教授、学正、教谕,掌训迪学校生徒,课艺业勤惰,评品行优劣。这些教育官员都直接受该省学政的领导,与地方官员(如知府、知州、知县)只有品级高下的关系,没有直接的上下级关系,地方官员也无权节制这些学官。

分享至:
小草

小草

专注人工智能、前沿科技领域报道,致力于为读者带来最新、最深度的科技资讯。

评论 (0)

当前用户头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