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名将高侃简介(高适的简介?)

2024-01-18
15 阅读

高适的简介

高适,字达夫,一字仲武,渤海蓨人,后迁居宋州宋城。安东都护高侃之孙,唐代大臣、诗人。曾任刑部侍郎、散骑常侍,封渤海县侯,世称高常侍。于永泰元年正月病逝,卒赠礼部尚书,谥号忠。

高适是我国著名边塞诗人,高适与岑参并称“高岑”,与岑参、王昌龄、王之涣合称“边塞四诗人”。其诗笔力雄健,气势奔放,洋溢着盛唐时期所特有的奋发进取、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有文集二十卷。

高适诗题材广泛,内容丰富,现实性较强。其中边塞诗成就最高。代表作如《燕歌行》、《蓟门行五首》、《塞上》、《塞下曲》等,歌颂了战士奋勇报国、建功立业的豪情,也写出了他们从军生活的艰苦及向往和平的美好愿望,并揭露了边将的骄奢淫逸、不恤士卒和朝廷的赏罚不明、安边无策,流露出忧国爱民之情。

李白说的高兄是谁

在李白的诗歌中,提到了很多次"高兄"的称呼。根据文献记载,"高兄"是李白称呼他的好友、知己或同侪的俗称,可能并非指向特定的人物。"高兄"这个称呼在李白的诗词中出现频繁,通常用来表达他对某个人的亲近和敬意。不同的诗歌可能指代不同的人,也有可能只是一个虚构的人物或抒发情感的方式。

具体来说,李白的诗中出现过多个"高兄"的称呼,如《拜别北山诸友》中的"高兄"指崔颢、《陌上桑》中的"高兄"指王昌龄。这些都是李白身边的好友或同时代的文化名流,他们之间可能有交情和相互赞赏。

总之,"高兄"这个称呼在李白的诗作中是一种友好、亲切的称呼方式,可能并非具体指代某个特定人物,而是泛指李白的知己和朋友。

高适多少岁结婚

具体结婚时间不详。

高适(约704年-约765年),字达夫、仲武,唐朝渤海郡(今河北景县)人,后迁居宋州宋城(今河南商丘睢阳),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世称高常侍,与岑参并称“高岑”,还与岑参、王昌龄、王之涣合称“边塞四诗人”。

高适星座

摩羯,高适也曾跟着杜甫被李白忽悠着浪迹天涯,班也不上,钱也不挣,然后跟人家搭伙 结果混了一段发现,不行!我得回去挣钱。

摩羯是务实的,他虽然羡慕李白的潇洒不羁,但是他没有李白“千金散尽还复来”的气概,只得老老实实一步一个脚印。

高适外号

高适的别号是高常侍。

高适(704—765年),字达夫[1],沧州渤海县(今河北省景县)。唐朝时期大臣、边塞诗人,安东都护高侃之孙。

天宝八年(749年),进士及第,授封丘县尉。投靠河西节度使哥舒翰,担任掌书记。拜左拾遗,转监察御史,辅佐哥舒翰把守潼关。天宝十五年(756年),护送唐玄宗进入成都,擢谏议大夫。出任淮南节度使,讨伐永王李璘叛乱。讨伐安史叛军,解救睢阳之围,历任太子詹事、彭蜀二州刺史、剑南东川节度使。广德二年(764年),入为刑部侍郎、左散骑常侍,册封渤海县侯。

分享至:
小草

小草

专注人工智能、前沿科技领域报道,致力于为读者带来最新、最深度的科技资讯。

评论 (0)

当前用户头像